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短信营销产业链:曾为九成现金贷导流 日发千万条


起底短信营销产业链:曾为九成现金贷导流 日发千万条


短信营销,曾经是现金贷获取用户非常好的一个渠道。

多位行业从业者称,90%的现金贷,都曾经使用过短信营销。

“最高的时候,我们一天要发送几千万条现金贷营销短信。”一位行业高层称。

而他们也借着现金贷东风,赚得盆满钵满,“最高的时候,一天收入都上百万”。

创造过一段辉煌的短信营销行业,最近却深陷漩涡。

因为数据买卖、过度营销、投诉增多,工信部和运营商纷纷关闭通道;警方也出手介入,多家公司被调查。

在利益的驱使下,过度透支的行业,何时才能自愈?

01 拒绝合作

“不好意思,最近不能继续和你们合作了。”最近几个月,陆续有多个短信营销商对陈斯表示,合作终止。

就连老客户,都被直接往门外推——作为金融平台的市场负责人,陈斯敏感地意识到,短信营销这个渠道,可能即将失效。

“陆续找了十多家短信平台,都不愿意合作。”某网贷平台运营经理石佳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真的不是我们不接,而是运营商暂停了互金短信的渠道。”某短信渠道销售人员坦言。

眼下,营销商都接到了通知,电信、移动等大运营商,纷纷暂停了互金的合作渠道。

现在还可以正常发送的营销通道,仅余联通一家。

其价格也在飞涨:从3分钱一条,上涨到5分钱一条。

在过去,短信营销与金融科技曾有过一段“如胶似漆”的蜜月。

在早期,两者只合作通知类短信和验证码短信。

此后,短信慢慢开始带了一些“营销性质”。


起底短信营销产业链:曾为九成现金贷导流 日发千万条


比如,有福利、红包、提额等内容的短信。它们都能把沉睡的用户唤醒。

某短信平台CEO唐昊表示,他的公司合作过的平台,已超过了2000多家。“市面上叫得出名的互金平台,都和我们合作过。”

2016年之后,现金贷异军突起,短信营销的春天终于来临。

“其实短信营销和金融科技合作,想象力很大,转化率比其他行业高得多。”一家短信渠道创始人程青山称,因为贷款短信是给你钱,“是骗子的几率很小”,转化率是其他行业的几倍。

“最高的时期,转化率和注册量甚至达到了3%,如果一条短信是3分钱,获客成本只有1元。”程青山称。

但当时,大家合作的方式,大多是“效果付费”。

“按照实际注册或借款的金额来计算。”某短信渠道服务商孙翔表示。

比如,一个注册量的收费是10多元;放款量,就收取10%的提成。

在疯狂的时候,甚至有营销商提成借款金额的20%,而现金贷平台依旧趋之若鹜。

按照这个数据,当时的短信营销商无疑赚翻。

“当时,现金贷客户是我们最爱接的,实在赚钱。”程青山称,当时公司的利润都是按天计算,最高的时候,每日收入都能上百万。

“毫不夸张地说,现金贷80%的流量都是我们提供的。”孙翔透露,他所在的公司,当时每天发送的现金贷短信,甚至有几千万条。

而程青山估计,90%的现金贷平台,都使用过“短信营销”。

一些现金贷平台会同时接入十几个营销商来发短信。

因此,也有人说,短信营销曾经是现金贷繁荣背后的一大推手。

曾经合作得如此紧密,如今短信营销商却“闻金融色变”,两者到底经历了怎样的爱恨情仇?

02 数据诱惑

合作不久后,短信营销商就发现,在金融这个行业,“得数据者,得天下”。

刚开始,手机号都是客户提供。

“一般客户会提供一个数据包,里面都是他们潜在客户的手机号码。”程青山称。

而这个“潜在客户”数据包,“很多来源都不太光鲜”。

“竞争对手的放贷用户数据,是我们最常见到的。”程青山称,客户直接去黑市上购买,或者派卧底去竞争平台偷取,都很常见。

一般来说,短信营销商会将收到的手机号进行加密,再储存到数据库中。

“行业通用的是MD5加密,各家基本不会有太大差别。”从业者方锐表示,这种经过简单加密的号码,破解起来极为简单。

但一些不正规的营销商,甚至“连加密都嫌麻烦”。


起底短信营销产业链:曾为九成现金贷导流 日发千万条


随着时间的积累,大量的手机号,开始沉淀在短信营销商处,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数据库。

比如,你注册了一个贷款平台,短信渠道会给你发送验证码。

那基本可以认定,你是一个潜在的贷款用户。

“我就可以把这个用户数据,给其他贷款公司,再给他发营销短信。”程青山称。

这种方法在行业内被称为“切户”,方锐透露,市面上超过95%的营销商都会有切户的现象存在,这几乎是公开的秘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