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玄感起兵反隋,李密献计上中下策,杨点赞后果断选择了下策!

大业九年(公元613年),那是一个春天,隋炀帝杨广率大军浩浩荡荡向北出发,开始第二次讨伐高丽。

杨玄感起兵反隋,李密献计上中下策,杨点赞后果断选择了下策!

杨玄感出身高贵

作为官二代的杰出代表,隋朝楚国公杨素的儿子杨玄感,受命在黎阳监督筹运粮草。

此时大隋早已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民变四起,杨玄感早有反心,见机不可失,于是在这一年的六月份,扣下大批粮草,割据城池,正式拉起反隋旗帜。

长了一脸漂亮胡子的杨玄感,开创了大隋一个新的篇章——他是第一个起兵反隋的高级官员,之前虽然遍地反叛,但不过都是农民起义军的小打小闹,隋炀帝杨广并不放在心上。

但这次杨玄感的造反,极大的触动了杨广,杨广大军立即停止进攻高丽,大军回师,准备扑灭杨玄感。

在这关键时刻,何去何从,杨玄感有点不知所措,他能文——平时最大爱好除了女人就是读书,他能武——擅长骑马并且骑着马射箭。

可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杨玄感感到迷茫,此时他已经拥兵十多万,并且兵临洛阳城下,他的胜利交响曲已经奏响,围困洛阳不过几天,洛阳城里竟然有四十多个贵族和高官子弟出城投降。

杨玄感起兵反隋,李密献计上中下策,杨点赞后果断选择了下策!

洛阳城是杨玄感舍不下的肥肉

这份名单里,有韩擒虎的儿子韩世谔,来护儿之子来渊,观王杨雄(杨坚族侄)之子杨恭道、虞世基之子虞柔等。杨玄感为了收揽人心,一律对他们委以重任。但这些贵族二代们个个草包,自然没法帮杨玄感做决策。

杨玄感于是去向一个幕僚,同时也是他的莫逆之交请教,这个人就是日后搅动天下风云的瓦岗寨之王——李密!

李密向杨玄感提出了上中下三策,如同一位预言大师,听的杨玄感心血澎湃。

李密先提出了上策:率大军即刻北上,攻占蓟县和临渝,这样就能控制辽西走廊,把杨广东征大军的生路切断,断了东征部队的粮食,高丽部队必然从杨广东征大军后方发起攻击,如此夹击,杨广必然覆灭,活捉杨广后,就能挟天子以令诸侯,奠定霸业。

美髯公杨玄感听完这条计策,眯缝着眼睛,对李密说:“请你继续说说中策吧”,李密内心不禁咯噔一下,看来杨玄感对上策根本不感冒啊。

杨玄感起兵反隋,李密献计上中下策,杨点赞后果断选择了下策!

李密献计杨玄感,显出惊人的智慧

于是李密又说出中策:“关中历来都是四塞之地,天府之国,攻难守易,守卫在此处的隋将卫文升能力不足,我们大军很容易便可取胜,然后直取长安,收抚豪杰,厉兵秣马,据险而守,和隋朝大军打持久战。”

李密又强调说,直取长安,贵在兵行神速,放弃沿途不重要的城池,别在这里围攻洛阳了。

杨玄感摸了摸自己引以为傲的漂亮胡子,点了点头,说道:“请问,下策呢?”

李密心都凉了,只好说出下策,他有预感,杨玄感会选择下策……李密说道:“下策是攻取洛阳!但务必要在一百天内攻下,否则隋朝援军一到,我军必定灭亡!”

杨玄感听后哈哈大笑,连连击掌说好,他告诉李密:“蒲公,你说的很好,岂不知,你说的所谓下策,反而才是上策啊!”李密听后两眼一黑……

那么,杨玄感为什么把李密的下策反而当成了上策呢?这在史料中没有详细说明,但我们可以推测出其中真相。

杨玄感起兵反隋,李密献计上中下策,杨点赞后果断选择了下策!

杨素是隋朝重臣,可惜儿子是草包

这要从杨玄感的出身和成长环境说起。身为杨素的儿子,杨玄感从小就在贵族二代群体里独领风骚,他的圈子,从来都是非富即贵的公子哥,所以他清楚的知道,洛阳城里聚集了多少贵族二代子弟,而且,隋朝文武百官有许多家属都生活在洛阳城。

所以,杨玄感认为,只要打下洛阳城,就能抓住并控制文武百官的家属,从而从根子上瓦解隋朝朝廷的斗志,他就可以不战而胜了。

而韩世谔,来渊等贵族子弟出城投降的事实,更是坚定了杨玄感的判断,可惜,杨玄感犯了两个错误:

一是,杨玄感不懂人性和心理学,当他率领叛军围攻洛阳城的时候,文武百官家属的抵抗意志是非常坚决的,朝廷的叛军一旦入城,百姓们或许还可以得到豁免,但文武百官家属十有八九会家破人亡。

联想一下明朝末年李自成进入北京城后的情形吧,当叛军进入洛阳城,它必须要尽可能获得资源——财富,粮草以及人丁。人丁可以从老百姓中强行征取,可财富就只能从富家和贵族家庭里盘剥了。

事实也证明了,洛阳城固若金汤,别说杨玄感一百天打不下来,恐怕给他十年都打不下来,城中许多官僚家属把自家财产捐出来帮助洛阳守军,极大的提升了洛阳守军的战斗力。

杨玄感起兵反隋,李密献计上中下策,杨点赞后果断选择了下策!

樊子盖是一员猛将,杨玄感根本不是其对手

二是,杨玄感以为洛阳守军会出城和他的部队决战。这其实是做梦。洛阳守军的领军人物是一个军事经验丰富的大将——樊子盖,起初樊子盖派河南赞治裴弘策去抵挡杨玄感叛军,结果大败而回,樊子盖直接砍了裴弘策的脑袋,镇服了其他军官。

樊子盖对情势判断的很准确,洛阳城里有百官家属,其中有很多是东征军里官员的家属,所以东征军简直像疯狗一样往洛阳支援,樊子盖坚守不出的同时,还经常派兵骚扰牵制杨玄感部队,就这样,杨玄感没攻下洛阳,反而等来了来护儿率领的东征部队。

杨玄感这时候果断采取了李密的中策,撤围洛阳,往长安出发,可走到半路,又去攻打弘农,李密心急如火,告诉杨玄感:“兵贵神速,追兵很快就要追上来了,我们必须尽快占领潼关,否则大军必然溃散。”

杨玄感就是不听,他率军狂攻弘农三天三夜,就是打不下来,宇文述的大军已经拍马赶到,杨玄感全军覆没,只带着十几个骑兵逃亡,逃亡路上骑兵也各自走散,只剩下弟弟杨积善陪着他,走到了一处名叫葭芦戍的地方。

杨玄感起兵反隋,李密献计上中下策,杨点赞后果断选择了下策!

杨玄感结局凄惨,还连累了亲族

杨玄感知道自己必死,于是让弟弟砍死他。杨积善砍死杨玄感后自杀未遂,被追兵杀害。杨玄感的尸体被送到杨广面前,杨广对其痛恨的咬牙切齿,把杨玄感尸体肢解,并暴尸三天,又把他的肉切成一块一块,放火焚烧。

一代美髯公,文武双全的杨玄感就这样走到了人生末路,他的败亡,是判断力不足导致的,面对李密的上中下策,他傻乎乎的选择了下策,并自以为是把下策当成上策,可笑可笑,可怜可怜!

而向他提出上中下三策的李密,则匿名逃亡,这条蛟龙将在未来岁月里掀起惊天风雨,搅动大隋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