社会学读书笔记三篇

社会学读书笔记三篇

1、《社会分工论》中涂尔干对于文明的看法:

文明是社会总量和社会密度不断发生变化的必然结果。科学、艺术和经济活动的发展,是人类成长的必然结果。因为人类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具备新的发展条件。

只要个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广泛地建立起来,他们要想维持他们的地位,就必须沿着专业化的道路发展,他们需要更加勤奋,不断把自己的能力激发出来。一旦这些活动得到了普遍发展,人们的文化水平就必然会得到提高。

所有的社会生活都是由一系列事实构成的,这些事实来源于许多个人之间结成的持久而又积极的关系。因此,社会生活所构成单位之间的互动越多,它的强度越大,这种现象就发生得越频繁、越有力。

总结为一句话:

涂尔干认为文明的产生是人类成长的必然结果,是社会活动发展的必然结果。

而且涂尔干还认为不存在一个普世价值,只有符合整个社会的价值才是好的,如果硬要把一个更加文明的价值灌输给一个相对落后的社会,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发生危险,甚至崩溃。

社会学读书笔记三篇

2、《发现社会之旅》读书笔记:

一个时代已经结束的标志就是它开始被浪漫化。

对于19世纪早期受过教育的法国人来说,中世纪的社会已经如此遥远,因为他们已经开始了对它的怀旧。人们觉得中世纪的人们虽然贫穷,但是每个人都有信仰,都很幸福,不管是主教还是农夫,每个人都各司其职。但其实,也许在真正的中世纪,即使是处于社会地位比较高的主教其实居住环境都特别差,阴暗,脏乱的居所遍地都是。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这个时代好像也是如此。很多东西被我们浪漫化了。

工业主义的典型意识形态成为了整个世界的主流,这让我们相信,进步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新的社会是从旧的社会中被创造出来的,完成这种转变不需要革命或冲突,只需要让科学家和工业家执掌权力。

如果每个人都工作并根据他或她的个人价值而获得提升,那么就不会有真正的阶级冲突。这个体系是精英主义的,但没有人会在乎这点,因为处于顶层的专家们只是在为大众的利益工作。

这种意识形态包涵着一种被称为“无国家的国家”的观念:政府只是作为协调社会的技术性的、中立的工具,而不是一种压迫的工具或是服务于某些特定人的利益的机制。

社会学读书笔记三篇

3、《学术与政治》读书笔记:

说实话,这本书我没怎么看懂,这本书收录了韦伯的两次讲演稿,一次是《以学术为志业》,一次是《以政治为志业》。

在第一篇演讲稿中,韦伯在文中举了一个例子,现代人乘坐地铁,但是除非你是专业的机械专家,你可能并不知道地铁是如何运行的,一个普通人即使每天都在花钱,可是他却并不懂得为什么钱就能买到东西,所以,“理智化和理性化的增进,并不意味着人对生存条件的一般知识也随之增加”。

这其中包含的另外一层意思是:

这样的知识和信念,只要人们想知道,他任何时候都能够知道,从原则上说,再也没有什么神秘莫测,无法计算的力量在起作用,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掌握一切,这就意味着为世界“祛魅”。

因为宗教的兴起和发展在与人们相信神秘力量的存在,但是现在已经不相信了。

到后来,实验和实证主义兴起了,证实和证伪必须通过实验的方法。理性实验也是理智化的一个重要过程。

科学不涉及终极价值,韦伯也举了一个例子,医生在救治病人的时候,运用一切技术和知识将病人救活,但是病人存活的意义却不是医生考虑的范围,比如可能有的病人希望安乐死,有的病人觉得活着很痛苦,并不希望继续生命,但这和医生的知识是相违背的,知识是价值无涉的,所以更加容易形成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