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證券2017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

3月29日消息,東吳證券(601555)2017年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經營情況討論與分析

2017年,我國經濟保持了穩中向好的態勢。製造業、新興產業及消費相關服務業實現較快增長,民間投資增速回暖,工業生產觸底回升,製造業持續景氣,這些都為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017年,監管層延續了依法、從嚴、全面的監管理念,資本市場實現穩定健康發展。截至2017年末,上證綜指全年漲幅6.56%,創業板指全年跌幅10.67%,市場呈現明顯的分化格局,且市場活躍度仍然不高,成交低迷,全年滬深兩市A股成交金額111.76萬億元,同比下降11.57%。受此影響,公司經紀業務、自營業務收入同比均有所下降,導致公司全年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出現下滑。

為主動適應外部經濟金融環境的深刻變化,公司積極謀求轉型發展,不斷強化合規、改善經營,努力實現公司各項經營業務的平穩健康發展。2017年,公司緊緊圍繞“建設規範化、市場化、科技化、國際化證券控股集團”的戰略目標,穩步推進各項業務:一是圍繞監管和內部控制要求,從完善制度、梳理體系、強化監督、加強培訓、推動業務新規落實等五個方面加強合規管理,不斷提升合規管理有效性。二是切實承擔服務實體經濟重擔,支持產業轉型升級,報告期內公司成功發行全國首批創新創業可轉債;與泰州市政府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支持地方產業升級;增加國壽東吳(蘇州)城市產業投資企業(有限合夥)的投資金額並完成投放,支持當地實體經濟發展。三是堅定不移地推進國際化、多元化戰略,積極支持和加速推進新加坡和香港海外子公司的業務發展和結構調整,報告期內順利完成香港子公司6億港幣增資。

二、報告期內主要經營情況

2017年,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1.44億元,同比下降10.78%;營業利潤10.81億元,同比下降44.19%;利潤總額10.74億元,同比下降46.2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88億元,同比下降47.40%;基本每股收益0.26元/股,同比下降48.00%。在2017年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評級中,公司獲得A類A級券商評級。

三、報告期內核心競爭力分析

(一)境內外一體化的金融服務平臺,集團業務協同及綜合金融服務能力突出

為進一步打造集團業務競爭力,公司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目前已經在新加坡、香港等境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資本市場實現業務佈局;同時,作為全業務牌照經營的綜合類券商,公司擁有全資子公司東吳創投、東吳創新資本,並通過控股東吳基金、東吳期貨,參股蘇州資產管理公司等金融企業,實現優勢互補和業務協同,公司的證券控股集團架構已經初步建立,綜合化的金融服務優勢逐漸顯現。

(二)地處金融資源豐富的長三角地區,具備顯著的區位優勢和發展潛力

公司以長三角地區為根據地,充分發揮長三角區位自然稟賦優良、經濟基礎雄厚、城鎮體系完整、體制環境優良的區位優勢,依託優質客戶資源,公司各項業務的開拓以及綜合化經營得以加快推進。未來隨著經濟結構轉型深入推進,長三角地區的市場空間將不斷拓寬,具備更加蓬勃的發展潛力,為公司未來全球化佈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立足服務實體經濟,投資銀行及研究諮詢業務競爭優勢實現快速提升

公司投行業務堅持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圍繞企業發展的全生命週期,為客戶提供全產業鏈的綜合金融服務。2017年公司完成IPO項目11單,在行業內排名第14位,成功發行江蘇省首單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專項債、省內首單汙水處理綠色ABS、全國首批創新創業債和創新創業可轉債。

新三板2017年度成功推薦掛牌項目81家,從行業第5名上升至第4名。

公司研究所不斷加強自身研究能力建設,經過數年的發展,研究業務在行業內建立了一定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知名度。在新財富評比中,公司分別榮獲2016年進步最快研究機構第1名、2017年進步最快機構第3名,多個行業團隊入圍新財富並進入行業前5名,公司綜合研究實力逐年提升。

(四)持續的信息技術開發投入,實現傳統金融向科技金融的數字化轉型

公司持續加大在信息科技領域的投資力度,不斷完善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建設,以自主研發、業務外包、技術合作等方式提升公司的數據挖掘和大數據應用能力,以科技創新推動傳統業務轉型。未來,公司將進一步成立金融科技實驗室,利用科技手段來推進業務創新,發揮科技對公司業務的推動與引領作用。

(五)完善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和合規文化,合規風控管理能力審慎高效

為應對經營環境變化帶來的風險挑戰和壓力,公司建立了完善的風險管理組織架構、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以及流動性風險應對機制、常態化的監督檢查機制、有效的激勵和問責機制,實現了風險合規管理與業務發展的統籌兼顧和動態均衡,保障公司業務的持續健康發展。

(六)富有競爭力的人才激勵和培養機制,核心人才支撐業務發展

公司的核心管理團隊人員長期保持穩定,高管團隊具備豐富的金融從業和管理經驗。公司不斷完善用人機制和激勵機制,創新人才機制,釋放人才活力,同時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加強人才素質培養,打造了一支專業突出、素質過硬、作風優良的員工隊伍。

四、公司關於公司未來發展的討論與分析

(一)行業格局和趨勢

從行業發展趨勢來看:一是監管政策改革持續推進,行業整體平穩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防範化解資本市場重大風險仍是監管工作的重中之重,資本市場整體保持穩中求進、從嚴監管。二是資本市場建設更加完善,服務實體經濟效能得到提升。2017年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明確了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要求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的改革方向,加快推動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制度紮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效能將不斷提升。三是供給側改革深入推進,實體經濟持續向好。伴隨著十九大的各項改革措施將逐步落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簡政放權、國資改革、土地改革、住房改革、對外開放也將加快推進,實體經濟的蓬勃發展將為資本市場注入更多動力。

從行業發展格局來看:在全新監管體系和監管環境下,券商業務逐漸迴歸本源、迴歸主業服務實體經濟,證券行業發展面臨資本市場深化發展和監管層鼓勵證券公司做大做強的歷史性發展機遇,行業的發展空間逐漸打開,有望加速進入規模化經營階段,轉型創新已經成為行業發展共識,規範化、多元化、國際化將成為行業發展的主基調。但與此同時行業競爭也將進一步加劇,2017年初國務院發佈《關於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措施的通知》,放寬外資進入金融領域的准入限制,未來外資、民營資本、銀行、保險、互聯網企業等各類資本通過新設、跨界併購等方式獲取證券牌照,將進一步加劇證券行業的競爭。

(二)公司發展戰略

公司使命:為實體經濟增添活力,為美好生活創造價值發展願景:深耕地方、佈局全球,追求創新、敢於超越,以打造國內一流核心競爭力為目標,充分發揮多元化業務平臺優勢,立足專業領域,提升協同效應,努力把公司建設成為規範化、市場化、科技化、國際化現代證券控股集團。

戰略舉措:公司始終堅持以客戶為中心,以服務實體經濟為責任,以人才為根本,以回饋股東和社會為宗旨,積極推進創新和轉型發展,加快建設形成本土和海外雙平臺支撐,境內和境外業務雙線推進,基金、期貨、創投、另類投資協同發展的業務格局。十三五期間,公司將緊緊圍繞“五個融合”的戰略方針,推動公司業務實現跨越式增長。

1、以國家戰略為指引,全面促進服務社會與自身發展的深度融合。緊跟國家的戰略發展導

向,積極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全面貫徹國家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積極扶持中小企業對接資本市場;搶抓內地企業“走出去”戰略機遇,穩步拓展海外機構佈局,持續推進海內外一體化發展。

2、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全面促進創新轉型與發展目標的深度融合。圍繞客戶需求開發產品,

優化客戶服務體系,持續提升財富管理業務競爭力;以客戶為中心推進分公司轉型,配合架構、職能、分工調整,優化全方位、全過程、全產業鏈服務;深化線上線下渠道整合,持續改進業務流程。

3、以核心人才為支撐,全面促進人才要素與資源要素的深度融合。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實

施重點人才戰略,加大重點業務人員配置力度和重點人才資源配置力度,大力推進後備幹部隊伍建設與青年人才培養工作,建立科學的選人用人機制和績效考評機制,持續推進國際化、多元化人才培養開發,培養複合型、國際化、專業化人才。

4、以金融科技為引領,全面促進業務發展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持續推進雲計算技術深

入應用,包括數據庫PAAS雲建設,業務SAAS雲建設,雲管平臺建設;推動大運營優化配套信息技術、信用風險管理系統、頂點PB系統等項目建設;積極探索區塊鏈、可信計算、微服務架構、人工智能、容器雲等技術。

5、以合規文化為依託,全面促進風險控制與業務創新的深度融合。始終堅守風險底線,不

斷強化全面風險管理,堅持業務發展與合規內控並重,在持續發展中不斷完善和夯實管理基礎,持續提升公司合規風控管理水平。

(三)經營計劃

2018年,公司將繼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主動適應監管新常態,牢固樹立“待人忠、辦事誠、共享共贏”核心價值觀,著力推進防風險、控槓桿、降成本、補短板,著力推進業務轉型、考核優化、文化提升,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更好滿足群眾理財需求,加快建設規範化、市場化、科技化、國際化現代證券控股集團。

1、優化結構,在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方面務求新突破。一是圍繞降成本強化管理。充分運用

多種融資工具,合理把握髮債時機,全力降低融資成本,加強人員編制、人力配置、產能分析等方面控制手段的開發,有效提升人均收益。二是圍繞控槓桿調優結構。削減低收益率、高風險資本準備和穩定資金佔用的業務規模,控制高信用風險業務的規模,將資金向投資收益更高、指標占用更少的業務傾斜。三是圍繞補短板提升能力。全面提升產品銷售能力、投資管理能力,合理配置資產,獲取持續穩健的投資收益。

2、深度轉型,在重塑業務架構方面開創新局面。積極推進經紀、投行、資管三大業務條線

的深度轉型,確保公司業務轉型方案順利推進。一是加快建成公司經紀業務的營銷策劃與推動部門、產品策劃與銷售部門、投顧拓展與推動部門、兩融策劃與拓展部門。以聚焦主業、滿足監管要求為目標,增設中心營業部,開展營業部分區域管理,實施投行類分公司與下屬營業部分離,按區域抱團形成合力。二是聚焦IPO、定增、併購以及上市公司公司債等業務,搭建符合市場化和監管要求的組織架構,提升專業化水平,做深主營業務。整合事業部和投行類分公司,提高管理的集中度和精細化水平。三是以迴歸主動管理為方向,加強產品營銷力量,擴大主動管理產品規模,提升公司資管業務主動管理能力。以全方位打造私募投融資平臺為目標,以建設公司綜合金融平臺為定位,通過“資管+”來銜接各類業務和機構,充分整合資源,為客戶提供綜合解決方案。

3、強化支撐,在推進公司高質量發展方面營造新氣象。一是提升合規管理水平。強化合規

意識,推動合規管理向業務一線前移,提升合規管理對業務工作的響應能力,進一步深化重點業務合規管理,及時發現並處置合規風險隱患,保障公司業務穩健發展。二是提升全面風險管理能力,努力實現公司風險管理的全覆蓋、可監測、能計量、有分析、能應對,有效防範風險、嚴控風險、化解風險。三是提升財務價值管理水平,優化財務預決算管理模型,提高金融工具核算的精細化和規範化。四是制定面向未來的業務引領型IT戰略,實現從支持保障向價值創造的定位轉變,加大信息技術資金與人員投入,加快信息技術管理體系建設、基礎設施建設、信息系統應用建設。

4、不忘初心,在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方面展現新作為。一是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加快IPO業

務步伐,同時把握產業重組業務逐步放開的機遇,積極拓展併購業務,在服務企業的過程中進一步提升自身能力。二是積極組織力量研究開發創新型債券品種,加快可轉債業務、Reits類資產證券化產品推進,努力實現項目落地。三是繼續圍繞核心客戶、圍繞地方政府做強產業鏈,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重點做好新三板業務和IPO業務的銜接工作,發揮項目主辦券商的優勢,深度挖掘掛牌企業的融資、收購兼併、IPO轉板輔導等內生需求,加大對掛牌企業的服務力度。

四是發揮集團平臺優勢,充分利用好香港子公司、新加坡子公司作為境外業務平臺的作用,以長三角區域為著力點,積極推進內地企業赴港上市融資和兼併收購等業務。

5、凝心聚力,在公司企業文化建設方面力促新提升。一是將企業文化提升與公司業務轉型

相結合,在人員配備、制度設計、考核激勵等方面圍繞主業加以優化,實施精細化管理。二是創新企業文化宣導落地平臺,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平臺講好東吳故事、傳遞好東吳聲音。三是圍繞文化提升和業務轉型,開展系列企業文化主題活動,提高員工對於東吳企業文化的認知,增強員工凝聚力。四是通過企業文化建設,進一步增進員工情感交流溝通,進一步激發職工的工作熱情,為公司做強、做優、做大凝聚強大精神力量。

6、牢記使命,在加強國企黨建方面樹立新標杆。認真學習十九大新理念、新論斷,堅持把

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指導實踐。持續抓作風轉作風,把作風建設深度融入經營管理、業務轉型的全過程。完善制度機制強隊伍,大力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嚴格落實國企黨建責任制,推動公司黨組織發揮作用組織化、制度化、具體化。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將黨的基本制度融入黨員日常工作生活。促進群團工作協同發展,充分發揮公司工會、團委組織的橋樑紐帶作用,營造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

在當前以淨資本為核心的監管體系下,面對傳統業務競爭加劇、創新業務飛速增長的行業發展趨勢,公司亟需通過再融資,深化各項優勢,強化擴張能力,促進各項業務做優做強。報告期內,公司通過發行公司債券、次級債券等進行融資。公司將根據《2017-2019年資本規劃》,靈活運用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手段,補充公司資本金,增強公司資本實力,實現公司戰略目標。

(四)可能面對的風險

1、公司經營活動面臨的主要風險

(1)政策性風險

政策性風險指國家宏觀調控措施、與證券行業相關的法律法規、監管政策及交易規則等的變動,對公司經營產生的不利影響。一方面,國家宏觀調控措施對證券市場影響較大,宏觀政策、利率、匯率的變動及調整力度與金融市場的走勢密切相關,直接影響公司的經營狀況;另一方面,證券行業是受高度監管的行業,監管部門出臺的監管政策直接關係到證券公司的經營情況變動,若公司在日常經營中因不適應或違反法規、政策或監管要求,可能會受到監管機構罰款、暫停或取消業務資格等行政處罰,導致公司遭受經濟損失或聲譽損失。

(2)市場風險

市場風險指因證券價格、利率、商品價格、匯率等的變動而導致所持有的金融資產產生潛在損失的風險。公司的市場風險主要源於權益類投資及其衍生品、非權益類投資及其衍生品投資等,主要集中於公司自營投資和資產管理等業務部門。主要表現為所投資證券價格下降或波動引起的投資損失的可能性等。

(3)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指公司在開展業務時,發行人、交易對手未能履行合同規定的義務或由於信用等級下降、履約能力下降,給證券公司帶來損失的風險。公司的信用風險主要源於非權益類投資業務、融資融券業務、約定購回式證券交易業務、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合同履行等方面。主要表現為債券等主體違約、交易對手違約、客戶違約等造成公司的損失的可能性。

(4)操作風險

操作風險是指操作規程不當或操作失誤對公司造成的風險,如操作流程設計不當或矛盾,操作執行發生疏漏、內部控制未落實等。公司的操作風險涉及公司的各個業務。主要表現為系統故障、人員違規操作等給公司造成損失的可能性。

(5)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指公司無法以合理成本及時獲得充足資金,以償付到期債務、履行其他支付義務和滿足正常業務開展的資金需求的風險。公司的流動性風險可能來自於資產負債結構不匹配、資產變現困難、交易對手延期支付或違約,以及市場風險、信用風險、聲譽風險等類別風險向流動性風險的轉化等。

2、公司已經或計劃採取的風險應對措施

報告期內,面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和公司各項業務的快速發展,公司風險管理工作以持續推進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為關鍵,以落實中國證監會《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和中國證券業協會《證券公司全面風險管理規範》等為重點,公司風險管理工作在組織建設、系統建設、數據治理、計量監測、評估分析、處置化解等方面的工作能力持續提升。公司認真落實公司總體風控政策,實施風險總量管理、風險分類管理、業務分類風險管理,建立科學有效的風險控制指標體系,對公司面臨的風險及其變化趨勢進行識別、評估、監測、分析,提出相應控制措施及應對方案,始終做到公司風險的可知、可控、可承受。

(1)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推進工作

公司的風險管理組織架構由公司董事會下設的風險控制委員會、經營管理層下設的風險管理委員會及首席風險官、風險管理部門、業務部門和分支機構設立的合規風控專員四個層級構成。

公司設專職首席風險官負責公司全面風險管理工作,風險管理部門推動全面風險管理工作,監測、評估、報告公司整體風險水平,併為業務決策提供風險管理建議,協助、指導和檢查各部門、分支機構和子公司的風險管理工作。各業務部門、分支機構和子公司在日常工作中全面瞭解並在決策中充分考慮與業務相關的各類風險,及時識別、評估、應對、報告相關風險。

公司風險管理制度體系基本健全,自上至下覆蓋各類別風險、各項業務,為日常風險管理工作提供明確的依據和指導原則。公司制訂了董事會層級的《風險管理基本制度》,並按照風險類型分別制訂了公司層級的《風險管理辦法》、《市場風險管理實施細則》、《信用風險管理實施細則》、《操作風險管理實施細則》、《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子公司風險管理實施細則》等,同時針對各業務分別制訂了相應的具體風險管理工作規則。

公司制定了年度風險偏好、風險容忍度及風險限額等風險控制指標體系,強化風險控制指標落實執行。風險偏好按照公司收益目標、風險類型(流動性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信用風險)和外部信用評級方面進行描述;風險容忍度指標按照流動性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信用風險分別設置;風險限額管理根據公司資本、業務和風控監管指標情況,針對不同風險種類和各業務條線的特點,由公司經營層根據市場及經營情況在授權範圍內對風險容忍度指標進一步分解、細化和落實經營授權限額指標和風險分類關鍵指標。

公司通過制度建設、分級授權建立和完善了覆蓋各項業務的風險應對機制,根據風險評估和預警結果,選擇與公司風險偏好相適應的風險迴避、降低、轉移和承受等應對策略,建立起合理、有效的資產減值、風險對沖、資本補充、規模調整、資產負債管理等應對機制;建立了風險應急機制以應對流動性危機、交易系統事故等重大風險和突發事件,制定及時有效的應急應變措施和預案,明確應急觸發條件、風險處置的組織體系、措施、方法和程序,並通過壓力測試、應急演練等機制進行持續改進;建立了順暢的風險報告與應對機制,對於一般風險事件由各部門、分支機構、子公司、風險管理部門及時提出處理方案,風險管理部門跟蹤處理結果;對於重大風險事件,各部門、分支機構、子公司、風險管理部門將有關情況連同處理建議報首席風險官和相關領導;風險事件處置完成後,各部門、分支機構及子公司會同風險管理部門評估原因,並據此完善制度流程;對於風險責任人,按照公司制度問責或處罰。

公司建立了全面風險綜合管理平臺,包括風控指標動態監控系統、經紀等分業務綜合監控系統、市場風險等分類風險管理系統、壓力測試系統等。通過採集各業務系統、財務系統、法人清算系統、三方存管系統、外部資訊系統、行情數據和交易所等內外部數據,全面、系統、持續地收集並集中了可能影響公司經營目標的內外部信息,並對公司面臨的風險及其來源、特徵、形成條件和潛在影響進行識別,按照不同業務、不同部門、不同風險類型進行分類,並彙總計算出公司層面的風險總量,利用系統為公司決策者和各層管理人員提供強大靈活的業務數據查詢、分析和統計功能,對公司層面的總體風險水平進行審慎評估和有效控制,為公司的日常管理、監督和決策工作提供支持。

公司開展業務或者產品創新建立內部評估和審查機制,對創新業務或產品的合規性、可行性和可能產生的風險進行充分的評估論證,並制定管理制度,明確操作流程、風險控制措施和保護客戶利益的措施。風險合規管理部門全程參與創新業務的方案論證、風險總量與收益評估、多元化風險應對策略制定、風控指標設定等,財務部、信息技術部等中後臺部門參與部分相關制度的指定和系統建設等,確保中後臺的意見在方案、制度、策略中體現。創新活動開展後,注重過程的控制,及時糾正偏離目標行為,建立覆蓋公司全部業務的動態監控系統,針對不同業務和產品制定相應的風險限額,對於超越風險限額的情況進行準確計算、動態監控和自動預警,並建立資本補充與業務規模、結構調整機制,明確異常情況的報告路徑和處理辦法。

公司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及信息報告機制,規範各類重要信息收集、處理、傳遞、貯存及使用流程,保障各部門、分支機構及子公司、風險管理部門、經營管理層、董事會之間風險信息傳遞與反饋的及時、準確、完整,信息披露及信息報告的規範、及時。各部門、分支機構及子公司對所負責事項的內部控制執行情況、風險暴露狀況以及實質性風險損失進行定期和不定期評估與分析,形成內部控制與風險評估報告。

(2)各類風險的應對措施

①市場風險的控制

公司主要從風險評估、流程控制、風險對沖與隔離、創新業務風險控制三個方面來控制公司的市場風險。

風險評估:公司主要採取計算VaR值、beta係數等靈敏度指標以及壓力測試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對公司的市場風險承受能力進行測試,針對市場大幅波動帶來的風險,加大測算頻率,確保公司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開展相應業務。

流程控制:主要通過規模控制、授權管理和止盈止損控制三方面措施來控制。規模控制方面,公司董事會每年根據風險評估的結果確定自營投資年度規模,確保在風險可承受的範圍內開展業務;授權管理方面,公司對投資決策委員會、投資決策小組按照投資規模和投資期限分級授權,並且在投資策略、投資具體品種的決策方面相分離,確保業務開展中的權利有效制衡;止盈止損控制方面,公司通過止盈止損控制單項投資的風險,避免單項投資虧損過大情況的出現,同時通過設定總的風險容忍度來規避系統性市場風險。

風控指標監測:通過生產系統和風險管理系統對市場風險的動態變化進行逐日監控和報告。

重點關注風險限額、投資集中度等關鍵風控指標的變動情況,以及特定頭寸、組合的風險價值、極端不利情況下可能承受的損失等,並就超限額情況及時彙報,及時作出相應處理措施。

風險對沖與隔離:公司積極研究數量化投資等中性投資策略,加強對創新業務的研究,靈活使用數量化模型與金融衍生品對沖系統性市場風險;公司還通過建立隔離牆制度,對公司各業務的人員、信息、物理、財務賬戶等進行隔離,防止市場風險蔓延到公司其他業務模塊。

②信用風險的控制

公司主要採取信用評估、交易對手管理、盡職調查、規模控制、指標監測、合同管理等方式控制信用風險。

信用評估:在融資融券業務、約定購回式證券交易業務、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等信用交易業務中,重點加強客戶適當性管理,通過徵信評級全面瞭解客戶資信水平和風險承受能力,綜合確定客戶信用評級及授信額度;在固定收益證券投資中,採取內部信用評級體系篩選優質證券,並採用風險量化模型包括集中度指標和風險敞口指標等,量化評估信用風險。

交易對手管理:在固定收益證券投資中,選擇資本實力強,盈利狀況好,管理和運作規範、信用良好的交易對手進行交易,減少不良交易對手產生的風險;對融資融券等信用交易業務客戶,建立客戶准入和徵信標準,通過對客戶的身份特徵、資產情況、投資偏好、投資能力、資信狀況進行評價,嚴格執行信用授信和跟蹤管理,建立失信客戶黑名單制度等。

盡職調查:在固定收益證券承銷與投資中,對債券的發行人進行分析,跟蹤研究發行人的償債能力,規避兌付風險。信用類產品投資業務方面,業務人員加強前期盡職調查,提交全面的項目可行性分析報告、盡職調查報告,經公司審核通過後,項目才可實施。

規模控制:在固定收益證券投資中,債券持有量嚴格控制在公司及監管機構規定的範圍內,儘可能減少發行人的償付風險;在信用交易業務中,通過規模、集中度等控制,減少單一品種、單一業務或單一客戶的信用風險。

風控指標監測:針對市場大幅波動帶來的系統性風險,公司及時調整監測指標與閥值,並進一步加強對融出資券履約保障比例的監控,發現異常時及時與客戶溝通反饋,避免客戶違約給公司造成損失。

合同管理:公司在合同訂立的過程中嚴格貫徹公司的有關制度,實行分級審批,防止欺詐或不公平條款產生的合同風險。

③操作風險的控制

公司主要通過制度流程、授權與制衡、系統建設、內部培訓等措施控制操作風險。

制度流程:對傳統業務與創新業務,公司建立和完善各項業務制度、操作流程和對應的業務表單,梳理各業務的操作風險點,制定相應的控制措施並通過流程予以固化。

授權與制衡:明確界定部門、分支機構及不同工作崗位的目標、職責和權限,體現重要部門、關鍵崗位之間分離、制衡及相互監督的原則;建立健全授權管理制度,明確授權的範圍、方式、權限、時效和責任,並建立相應的授權反饋制度,確保授權管理的有效落實。

系統建設:通過操作風險系統建設,梳理出各類業務的操作風險點和控制措施、風險損失數據,統計損失數據,創建關鍵風險指標,實現操作風險的計量和評估。此外,通過完善信息系統風險管理和數據治理,確保設備、數據、系統的安全,防範信息技術風險,建立應急風險處置預案並定期演練。

內部培訓:建立風險管理學習培訓體系,組織各項業務規則和風險管理制度培訓,加強員工風險管理意識教育。

④流動性風險的控制

公司主要通過流動性日常管理、風險控制指標監測、健全財務管理制度等措施控制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日常管理:每日編制資金頭寸表、彙總短期資金預約表、進行日間資金盯市、完成自營業務交收工作;按月計算和報送流動性覆蓋率、淨穩定資金率風控指標;編制公司現金流預測表,關注資金缺口並進行資金預警;定期分析公司資金使用狀況,流動比率、資產錯配比率等指標。

風控指標監測:為有效防範證券投資帶來的流動性風險,公司嚴格按照監管部門風險控制指標中有關規定比例進行證券投資,並設定了更為嚴格的公司預警指標,對達到公司預警指標的投資及時跟蹤和處置;定期開展流動性風險的監測分析、壓力測試和情景分析,監測流動性風險限額執行情況,並結合流動性風控指標測算情況合理制定公司融資計劃。此外,公司制定流動性風險應急方案並開展應急演練,有效防範公司流動性風險。

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和資金管理制度:實行全面預算管理制度,健全財務指標考核體系;對重要分支機構財務人員實行委派制度;嚴格執行資金調撥、資金運用的授權審批制度,加強資金籌集的規模、結構、方式的計劃管理。

(五)內部控制實施情況

1、公司動態風險控制指標監控和補足機制建立情況

根據中國證監會《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公司制定了動態風險控制指標監控和補足相關制度,明確了有關風險控制指標的動態監控和補足機制、壓力測試機制、建立風險管理及控制指標監控系統。

公司按要求完成淨資本計算表、風險資本準備計算表、表內外資產總額計算表以及流動性覆蓋率計算表、淨穩定資金率計算表、風險控制指標計算表的編制工作並及時向監管機構報送。公司設立專人專崗對風險控制指標進行動態監控,按照風控指標報表的編制要求及時調整監控內容,不斷完善動態監控系統,並定期對動態監控系統進行有效性評估,保證了淨資本、流動性風控指標動態監控系統正常有效運行。公司實施資本補充、建立資本補足應對措施,有效落實了風險控制指標補足機制。公司定期實施綜合壓力測試,並對重大業務及可能影響風險控制指標的情況進行了多次壓力測試,對公司可能面臨極端情況的衝擊下,公司財務指標和風控指標的影響進行評估,並針對可能的結果制定風險應對措施。

2、報告期內公司風險控制指標觸及預警標準、不符合規定標準的情況及採取的整改措施、整改效果

報告期內,公司各項業務發展穩健,各項主要風險控制指標均未觸及預警標準且符合監管規定標準,整體風控指標運行情況良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