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敗垂成的變法

功敗垂成的變法

王安石,是合格的宰相。他知道宋朝君臣早已被敵人嚇破了膽,病態式的失敗主義情緒極其嚴重,一聽到"用兵"兩個字,就嚇得要死,軍隊官兵也很不自信。為此,王安石採取了"先易後難"的戰略,先開邊熙河,一舉吃掉最弱的吐蕃青唐政權大半地盤,殺敵數萬。勝利喜訊傳來,宋朝、宋軍,精神面貌為之一振!一掃多年來的晦氣。終於明白:宋軍並不是不能打勝仗。然後,推行"將兵法"軍改,再揮師進逼西夏,不斷挫敗夏軍,攻城略地,西夏逐漸陷入危局。然而,宋朝本身的政治結構,對於文官集團和小地主集團的制約有先天性不足。在此情勢之下,官僚們的內鬥就摧毀了消滅外敵的條件,加之官僚集團古今皆有的懶於變動的秉性,宋朝的失敗也就由必然變成了事實。

功敗垂成的變法

除了軍事上的失敗以外,整個王安石改革的另一個失敗,則是希求在不觸動小地主階級和官僚集團地位的情況下改革稅收和經濟體系。其代表--《青苗法》和《方田均稅法》,都希求能通過天子的權威和自己政治勢力的威信強行推動,以達到剪除土地兼併以及相關問題之目的。然而,在其親信,諸如呂惠卿、曾布等人都各家阡陌縱橫、盆滿缽滿的情況下,自然不能夠達到目的。其結果,就是新法執行時的種種弊政以及官僚集團的集體反撲。最後不僅王安石自身免不了樹倒猢猻散的命運,新法也被新黨的官僚集團掐頭去尾,只留下適當有利的部分再在政治舞臺上作為鬥爭和賺錢的利器粉墨登場了。自此之後,歷史時空隧道中空餘"過河,過河,過河!";"天日昭昭,天日昭昭!";"殺賊,殺賊,殺賊!"的迴響。

功敗垂成的變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