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入京為官一年後被放逐是因為與楊貴妃有瓜葛嗎?

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八月,42歲的李白迎來了人生最輝煌的時刻。由於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引薦,被玄宗召進宮做了待詔翰林,主要任務就是陪侍皇帝參加宴會,出遊,泡溫泉什麼的,利用李白敏捷的詩才,給玄宗寫詩文娛樂,吟詩佐興。一年間,李白以御用文人的身份,先後創作了以《侍從遊宿溫泉宮作》、《宮中行樂詞十首》、《龍池柳色初青聽新鶯百囀歌》、《清平調詞三首》、《白蓮花開序》、《春日行》、《陽春歌》等詩,寫出了“雲想衣裳花想容”等名句,零距離目睹了李隆基和楊貴妃許多宮闈之事。“謫仙人”李白進宮,給奢侈而沉悶的宮廷生活吹進了一股清新的空氣,唐玄宗更是對李白的才華刮目相看,優禮異常,以至於史書上都有“御手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等記載。可是好景不長,在宮中呆了一年多,李白就被唐玄宗逐出了長安。

李白入京為官一年後被放逐是因為與楊貴妃有瓜葛嗎?

李白不是主動離開長安的,而是被放逐的,至於是因為什麼原因,各說不一。有說是因為李白與楊貴妃有緋聞,給玄宗戴了頂綠帽子,掌心覺得這個說法有點扯,只是人們對才子與佳人的臆想。一是古代宮廷禮制管理是非常嚴格的,唐朝再怎麼開放,在進出都有宮女太監前後伺候的宮內,這樣的事基本沒可能。二是楊貴妃正受寵,要風得風,要雨得雨,雖然對李白詩歌才華非常欣賞,但沒那個必要冒險出軌,因為李白給不了什麼。三是伴君如伴虎,面對擅長歌舞、精通音律的美人楊貴妃,李白不可能無動於衷,但即便有賊心料也無賊膽。

那麼被放逐,到底是什麼原來呢?掌心覺得原因有三個方面。

李白入京為官一年後被放逐是因為與楊貴妃有瓜葛嗎?

一是不受重用,心灰意冷。李白以不世之才自居,經常自比大鵬、天馬、雄劍,渴望出將入相,建功立業,他期望的是“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這一點多他的許多詩歌中就可以讀到。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雖然皇帝優待有加,但其實就是皇帝消遣娛樂的工具,時間長了,李白自然會流露日漸厭倦,沒有激情,時有應付,這種情緒表露出來,唐玄宗自然不待見了。

李白入京為官一年後被放逐是因為與楊貴妃有瓜葛嗎?

二是定位不準,觸犯龍顏。待詔翰林就是御用文,主要是好詩好詞為皇帝歌功頌德,逗皇帝開心,可偏偏李白有一顆“治國齊家平天下”的心,因此詩歌了不免有這種情緒的反應,觸犯了龍顏。宋人洪邁根據《新唐書》記載,高力士認為李白《清平調詞·其二》詩中“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這句,以趙飛燕影射楊貴妃有問題,從而得罪了楊貴妃,玄宗攆走李白以慰佳人。當然這只是一種猜測,掌心覺得更有可能是,李白放不下那顆雄心,定位不準,利用與玄宗親近的機會,不識時務地說一些自己的政治主張,弄是玄宗很不高興,而被逐之。

李白入京為官一年後被放逐是因為與楊貴妃有瓜葛嗎?

三是性格偏激,恃才自傲。李白在江湖遊蕩已久,生性狂放不羈,自由散漫,又有知識分子桀傲不馴,恃才高傲的一面。面對官場的繁文縟節,人情事故,作為職場小白的李白不小心得罪人應該是肯定的,所以引得高力士等宮中人恨之,讒謗於玄宗,玄宗疏之。另外,李白好酒是出名了的,喝酒誤事,他與賀知章等人結“酒中人仙”之遊,”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而且酒後就沒的把門的,經常喝醉酒的李白如果在外邊洩露了宮闈秘聞,那還得了。這是玄宗最忌諱的事情。所以玄宗打消了任命李白為中書舍人的念頭,賜以重金,放逐其回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