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官憶開放往事(4):最難忘埃菲爾鐵塔首披“中國紅”——專訪中國前駐法國大使趙進軍

法國是第一個同新中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的西方大國,也是第一個同中國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和機制性戰略對話的西方大國,在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中,法國率先為中國敞開科技領域大門,開創了大國良性互動的先河。

在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本網獨家專訪中國前駐法國大使趙進軍,他為我們講述了許多有關中法特殊友誼的鮮活故事。趙進軍強調,“外交官為祖國強盛而驕傲,沒有40年的改革開放,就沒有今天繁榮富強的中國”。

外交官忆开放往事(4):最难忘埃菲尔铁塔首披“中国红”——专访中国前驻法国大使赵进军

趙進軍(左一)與希拉剋總統在大使官邸院內合影(資料圖片)

外交官忆开放往事(4):最难忘埃菲尔铁塔首披“中国红”——专访中国前驻法国大使赵进军

趙進軍(左二)與在中國駐法大使館出席國慶招待會的法前總統蓬皮杜夫人(右一)、法參議長蓬斯萊(左一)等碰杯(資料圖片)

外交一線感受改革力量

當記者問及中國外交官在改革開放之前的情況時,趙進軍回憶起當年他初次被外交部派駐比利時大使館時的情形。當年中國民航尚未開通飛往西歐的航線,而乘坐法航飛機需用大量外匯,當時國家恰恰缺少外匯。因此,他們只能選擇乘坐火車,先從北京乘坐國際列車顛簸6天抵達莫斯科,然後再坐兩天火車才能抵達布魯塞爾。這樣的長途火車旅程他共經歷了四次。再看今天,中國老百姓去歐洲旅遊都乘飛機,只需要10小時左右,去年出國的中國公民已達1.3億人次。這是多麼大的變化!

趙進軍還說,他上世紀80年代第一次赴法國工作時,使館辦公樓很小,只有四層,除政治處外,七八個其他業務處只能分散在外,辦公、開會都很不方便。那時他與其他六戶官員在使館小小的斜坡式閣樓上辦公,工作與生活條件可見一斑。趙進軍強調,改革開放使中國國力大大增強,外交官身在國外,對40年來國家實力的提升有切身體會。

《參考消息》:您站在外交一線如何看待改革開放進程?

趙進軍:第一,鄧小平提出的改革開放政策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40年的歷史證明了這一決策完全正確,這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根本之策。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的GDP是2600多億美元,居世界第15位,去年達到12.2萬億美元,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第三位的日本的兩倍半。改革開放使中國脫貧7億人,也創下世界奇蹟。以前出國回家探親,左鄰右舍都來看望,大家都好奇國外到底什麼樣,如今中國人走出國門,到國外求學、經商、探親、旅遊已很平常。

第二,改革開放40年對世界影響巨大。很多第三世界國家領導人訪華後認為,中國的道路就是他們應走的道路。上合組織青島峰會、中阿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和中非論壇北京峰會今年先後在中國舉辦,與會者對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成果由衷讚歎,希望向中國學習,認同習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最近,巴基斯坦新總理來華表示“要學習中國是怎樣在30多年裡實現7億人民脫貧這一歷史性成就”。

改革開放帶給世界的影響,我們這一代外交官的感受最深。例如,習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受到第三世界的熱烈歡迎。過去發達國家不願向哈薩克斯坦這樣的內陸國家投資,也不願去埃塞俄比亞、巴基斯坦等貧窮國家進行投資。而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去了,幫助他們修鐵路、建工廠,形成自己的民族工業。今天一大批第三世界國家在中國帶動下發展起來,開始把國家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特殊朋友”為中國“破例”

1964年1月27日,中法兩國決定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趙進軍於2003年7月至2008年2月出任中國駐法大使,中法關係在此期間有許多引人注目的發展。

《參考消息》:習近平主席在中法建交50週年時曾稱中法兩國為“特殊的朋友”。您認為中法兩國長期合作的基礎是什麼?

趙進軍:中法友好合作的基礎是兩國都主張獨立自主,不贊成美國霸權,認同多極世界。這是戴高樂將軍當年不顧美國強烈反對,堅持與新中國建交的主要考慮,也是中法兩個大國贊成多極化、反對單邊主義的必然走向。中法兩國為“特殊的朋友”,中法合作可以彼此借重,相互配合,更好地維護世界和平與公正,因此,在這樣的基礎之上,中法關係近幾十年來飛速發展。

在我任期之內,很多事例可以反映出中法關係堅固的友誼基礎。2003年10月,為期兩年的中法互辦文化年開幕,這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用一年時間在外國連續舉辦文化活動,任務重,影響大;緊接著2004年是中法建交40週年,雙方商定在一年內實現中法兩國元首互訪,這是雙邊關係的頭等大事;2005年兩國總理又在一年內實現互訪。這幾項密集連貫的高層雙邊互訪在當時是史無前例的。從政治上看,中法兩國在2004年1月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對推動中法關係全面發展意義十分重大。中法之間許多戰略性重大合作項目都是這期間提出、商談並達成協議的。例如,讓中國名揚世界的高鐵技術就是在那時談成並達成合作協議的。我記得,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曾培炎同志2004年曾兩度訪法,重點考察、商談中法在高鐵、三代核電包括核廢料處理以及航空航天等領域的合作,並取得突破。

《參考消息》:您在擔任駐法大使期間最難忘的經歷是什麼?

趙進軍:在法近5年的大使經歷非常令人難忘。我記得為慶祝中法建交40週年和中國文化年開啟,2004年1月時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法國。胡主席到訪前夕,法方特批6000名華僑華人和800名北京市民在香榭麗舍大街以彩妝遊行方式慶祝中國春節。而法方規定,只有涉及法國的節慶才能在香街上封路舉辦,因此這是法國第一次破例批准在香街上舉辦外國的節慶活動。時任法國總統希拉剋在其後會見當時的北京市市長王岐山時說,70萬巴黎人參與了整場活動。彩妝遊行氣氛熱烈,非常成功,許多華人華僑在現場流下熱淚。直到今天旅法僑胞回憶起來依然感到驕傲。

彩妝遊行活動當晚,法方心思巧妙地讓巴黎著名的埃菲爾鐵塔變成紅色,這是鐵塔建成110多年來第一次為一個友好國家改變顏色,史無前例。法國著名的《費加羅報》在頭版刊登胡錦濤夫婦與希拉剋夫婦在紅色鐵塔前的大幅照片,法輿論支持中法友好的態度鮮明。法國一系列的友好舉動都展現出法國對中國的重視,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影響和分量與日俱增,贏得了越來越多國家的尊重和肯定。

法率先對華開展核電高鐵合作

今年1月,空客與中國合作伙伴簽署框架協議,計劃將2008年投產的天津A320系列飛機總裝線產量逐步增加至每月6架。6月,廣東臺山核電1號機組首次併網發電,這是全球首臺實現併網發電的法國EPR三代核電機組,也是中法合作的最大能源項目。10月,中法海洋衛星在酒泉發射成功,習主席與馬克龍總統互致賀電。

趙進軍說:“中法政治進程落到實處就是擴大全方位合作,美國阻撓對華高科技合作,但是法國願意對華敞開合作大門。”

《參考消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與法國在許多高科技領域都取得了合作成果,其中的啟示是什麼?

趙進軍:中法合作中最難談判的是三代核電與核後處理。我們永遠不應忘記,改革開放後法國是第一個對中國敞開核電合作大門的西方國家。一位國內核專家曾親口告訴我,“上世紀80年代初,當中國考察團到蘇聯、美國、歐洲等地核電站參觀時,其他國家均不讓中國科學家進入核心部位,只有法國全面開放讓我們參觀”。因此,中國的第一代、第二代核電都是中法合作的成果。當我們進入研發第三代核電時,美國AP1000的核電模式才加入進來。目前,擁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華龍一號”三代核電就是同時借鑑了美國AP1000與法國EPR兩種三代核電的成果,並已確定未來將出口英國、阿根廷和巴基斯坦。這是中國高端核電技術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回顧歷史,中國對法國的外交政策是正確的、有連貫性的。中國一貫重視對法工作,國與國之間有所差異很正常,關鍵是要在相互尊重和互不干涉內政的基礎上,求大同存小異,尋求合作共贏。2004年10月,希拉剋總統訪華,中法雙方正式簽署高鐵合作協議,這是中國對外簽署的第一個高鐵協議,同時帶動德國於次年也與中國簽訂同樣協議,後來日本、加拿大也陸續與我簽約合作。由此可見,中國今天掌握了卓越的高鐵實用技術,構建2.5萬公里的高鐵網的成就並不是偶然,是中國與多國合作並再創新的結果。其中,法國的帶動作用不可小覷。

十多年來,空客與中國的合作則體現了雙贏。空客落戶天津是法國在歐洲以外的首條總裝線,在華的第二家裝配廠也已揭牌。空客總部雖然設在法國,但股東是法、德、英、西四國,中法空客合作協議的背後是中歐之間的航空合作。空客天津公司設立後的十多年來,空客在中國擁有了越來越多的合作者和供應商。

《參考消息》: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於年初宣佈,武漢國家生物安全第四級實驗室(簡稱“武漢P4實驗室”)成為中國首個正式投入運行的P4實驗室。這也是與法國合作的項目?

趙進軍:是的。根據傳染病源的傳染性和危害性,國際上將生物安全實驗室分為P1、P2、P3和P4四個生物安全等級。P4實驗室是目前生物安全等級最高的實驗室。中法達成這一重要敏感合作項目的背景是2003年發生在我國的非典疫情,在胡主席2004年初訪法之際,兩國元首達成了合作意向,並於2007年法國總統訪華時正式簽署在武漢合建P4實驗室。此舉展示出法方對中國遭受非典衝擊的同情與支持,也可以說P4合作是中法兩國人民友好的象徵。

《參考消息》:作為一位經歷豐富的資深外交官,您如何理解外交工作?

趙進軍:解放初期,敬愛的周總理對外交人員提出四句話要求:站穩立場、掌握政策、熟悉業務、嚴守紀律。1973年我進入外交部後,一直以這16個字要求自己。我認為,這四條都重要,但站穩立場是根本,忠於國家、忠於黨的事業,一切以國家利益為重是首要;然後一定要善於學習,把握好外交的大政方針,在工作中努力貫徹和落實中央對法國的外交政策;第三,對法工作要善交朋友、廣交朋友,爭取做到:工作需要時找得到朋友,說得上話,辦得成事;第四,熟練掌握外語,因為沒有好的外語水平將影響工作效率和效果;第五,必須牢記外交是國家行為,外交人員必須嚴守紀律。周總理當年說過,外交人員是“文裝解放軍”,而解放軍打勝仗靠的是鐵的紀律。在法工作期間,我時時提醒自己,責任重於泰山,祖國高於一切。

在專訪尾聲,趙進軍說,改革開放40年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增強了社會主義中國的綜合實力,提升了中華民族對未來的信心。展望未來,結論是:我們一定要在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沿著黨的十九大描繪的未來宏偉目標,擼起袖子加油幹,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繼續大踏步推向前!

外交官簡介:

趙進軍,1945年生,曾任中國駐比利時、駐法國大使館三秘、二秘、參贊、公使銜參贊,外交部西歐司副處長、處長、參贊、副司長,外交部部長助理,中國駐法國特命全權大使、駐摩納哥公國大使、全國政協第十一屆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外交學院院長,現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