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權”時代,如何打響信息安全“攻防戰”

今年以來,用戶隱私洩露事件時有發生。從支付寶年度賬單事件、Facebook(臉書)用戶數據洩露、攜程大數據“殺熟”到華住酒店集團信息洩露案、萬豪酒店旗下酒店5億數據被攻擊,再到谷歌社交平臺5000萬用戶信息遭洩露,每一次都引發各界持續熱議。“電子商務迅速發展,增加了個人信息洩露風險;互聯網金融新業態湧現,帶來了許多網絡詐騙新形式;中國移動支付全球領先,伴隨的風險不容忽視;共享單車、網約車等也易引發信息洩露。”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說。

接連發生的用戶數據洩露事件帶來哪些反思?大數據時代,如何為網民的隱私上一把“安全鎖”?

“數權”時代,如何打響信息安全“攻防戰”

“通過某位明星的幾張微博圖片,只用了40分鐘,就推理出了明星住址……”去年一位網友的發帖曾一度引人咋舌。

人們在微博、朋友圈等發佈位置、照片時,常認為這些信息無關緊要,但不法分子可以多方面重複交叉收集信息,讓這些數據之間互相對照,一旦與其他數據組合,就會得到有價值的信息。比如,瞭解一個人到過的四個位置,就可以識別出很多精準信息。

隱私數據究竟怎麼被收集,收集後流向何方,很多用戶都對此一臉茫然。“至少70%以上的人不知道自己數據在哪兒,有的人大致知道,但對數據的詳細分佈也不瞭解。

我們已經步入了‘數權’時代。一次次數據洩露付出的代價,讓我們更加明白用戶隱私保護的重要性。

“數權”時代,如何打響信息安全“攻防戰”

近年來,手機應用、智能攝像頭、WiFi等洩露用戶隱私現象讓人防不勝防。如今,支撐智能時代的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既是創新發展的助推器,也是滋生網絡安全問題的催化劑。

智能時代,新技術是幫兇,也是剋星。信息安全的這場‘攻防戰’永無止境。

北京創新雲團隊在這場“攻防戰”中施行的戰術是研發出一款“私人獨有的數據存儲服務器”,兼具軟件和硬件為一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