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餘額嚴重不足,年輕的我們到底為了什麼在工作?—談談源動力

轉眼已經10月下旬了,算算離年底的時間只剩下兩個月

2018餘額嚴重不足,年輕的我們到底為了什麼在工作?—談談源動力

首先來看看你的狀態,是這樣?

2018餘額嚴重不足,年輕的我們到底為了什麼在工作?—談談源動力

還是這樣?

2018餘額嚴重不足,年輕的我們到底為了什麼在工作?—談談源動力

20鋃鐺歲的你,還在對著手機屏幕迷茫嗎?

前段時間讀到一張販賣焦慮的文章,說你永遠也不知道同齡人的佼佼者到底在幹什麼?雖然寒門再難出貴子,家庭背景不同,教育環境不同,確實導致了相當一部分年輕人“輸在起跑線上”

2018餘額嚴重不足,年輕的我們到底為了什麼在工作?—談談源動力

那就產生了這樣的幾種人:第一種看到同齡人開著豪車,附駕載著美女,朋友圈裡清一色的大別墅,蘭博*尼,法*利,江詩*頓,L*,Guc*i,心中很是焦慮,甚至幻想著我什麼能過上這樣的生活呢?於是乎保持原樣的生活,附加上天天買彩票,幻想著一夜暴富之後我怎麼樣怎麼樣,然後繼續原樣工作,回家躺在床上刷手機這種人;那麼第二種人呢,心中揣著夢想,也想去實現夢想,所以朋友圈經常是day多少多少,但是我僅僅在朋友圈看見過一個超過day100的人(可能身邊的人恰好持久力不足吧,還是真正有持久力的人從來不刷朋友圈),其餘的就慘目忍睹了,這類人我統一稱為三分鐘熱度的人,打了幾天雞血之後又變成了葛優躺,熬夜刷手機,每天外賣便當的人;

那麼大家理想的狀態是什麼樣的呢?目標明確,有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並且能夠拆解目標,清楚自己每天做什麼,並且一步一個腳印去實現,早上6點鐘起床晨跑,上班時間認真工作,每件事力圖最好,晚上按時讀書睡覺,水杯裡面放枸杞;可能有人會問,那我還是個年輕人嗎?這不是老幹部的生活嗎?沒錯,20多歲的你如果能夠這麼生活的話,我不敢保證你有多少的成就,但是我肯定可以保證你不會有迷茫期,並且熱愛現在自己的生活,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可能有人會說,這太難了,堅持不下來,堅持堅持的就成了第二種“三分鐘熱度”的人,那麼我僅僅想問你一句,既然你想改變,那麼你為了什麼而改變?自己的源動力是什麼?是自我成就?是家人父母?太大了,其實我自己之前也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內心裡面確實是想有所成就,給家人和父母更好的生活,但是這個理想確實太遠了,想著想著默默的就會變成自己的負擔,甚至越來越重,越想越鬱悶,所以晚上來個燒烤消消愁吧

2018餘額嚴重不足,年輕的我們到底為了什麼在工作?—談談源動力

那麼,如何把這個問題搞清楚呢?人人都想往好裡面生活,但是我到底是為了什麼呢?提供給你一個簡單的思考維度:

首先來聊一聊你的工作方面:

第一步,你需要弄清楚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給你三個類型A型、B型和C型

A型人是一個忙的停不下來的人,終日搖旗吶喊,像是得了匆忙症,對外界的正面和負面影響十分敏感,十分在意自己的得失,會對短期的目標十分憧憬;

B型人的生活中很少有匆匆忙忙,不會因為自己的願望而顯得有敵意,內心總是有自己的想法,但是並不會太多的表達,默默的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處理事情,清楚能做到什麼,之後想要的是什麼;

C型人僅僅在乎自己活的是否開心,生活似乎過得從容不迫,在不受到極大的外界激勵或威脅並不會做出什麼改變,對於現狀的滿足程度很高;

那麼針對這幾種行為,出現了兩種驅動行為:X型人,Y型人:

X型假設,我們有時會逃避努力,只為金錢和安全感進行工作,因此他們需要被控制;

Y型假設,對於我們來說工作時間與遊戲和休息的時間是一樣自然,主動和創造隨處可見,如果投身於某個目標,他們就會尋求責任;

很顯然,AC型對應的是針對X類(針對A類型的人,我把他們定義為僅僅停留在口頭上的執行,然後僅僅停留在一股腦的去做,發現不合適立即放棄的人),B型對應的是Y型假設(個人歸類,如果有更好的分類歡迎交流)以上兩種假設,如何實現自我管理呢?

舉個自己的例子,其實我對於公司內部的激勵方案,比如季度豪華遊,現金紅包獎勵,如果你做到**事情,那麼可以獲得到**;其實我對這些東西萬千不太感冒,而且如果我一旦獲得了獎勵的話,那麼我下一次獲得的獎勵就一定要比第一次高(比如第一次激勵遊得方案是出國遊玩,第二次的方案是旁邊的一個縣城遊玩,那麼第二次的激勵絲毫就沒有價值),所以公司成本會一步步提升,那麼我可能就是一個Y型假設的人;

如果深入剖析自己後,發現自己是一個X型驅動行為人,那麼恭喜你,給自己定切切實實期望的東西的小目標就可以了,比如:那麼在與你的上司尋求激勵方案的時候,如果我這個月的業績能夠進步10%,就可以得到之前心儀的那個耳機;或者比如自己本月完成了閱讀完2本書的目標,獎勵自己一個想要了很久的音響,你甚至可以把它的圖片打印出來,貼在自己的鏡子上(這個目標完成的時間和難度當然要和你的目標難度相匹配);總結下來,就是如果-那麼型自我激勵;

如果你發現是自己是一個Y型的人,很難對那些所謂的獎勵感冒,那麼也沒有問題,這可能是相對更好的一種狀態,你本來就是一個有自我規劃的人,那麼就用既然-那麼型獎勵,比如:既然我今天搞定了那個大客戶,那麼我週末就去吃一頓好的吧;其實Y型更加在乎的是事情本身所賦予的意義,所以設立目標的時候,你要賦予這件事情更大的意義,比如:這個事情關乎到人類的歷史!(誇張一點)

對比一下如果-那麼型激勵和既然-那麼型獎勵,其實差別很大,一個是事先設定了目標,在做到了之後的反饋,一個是並沒有設定具體目標,但是潛移默化完成了之後給自己的獎勵;這兩點放到管理其他同齡人身上一樣適用;

其實我們這個時代的年輕人不太需要被管理,僅僅需要的是自我管理的復甦,那麼自我管理是建立在清楚的自我認知之上的,所以所謂的什麼超級自控力,根本是虛無縹緲,就像我買了一本如何治好拖延症的書,拖到現在也沒看一樣,但是一旦你明白自己需要進步的時候,或者目標清晰的知道自己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之後,關於驅動力的探討才會生效;

文末感謝一下我的驅動力老師:丹尼爾.平克 Daniel H.Pin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