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雋:中法關係具三重“引領”作用

翟隽:中法关系具三重“引领”作用

【歐洲時報記者黃冠傑巴黎報道】1月16日,中國駐法國大使翟雋在中國駐法使館接受歐洲時報、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國新聞社等中文媒體聯合採訪,就中法建交55週年等回答記者提問。採訪實錄如下:

記者:55年前,中國與法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法國成為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大國。我們經常說,中法關係在中國與西方大國關係中發揮著重要引領作用。請問翟大使,您認為這種引領作用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翟雋:1964年1月27日,毛澤東主席和戴高樂將軍共同決定中法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在冷戰陣營對抗的背景下,這一歷史性決定對國際關係和世界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在中西方交往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建交55年來,中法關係定位從全面夥伴關係到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再到緊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戰略伙伴關係新時代,始終走在中西方關係前列。2018年1月,習近平主席與到訪的馬克龍總統共同決定,秉承友好傳統,推動緊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戰略伙伴關係行穩致遠,中法關係邁入全新的發展階段。作為中國駐法大使,我認為中法關係的引領性主要體現在:

政治上,中法相互尊重,求同存異,理解和照顧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為中西方關係發展指明瞭方向。這也是中法關係戰略性和具有示範意義的重要體現。馬克龍總統訪華期間,兩國元首共同發表《中法聯合聲明》,明確重申相互尊重主權、領土完整、重大利益和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等基本原則,延續了中法關係這一良好傳統。在國際層面,中法都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都主張捍衛多邊主義,促進自由貿易,維護文明多樣性,在應對氣候變化、打擊恐怖主義、促進非洲發展等方面有著相同或相似立場,保持密切協調與配合,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與繁榮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經貿方面,中法務實合作以其戰略性獨樹一幟,成功的例子數不勝數。中國第一座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就是與法國合作建設的。最近我還專門就此在《人民日報》上發表隨筆,介紹中法核能合作40年取得的輝煌成就。在不久前召開的慶祝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大會上,曾參與中法P4實驗室建設的法國梅里埃基金會主席阿蘭·梅里埃成為獲得中國改革友誼獎章的10名外籍人士之一,第一個上臺領獎。

文化上,中法兩個文化大國長期相互吸引、相互欣賞,文化交流成為兩國關係的一個突出強項。2003至2005年的中法文化年是中國首次與外國互辦文化年,法國也是第一個同中國互設文化中心的西方國家。中法兩國人民之間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這為雙方交流合作提供了深厚的社會土壤。我記得2014年兩國建交50週年時,雙方共組織了800多場慶祝活動,其中大多數活動都是民間自發舉辦的,令我十分感動。

記者翟大使,您從2014年起擔任中國駐法大使,2014年中法雙方決定“開創緊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戰略伙伴關係新時代”。5年來,中法關係發展有哪些“新時代”特點,取得了哪些新的具體成果?您怎樣看待當前的中法關係?

翟雋:過去的5年,國際形勢風雲變幻,國際關係和世界格局加速演變。與此同時,中法兩國都邁入發展新階段,面臨共同的改革任務和新的內外挑戰。在此背景下,中法關係呈現以下新特點:

翟隽:中法关系具三重“引领”作用

圖為翟雋大使接受媒體聯合採訪。(圖片來源:陳益宸 攝)

戰略協調更加密切。這一點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最為突出。繼2015年攜手推動達成《巴黎協定》後,中法於去年10月正式啟動中法環境年,致力於加強氣候與環境領域全方位合作。在G20布宜諾斯艾利斯峰會期間,雙方以“中法+聯合國”模式成功舉辦了氣候變化問題三方會議,有效提振了國際社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信心和決心,為卡托維茨氣候大會的成功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

務實合作進一步深化。一是核電、航空、航天等傳統領域合作取得長足進展。不久前,中法合作建設的台山核電站1號機組投入運行,成為第三代EPR核電技術全球“首堆”。雙方正合作建設英國欣克利角核電站,積極開拓核電第三方市場。中法海洋衛星成功發射。空客集團在天津設立了A330完成和交付中心。二是隨著中國發展進入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新階段,中法在農食、醫療衛生、城市規劃、可持續發展、綠色金融、銀髮經濟等領域合作潛力不斷釋放。三是“一帶一路”合作呈現良好發展勢頭。兩國政府已就依託中法第三方市場合作機制開展“一帶一路”具體項目合作達成共識,目前相關工作正有序推進。

友好基礎更加牢固。我們經常說“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我到法國之後對這一點體會尤其深刻。兩國地方交流空前活躍,友好省區市超過100對。2018年,中國來法旅遊者人數創下230萬人次的歷史新高。目前中國留法學生數量接近4萬人,2020年有望達到5萬,屆時將成為法國第一大外國留學生群體。法國在華留學生也達到1萬多人,10萬多法國學生在學習中文。中法友好後繼有人,令人欣慰。

記者:中法兩國元首在G20布宜諾斯艾利斯峰會期間一致決定加強高層交往,推動務實合作,使中法全面戰略伙伴關係邁上新臺階。下一步,雙方將如何規劃兩國關係?重點在哪些領域如何推進合作?還有哪些潛力可挖?

翟雋:中法關係基礎很好,這得益於兩國領導人、政府、社會各界及廣大民眾長期不懈的努力培育,也將促使我們進一步開動腦筋,不斷挖掘新潛力,尋找新亮點。下一步,我們將以慶祝中法建交55週年為契機,積極落實兩國元首共識,依託中法戰略對話、高級別經濟財金對話、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三大支柱性平臺,加強對中法關係的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同時充分調動雙方各層級各方面的積極性,深挖細作,推動中法關係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我們將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是鞏固政治互信,加強戰略協調。進一步密切雙方高層往來,就全球性問題協調立場,凝聚共識,共同維護多邊主義,為當前全球治理改革注入更多正能量。

二是深化經貿務實合作。我們將積極落實第6次中法經濟財金對話成果,深化和拓展核電、航空航天等領域合作,爭取確定新的重大標誌性項目。加強兩國發展戰略對接,積極探討農業、能源、先進製造業、中小企業、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合作。動員兩國地方政府、企業、智庫、民間等力量,共同參與中法共建“一帶一路”,引領中歐“一帶一路”合作方向。

三是促進人文交流合作,挖掘中法在科技(比如基礎科學、環境科學、海洋科學)、教育(青年交流)、文化藝術(創新創意)、醫療衛生(如新發傳染病防治)、體育(如奧運合作、冰雪經濟)等廣泛領域的巨大合作潛力。

記者:能否介紹一下中法雙方紀念建交55週年有哪些慶祝活動?

翟雋:

紀念建交55週年是今年中法關係中的一件大事,雙方將加強協調配合,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在兩國舉辦系列慶祝活動。除加強高層互訪和接觸外,一是設計、發行建交55週年徽標和紀念封。二是分別在北京和巴黎舉辦慶祝建交55週年招待會,今年使館與法國國民議會聯合舉辦的新春招待會也將突出慶祝建交55週年元素。三是兩國中央政府各部門、媒體、智庫、地方、社會團體等將組織一系列研討會、圖片展、文藝演出、文體競賽等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覆蓋全年。1月10日,駐法使館同法國國際關係與戰略研究院聯合舉辦“一帶一路”巴黎論壇第二屆會議,取得極大成功,中法建交55週年成為會議熱門話題,可以說為慶祝活動成功預熱。相信這些活動將掀起中法友好交流合作的新高潮,為兩國關係進一步發展營造積極氛圍。

記者:2019年是留法勤工儉學運動100週年。撫今追昔,勤工儉學運動對於當今中國和中法關係有何重要意義?

翟雋:100年前,一批批胸懷救國夢的中國青年遠渡重洋,來到法國,一邊做工,一邊學習新知識、新思想。他們在此研究工人運動、社會主義思潮和馬克思主義,並從這裡起步,走上革命道路,開始振興中華的偉大曆程。這些年輕人中產生了周恩來、鄧小平、陳毅、聶榮臻等多位新中國締造者。紀念留法勤工儉學運動100週年,可以激勵我們繼承發揚先輩的愛國主義精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鬥。

留法勤工儉學運動也是中法關係的重要篇章。源於這段歷史,法國的科學、哲學、文學、藝術更廣泛地在中國傳播,增進了兩國人民的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賞。紀念這段歷史對中法關係也具有特殊意義,可以激勵我們繼續秉持互尊互鑑的精神,深入推進緊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戰略伙伴關係。

記者:您覺得應該怎樣推動中歐關係繼續朝著健康持久的方向發展?中法關係可以在其中發揮什麼作用?

翟雋:歐盟是國際格局中一支重要戰略性力量。中國重視歐盟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和影響,支持歐洲一體化進程。發展好同歐盟的關係一直是中國外交的優先方向之一。去年12月,中國政府發表了第三份對歐盟政策文件,這是中國政府繼2003年和2014年之後,再次發表對歐盟政策文件,表明了中國對發展對歐關係的高度重視。近年來,中歐在“一帶一路”框架下的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合作均取得明顯進展,有力促進了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發展。中國願在求同存異、合作共贏的基礎上,深化與歐盟的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共同維護多邊主義、促進世界共同發展和繁榮。

法國是歐盟核心大國。中方願以中法建交55週年為契機,同法方一道,推動中法全面戰略伙伴關係邁上新臺階,帶動中歐關係取得更大發展。

記者:謝謝翟雋大使接受採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