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在外打拼,喪的時候,要不要跟爸媽說?


成年人在外打拼,喪的時候,要不要跟爸媽說?

Summer姐姐/ 文

上週的《奇葩說》辯題一出來,就狠狠地戳了我一下。

成年人在外打拼,喪的時候,要不要跟爸媽說?

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當然不要說!

在外拼搏的日子,世界很大很美好是真的,很喪很殘酷也是真的,多少次我們拼盡全力,最後卻是別人“躺贏”。

心塞地回到家,還沒緩過勁來,娃又在旁邊哇哇大哭,真的是一地雞毛,欲哭無淚。

想起《月亮與六便士》裡的一句話:“我用盡了全力,過著平凡的一生。”

光是維持平凡,就已經耗盡力氣。

成年人在外打拼,喪的時候,要不要跟爸媽說?

心態全崩的時候,不是不想找人傾訴:“爸爸媽媽,我實在太難受了,你可以抱抱我嗎?”

彷彿童年時候受了委屈,不管不顧,只想埋在媽媽的懷裡痛哭一場。

可是,就像小時候,媽媽把魚肚子肉讓給我們說“你吃吧,媽媽不愛吃”一樣,成年人的崩潰都發生在深夜凌晨。

大哭一場或者默默掉淚之後,我們總習慣於把喪藏起來,把high留給父母。

對著父母哭泣?那是小孩子才做的事情。

於是,在和父母的交流中,“我很好!”“我很開心”“我沒事”成為了口頭禪,我們終於過上了“活在朋友圈裡”的日子:父慈子孝,歲月靜好;清裘白馬,意氣風發。

很多時候,“撒謊”成了我們和父母交流時的常態。只是,這樣真的可以讓父母放心嗎?

我們自以為是的“掩飾”,真的能夠騙得了那麼瞭解我們的父母嗎?

“相見不如懷念”真的成為了我們和父母的相處方式了嗎?

恐怕不是。

每年父母都會來北京和我小住一兩個月。

這次父母來京之前,我的老毛病咽炎犯了,做過一系列的檢查,指標都顯示正常,就是會時不時咳嗽兩聲,這場病來的快去的慢,曠日持久。

以前在兩地的時候,因為我從來沒有仔細說過我的病情,所以一旦打電話我開始咳嗽,我媽就會無比擔憂地開啟“嘮叨模式”:怎麼又咳嗽了?我給你寄的蜂蜜你記得每天衝著喝!北京不是降溫了麼,我讓你多穿點你不聽,著涼了吧?唉,你說你是不是得了什麼大病啊,這一直治不好怎麼辦?辣的你還是別吃了,不過這做飯不放辣的吧,這菜都不知道咋炒了……

這是愛,也是負擔。

成年人在外打拼,喪的時候,要不要跟爸媽說?

所以,平時自己在家的時候,想咳就咳,咳的時候涕泗橫流,不咳的時候又是好漢一條。

但是父母來了之後,我就會開始擔心他們會擔心我,所以一旦嗓子癢癢,我就會刻意地忍住。

但是,那句話怎麼說的來著?這個世界上,唯有愛和咳嗽是無法掩飾的。

“忍”的結果,就是一旦憋不住的時候,我就會“井噴式”地大咳特咳一通,聽上去更可怕,毫無疑問地,我媽更擔心了。

尤其是偶爾我半夜咳醒的時候,我媽就會一宿不能入眠,看著我欲言又止,憂心忡忡。

而我也因為身體不適還得強忍著而變得極其易怒,因為想要病趕快好而變得極度焦慮,家裡氣氛總是有著莫名其妙的欲言又止和客氣疏離。

但是,這樣做真的對嗎?我其實一直都很困惑。直到看到《奇葩說》裡,席瑞的一番話。

成年人在外打拼,喪的時候,要不要跟爸媽說?

我開始審視自己和父母的關係,一味地“報喜不報憂”,真的好嗎?

終於有一天,我決定先邁開這一步。

我跟我爸媽好好地“抱怨”了一通,跟她說我咳嗽起來特別難受,老是無法痊癒好心煩,外出和別人談事也總因為咳嗽而變得好尷尬,甚至還聊了聊我人生中的困惑和茫然,最後一個沒忍住,就開始嚶嚶嚶……

結果就是,我媽揪著我去了醫院,掛了專家號,一通檢查做下來,還是啥毛病沒有……

回到家裡,我肆無忌憚地開始咳嗽,我媽也忙著給我倒水衝藥,我躺在床上喝著我爸端給我的銀耳雪梨湯,家中的氣氛異常地輕鬆。

再後來,我的咳嗽竟然奇蹟般地好了(當然,我也有好好地吃藥治療)。

心理學上有這麼一個理論,一段親密關係,最好的方式是相互暴露,而相互暴露的前提,是自我暴露。

向父母暴露情緒和脆弱、暴露心中的愛與恐懼,然後誠實地溝通

才有可能讓親子關係變得更加親近。

接受他們的安慰,聽聽他們那些或許不那麼奏效,甚至有些落伍的解決辦法,哪怕是因此而小小地吵了一架,你也會神奇的發現:在這個過程中,你和父母,互相治癒了。

不要苛責父母,更不要苛責自己。累的時候,你可以向他們訴苦,也可以向他們撒嬌。

哪怕頭幾次你們彼此都不太習慣,但是時間長了,這份信任建立起來了,會讓父母覺得:“哈,我的孩子,他信任我,我永遠不會失去他的愛。”

親子關係也會更進一步。

相信我,“別擔心”是一種懂事,而“被需要”則是一種幸福。

最神奇的事情是,當這種安全感建立起來之後,你會發現,你以前頭疼父母的“不獨立”“沒有自己的生活”,也在慢慢地發生改變。

每次父母來京的這段日子,我都會推掉所有應酬(當然事實也是沒啥人約),工作日每天下班回家吃飯,休息日帶著他們外出遊玩。

每到週中的時候,我就開始焦慮,如果沒有想到好的遊玩去處,我就無比煩躁,心懷愧疚,覺得他們在北京只有我,如果不能讓他們每週末活動不重樣,開開心心地玩,就是我最大的失職。

結果最近有一天,我爸跟我說,他天津有個同學,邀請我他和我媽(對,沒有我)週末去玩,還要住一晚上。

我問我媽:你也去嗎?就在我信心十足地認為我媽肯定說要留下來陪我的時候,我媽說:“當然去呀!”

一剎那,我的心情十分複雜:一點失落,一點擔心,但更多的,是突如其來的高興。

當我發現,父母在我之外,也擁有自己的生活的時候,我那份欣慰,可能不亞於我爸媽知道我考上大學的心情。

我這才知道,對於父母的承受能力、獨立能力,我的想法有時候太一廂情願了。

但是,溝通方法也很重要。

以前他們問我“楊超越是誰?為什麼要轉發她?”“你為什麼沒交停車費就把車開走了?”“你為什麼今天發了那麼消極的朋友圈?”“我為什麼看不到你李叔叔的朋友圈”時,我總會不耐煩地說:“跟你說了也不明白!”“我正忙著呢,過程你不用問了,問題解決不就行了嗎?”(是的,這些話我們不但會跟孩子這樣說,也會跟我們的父母這樣說。)

後來,我試著用平靜的情緒面對這件事,給他們講講娛樂圈的故事,微信支付的好處,以及隔壁家的張阿姨穿著睡衣出門買早點實在是太不講究了,媽媽你可不要變成那樣的“老阿姨”呀……

成年人在外打拼,喪的時候,要不要跟爸媽說?

後來,他們學會了微信支付,我爸還因此自己去星爸爸買了一杯新上市的啤酒拿鐵,有一天,我發現他正在刷抖音;而我媽,愛上了下午茶的甜點馬卡龍,卻又為這樣糖分太高而時刻糾結……

成年人在外打拼,喪的時候,要不要跟爸媽說?

△ 最近迷上了下午茶的我爸我媽

我很喜歡的一個專欄作家曾經說過:千萬不要以為你的父母已經停止升級。

當你開始張開懷抱,歡迎他們來到你的世界的時候,你會發現,他們比你想象的,要堅強、可愛、時髦許多。你的世界裡無論好的、壞的,他們都會接受、包容。

如果你現在問我:你會跟爸媽報喜,還是報憂?

我會說:小孩子才做選擇,成年人兩個都要。

以上。


- 作 者 -

成年人在外打拼,喪的時候,要不要跟爸媽說?

Summer姐姐

資深電視人、綜藝達人

熱愛一切八卦,對世界永遠好奇

貓奴、吃貨、愛購物

在意生活品質,更喜歡種草

堅決不過“沒必要”和“差不多得了”的生活

倡導美好的親子生活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