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玄感起兵反隋,李密獻計上中下策,楊點贊後果斷選擇了下策!

大業九年(公元613年),那是一個春天,隋煬帝楊廣率大軍浩浩蕩蕩向北出發,開始第二次討伐高麗。

楊玄感起兵反隋,李密獻計上中下策,楊點贊後果斷選擇了下策!

楊玄感出身高貴

作為官二代的傑出代表,隋朝楚國公楊素的兒子楊玄感,受命在黎陽監督籌運糧草。

此時大隋早已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民變四起,楊玄感早有反心,見機不可失,於是在這一年的六月份,扣下大批糧草,割據城池,正式拉起反隋旗幟。

長了一臉漂亮鬍子的楊玄感,開創了大隋一個新的篇章——他是第一個起兵反隋的高級官員,之前雖然遍地反叛,但不過都是農民起義軍的小打小鬧,隋煬帝楊廣並不放在心上。

但這次楊玄感的造反,極大的觸動了楊廣,楊廣大軍立即停止進攻高麗,大軍回師,準備撲滅楊玄感。

在這關鍵時刻,何去何從,楊玄感有點不知所措,他能文——平時最大愛好除了女人就是讀書,他能武——擅長騎馬並且騎著馬射箭。

可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上,楊玄感感到迷茫,此時他已經擁兵十多萬,並且兵臨洛陽城下,他的勝利交響曲已經奏響,圍困洛陽不過幾天,洛陽城裡竟然有四十多個貴族和高官子弟出城投降。

楊玄感起兵反隋,李密獻計上中下策,楊點贊後果斷選擇了下策!

洛陽城是楊玄感舍不下的肥肉

這份名單裡,有韓擒虎的兒子韓世諤,來護兒之子來淵,觀王楊雄(楊堅族侄)之子楊恭道、虞世基之子虞柔等。楊玄感為了收攬人心,一律對他們委以重任。但這些貴族二代們個個草包,自然沒法幫楊玄感做決策。

楊玄感於是去向一個幕僚,同時也是他的莫逆之交請教,這個人就是日後攪動天下風雲的瓦崗寨之王——李密!

李密向楊玄感提出了上中下三策,如同一位預言大師,聽的楊玄感心血澎湃。

李密先提出了上策:率大軍即刻北上,攻佔薊縣和臨渝,這樣就能控制遼西走廊,把楊廣東征大軍的生路切斷,斷了東征部隊的糧食,高麗部隊必然從楊廣東征大軍後方發起攻擊,如此夾擊,楊廣必然覆滅,活捉楊廣後,就能挾天子以令諸侯,奠定霸業。

美髯公楊玄感聽完這條計策,眯縫著眼睛,對李密說:“請你繼續說說中策吧”,李密內心不禁咯噔一下,看來楊玄感對上策根本不感冒啊。

楊玄感起兵反隋,李密獻計上中下策,楊點贊後果斷選擇了下策!

李密獻計楊玄感,顯出驚人的智慧

於是李密又說出中策:“關中歷來都是四塞之地,天府之國,攻難守易,守衛在此處的隋將衛文升能力不足,我們大軍很容易便可取勝,然後直取長安,收撫豪傑,厲兵秣馬,據險而守,和隋朝大軍打持久戰。”

李密又強調說,直取長安,貴在兵行神速,放棄沿途不重要的城池,別在這裡圍攻洛陽了。

楊玄感摸了摸自己引以為傲的漂亮鬍子,點了點頭,說道:“請問,下策呢?”

李密心都涼了,只好說出下策,他有預感,楊玄感會選擇下策……李密說道:“下策是攻取洛陽!但務必要在一百天內攻下,否則隋朝援軍一到,我軍必定滅亡!”

楊玄感聽後哈哈大笑,連連擊掌說好,他告訴李密:“蒲公,你說的很好,豈不知,你說的所謂下策,反而才是上策啊!”李密聽後兩眼一黑……

那麼,楊玄感為什麼把李密的下策反而當成了上策呢?這在史料中沒有詳細說明,但我們可以推測出其中真相。

楊玄感起兵反隋,李密獻計上中下策,楊點贊後果斷選擇了下策!

楊素是隋朝重臣,可惜兒子是草包

這要從楊玄感的出身和成長環境說起。身為楊素的兒子,楊玄感從小就在貴族二代群體裡獨領風騷,他的圈子,從來都是非富即貴的公子哥,所以他清楚的知道,洛陽城裡聚集了多少貴族二代子弟,而且,隋朝文武百官有許多家屬都生活在洛陽城。

所以,楊玄感認為,只要打下洛陽城,就能抓住並控制文武百官的家屬,從而從根子上瓦解隋朝朝廷的鬥志,他就可以不戰而勝了。

而韓世諤,來淵等貴族子弟出城投降的事實,更是堅定了楊玄感的判斷,可惜,楊玄感犯了兩個錯誤:

一是,楊玄感不懂人性和心理學,當他率領叛軍圍攻洛陽城的時候,文武百官家屬的抵抗意志是非常堅決的,朝廷的叛軍一旦入城,百姓們或許還可以得到豁免,但文武百官家屬十有八九會家破人亡。

聯想一下明朝末年李自成進入北京城後的情形吧,當叛軍進入洛陽城,它必須要儘可能獲得資源——財富,糧草以及人丁。人丁可以從老百姓中強行徵取,可財富就只能從富家和貴族家庭裡盤剝了。

事實也證明了,洛陽城固若金湯,別說楊玄感一百天打不下來,恐怕給他十年都打不下來,城中許多官僚家屬把自家財產捐出來幫助洛陽守軍,極大的提升了洛陽守軍的戰鬥力。

楊玄感起兵反隋,李密獻計上中下策,楊點贊後果斷選擇了下策!

樊子蓋是一員猛將,楊玄感根本不是其對手

二是,楊玄感以為洛陽守軍會出城和他的部隊決戰。這其實是做夢。洛陽守軍的領軍人物是一個軍事經驗豐富的大將——樊子蓋,起初樊子蓋派河南贊治裴弘策去抵擋楊玄感叛軍,結果大敗而回,樊子蓋直接砍了裴弘策的腦袋,鎮服了其他軍官。

樊子蓋對情勢判斷的很準確,洛陽城裡有百官家屬,其中有很多是東征軍裡官員的家屬,所以東征軍簡直像瘋狗一樣往洛陽支援,樊子蓋堅守不出的同時,還經常派兵騷擾牽制楊玄感部隊,就這樣,楊玄感沒攻下洛陽,反而等來了來護兒率領的東征部隊。

楊玄感這時候果斷採取了李密的中策,撤圍洛陽,往長安出發,可走到半路,又去攻打弘農,李密心急如火,告訴楊玄感:“兵貴神速,追兵很快就要追上來了,我們必須儘快佔領潼關,否則大軍必然潰散。”

楊玄感就是不聽,他率軍狂攻弘農三天三夜,就是打不下來,宇文述的大軍已經拍馬趕到,楊玄感全軍覆沒,只帶著十幾個騎兵逃亡,逃亡路上騎兵也各自走散,只剩下弟弟楊積善陪著他,走到了一處名叫葭蘆戍的地方。

楊玄感起兵反隋,李密獻計上中下策,楊點贊後果斷選擇了下策!

楊玄感結局悽慘,還連累了親族

楊玄感知道自己必死,於是讓弟弟砍死他。楊積善砍死楊玄感後自殺未遂,被追兵殺害。楊玄感的屍體被送到楊廣面前,楊廣對其痛恨的咬牙切齒,把楊玄感屍體肢解,並暴屍三天,又把他的肉切成一塊一塊,放火焚燒。

一代美髯公,文武雙全的楊玄感就這樣走到了人生末路,他的敗亡,是判斷力不足導致的,面對李密的上中下策,他傻乎乎的選擇了下策,並自以為是把下策當成上策,可笑可笑,可憐可憐!

而向他提出上中下三策的李密,則匿名逃亡,這條蛟龍將在未來歲月裡掀起驚天風雨,攪動大隋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