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電子模型與宇宙結構相似?創造一個宇宙其實也不難

為什麼電子模型與宇宙結構相似?創造一個宇宙其實也不難

我們知道電子是帶負電荷的,比原子更小,在原子結構模型中,電子被認為是主要組成部分之一。但我們所理解的電子卻隱藏了更多的奧秘,目前科學所掌握的原子知識仍然還不夠多。最直觀地看,每個原子核周圍的電子決定了原子的特性,比如化學反應可以如何發生,如果失去電子的能力更強,那麼其反應也會更加活潑一些。

於是問題就來了,電子的形狀應該是什麼樣子?從直觀的化學反應,到粒子加速器,我們都要接觸到電子的行為,就科學界目前所知的情況,電子是沒有所謂的內部結構,所以我們根本無法得出電子的形狀。

為什麼電子模型與宇宙結構相似?創造一個宇宙其實也不難

在早期電子雲模型中,電子是在原子核外做高速運動,沒有固定的規律,因此才稱之為電子雲。那麼我們從粒子物理的角度看,粒子物理解決了比原子核更小的粒子行為,我們得出了量子場的概念,充滿了我們周圍的整個空間。

粒子物理學家無法得知電子的結構,並非認為電子是沒有結構的,因為在宏觀世界中看不到,意味著我們的眼睛無法從目標獲得反射光線,但在量子物理領域卻不是這樣。在量子粒子的亞原子世界中,科學家發現了定義電子特性的方法:鑑於光可以認為是高頻震盪的正交電磁場,那麼電子也可以認為是電場和磁場的某種疊加效果,這也是量子角度看電子的形狀。

為什麼電子模型與宇宙結構相似?創造一個宇宙其實也不難

圖注:光可以認為是高頻震盪的正交電磁場

電子的最簡單特性就是有電荷,可產生力的作用,另一個特性就是磁偶極矩了。根據這個特性,我們可以發現電子會如何在磁場中發生反饋,電子的行為就像極其微小的條形磁鐵,對物理學家來說,由此可推出電子量子特性就是電偶極矩。量子世界中的電偶極矩是非常不同的,這意味著電子周圍的真空會被各種亞原子粒子填滿,構成了我們所說的粒子云,那麼我們將光照射到電子上,反射回來的就肯定不是電子本身,而是粒子云中各種虛擬粒子。

於是問題就來了,在那些快速填補電子周圍真空區的粒子中,還有我們至今沒有發現的粒子,這就設計到對宇宙標準模型建立。雖然標準模型至今已經符合各種實驗室測量,但仍然無法解釋為什麼宇宙中的物質比反物質更多。

為什麼電子模型與宇宙結構相似?創造一個宇宙其實也不難

圖注:由電子行為所發現的宇宙結構有可能非常精彩

為什麼電子模型與宇宙結構相似?創造一個宇宙其實也不難

標準模型的缺點暗示宇宙中還有其他重粒子存在,這就是為什麼科學家要建造大型強子對撞機的原因,我們需要在無數次高能碰撞中直接產生新的粒子,驗證宇宙的基本結構。

為什麼電子模型與宇宙結構相似?創造一個宇宙其實也不難

所以,電子那樣微小的東西,其實是包含了宇宙中幾乎所有的信息,在量子角度上看電子,就像是一個宇宙數據庫,研究電子會告訴我們關於這個宇宙的一切,標準模型如果全部完善,那麼宇宙的結構也基本顯出原形,換句話說,我們有可能也創造出一個宇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