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日報:銅川的孟姜塬樣本

鑲嵌在三秦大地上的璀璨明珠 依託文化發展全域旅遊 借力旅遊實現鄉村振興

銅川 構造轉型發展的“孟姜塬樣本”


陝西日報:銅川的孟姜塬樣本

銅川王益黃堡鎮孟姜塬村新修建的秦人村落。 資料照片


陝西日報:銅川的孟姜塬樣本

正在義塾舉行的國學小課堂活動。 資料照片


陝西日報:銅川的孟姜塬樣本

十六對新人同時舉行“永結同心·緣來孟姜”秦服集體婚禮。


陝西日報:銅川的孟姜塬樣本

身著鎧甲的“秦朝士兵”在婚禮上助興表演。 資料照片


陝西日報:銅川的孟姜塬樣本

秦人村落中的“秦人”展示飲酒禮俗。 資料照片


鄉愁,是中國人揮之不去的情結,而它到底是什麼,卻鮮有人能說得清。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鄉愁絕不在鬧市和高樓之中,而在田壟和村巷之間;鄉愁不在“廟堂之高”,而在“江湖之遠”。

2019年元旦,中國·銅川孟姜塬秦人村落(以下簡稱秦人村落)——這個承載著新老秦人鄉愁的村落,以創新的形態亮相銅川市王益區黃堡東塬示範片區。如果說阿房宮、兵馬俑代表了大秦文化意象中的“廟堂之高”,那麼秦人村落則詮釋了其“江湖之遠”。

走進秦人村落,頓生一種恍如隔世的穿越感。

在原汁原味的秦風原木建築群落中,包含著稷王廟、義塾、酒肆、姜女喜鋪、藥鋪、鐵鋪等組合而成的街市,身著秦制服裝的各色人等牽牛徒步,往來不息。市井之外,處於阡陌縱橫中的莊戶人家飄起陣陣炊煙……

這種沉浸式的遊覽體驗,是一種名為場景體驗遊的全新理念,秦人村落項目正是這種理念的實踐產物。

資料顯示,秦人村落項目規劃面積1平方公里,實施建設面積400畝,總投資5億元。以黃土地、秦和鄉村為關鍵詞,該項目將成為一個現代城市文明與古老鄉村生活融合的實驗場和3.0版的鄉村旅遊標杆。

秦人村落項目瓜熟蒂落的背後,是銅川完善自身旅遊產品類型、促成全域旅遊大格局的戰略選擇,是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創新實踐,更是作為一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不懈探索。


A 黃土地是根 秦文化為魂

秦人村落繪就創新圖卷

在產業升級的大環境下,近些年很多地方大力發展旅遊業,古鎮、特色農家樂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然而同質化問題也隨之出現:體驗雷同、地域特色薄弱、對傳統文化的挖掘不夠深入、商業化越來越濃……

那麼,作為後來者的秦人村落,如何解決同質化這個痛點?

根據《大明一統志》記載,孟姜塬,是中國秦代傳說人物孟姜女的故里。

對於我們這個民族而言,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對於陝西人來說,秦,是這片土地的另一個名字。因此,挖掘和再現秦文化,是孟姜塬秦人村落的標籤,也是使命。

讀懂衛鞅,即可讀懂秦文化之魂——改革。

“使秦無尺土之封,不立子弟為王”為宗旨的亙古之革徹底改變了分封制度,從此“王者不卻眾庶”;其後,包括統一度量衡、實行郡縣制等在內的一系列制度改革,都屬於那個時代的創新。

讀懂李斯,即可讀懂秦文化之魄——開放。

《諫逐客書》所謂“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秦不生一焉”,體現了海納百川的文化視野和“納六國之士”的開放胸懷。

然而,居於廟堂之高的衛鞅、李斯們,設計出的秦法、秦制,又將以如何的歷史貢獻見於江湖之遠呢?這需我們將目光從咸陽宮移開,移到大秦的黎民百姓、田間地頭去,移到孟姜塬這片黃土地上……

千溝萬壑慢慢鋪開,山窪窯洞錯落其間,山樑溝峁蜿蜒迂迴,溝峪交會“拱”出半島——這是渭北臺塬獨有的地形地貌,這裡保存著包括孟姜塬村在內的秦人的記憶和鄉愁。

在某種程度上,古老的即是現代的,更何況秦文化的內核本身就是創新和包容。秦人村落真正因地制宜地進行了科學、系統的規劃,在最大限度保留渭北臺塬地形地貌特徵的基礎上,創新性地利用自然資源,以百餘個大小不一、形態各異、錯落有致的秦風建築,營造出一個從黃土地裡“長出來”的村落。

黃土地,成為孟姜塬的畫布;秦文化,化身孟姜塬的毫素。一揮筆,就是一幅氣質非凡的美麗畫卷。


B 創建全域旅遊新格局

以互聯網思維經營孟姜塬

“進門買票,停車拍照,白天看廟,晚上睡覺。”傳統的景區觀光遊已越來越讓人詬病。在“用戶體驗至上”的現在,越來越多的遊客更注重旅遊活動的儀式感、參與感與融入感。而孟姜塬秦人村落從立項之初,就要求衝破“圍牆思維”,以優勢資源吸引遊客,讓遊客融進去、留下來。

從已規劃項目名錄中看,建設者對秦人村落優勢資源的整合力可見一斑:有機生態農業示範基地,秦服古裝婚慶酒樓,黃土地民宿院落,包括擁有200個鋪位的配套秦風商業街,以秦文化題材為主的古裝影視基地……

秦人村落項目的形態建設更是亮點。步入其中,可見土坯為牆、茅草覆頂、原木為骨的建築鱗次櫛比,似乎透露出先秦時代的雄渾野性。在灑滿陽光的村落中徒步而行,身著秦服的鄉民或牽牛,或荷鋤穿街而過;婦人們圍在一起,或紡紗織布,或飛針走線;近處義塾內,書聲琅琅,遠處祠堂前,童子嬉戲玩鬧。往來穿梭的人們,可能會忘記自己是遊客——他們的參與,也使自己成為一道風景。

而秦人村落由於其場景體驗遊的定位,對整個銅川旅遊業又有著非凡的意義。

無論是代表古鎮遊的陳爐古鎮,還是代表文化遊的耀州窯;無論是代表歷史遊的玉華宮,還是代表紅色遊的照金革命根據地,都是銅川現有經典的文化品牌和旅遊資源,但場景體驗遊這種旅遊門類的缺失,無疑制約著銅川全域旅遊體系的建設。

在“進一步彰顯銅川旅遊的人文底蘊和特色景緻,以升級旅遊消費需求為導向,完善旅遊產業要素,豐富旅遊業態門類,優化旅遊服務水平,促進銅川全域旅遊格局的形成”的理念下,銅川市王益區著力推進秦人村落項目規劃和建設工作,以王益區特有的區位優勢整合周邊旅遊品牌資源,形成涵蓋特色餐飲、特色民宿群落的旅遊產品,使遊客可以安心留在當地,享受場景體驗遊。

可以說,秦人村落項目補齊了銅川全域旅遊大格局中尤為重要的一環,為未來全域旅遊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C“互聯網+傳統農業”雙輪驅動

“孟姜塬IP集群”實踐鄉村振興戰略

走進孟姜塬村,山坡上一個赫然醒目的仙桃造型映入眼簾,村裡一棟棟小洋樓漂亮別緻,筆直的公路直通新村和農田……在陝西著名經濟學者、陝西省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寶通看來,秦人村落項目的建設運營,不但是旅遊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精品力作,而且是國家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宏大敘事背景下,陝西美麗鄉村建設的銅川示範。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大力推進鄉村振興,被提升到戰略高度。銅川市對此高度重視,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提出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目標路徑,以及“讓廣大農民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三個深刻理解”,這成為銅川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

隨著秦人村落的運營,孟姜塬村乃至王益區也迎來了產業升級轉型的新契機。在孟姜塬村,74棟佈局合理、設施完善、裝修一新的小洋樓拔地而起,不久的將來,這裡的村民還將成為民宿客棧經營者。

“參與再次創業的,大都是銅川本地商戶,旅遊項目就業所惠及的群體,也大都是孟姜塬村附近村莊的農民。”銅川市王益區黃堡鎮政府一位幹部說。

而當地果農們更大的期望,在於以桃為代表的傳統農業與互聯網的結合。

銅川市王益區孟姜塬村是四鄉有名的種桃村,桃子產業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每年僅鮮桃收入就達到3000萬元。可以說,孟姜塬村的特色農業已形成不小的規模。

“人文色彩鮮明的文化體驗帶動美麗鄉村建設、發展,同時帶動周邊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通過秦人村落項目,來實現鄉村振興是非常現實的。”張寶通說。

據悉,按照產業發展規劃,整個東塬示範片區將實現桃產業、旅遊業、電商“三條腿”走路的良性發展模式,共同將“孟姜塬”品牌打出去。未來,孟姜塬人將依託互聯網和電商平臺,告訴更多人為什麼這裡的桃子好吃,為什麼這裡的風景好看,將孟姜塬的桃子和風景推廣到全國乃至全世界。

張寶通期待,孟姜塬品牌形成之後,可以持續開發出一系列農業產品和文創產品,形成一個龐大、豐富的“孟姜塬IP集群”。


D 由黑變綠 由重轉輕 由一進三

一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王益探索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以“姜女故里 秦人村落”為題語的項目肇始於2016年,而這個特殊年份對於銅川這座因煤而興、因礦設市的資源型城市而言,有著重要而深遠的意義。正是在這一年,銅川市連續關閉21處煤礦,佔當年全省關閉煤礦數量的36%。

一方面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去除落後產能,一方面是深度挖掘“姜女故里”這樣的本土人文資源打造規模型文旅項目。2016年,銅川顯然已經調準了通過“城市轉型發展”實現追趕超越的“航向”,在這個宏大歷史背景和特殊語境裡,孟姜塬顯得格外不尋常,成為一個足以銘記城市發展史的座標。

曾幾何時,人們對銅川的記憶,還停留在路遙茅盾文學獎作品《平凡的世界》中那個令人嚮往的“煤城”裡。這個煤炭儲量30億噸,於1958年因為煤礦而生的城市,累計輸出原煤6億多噸、水泥2億多噸,成為全國重要的煤炭生產基地和西北最大的水泥生產基地,為國家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煤炭及衍生產業曾帶給這座城市無數的榮耀和不竭的發展動力,使之享有“煤都”之譽。

毫無疑問,豐富的礦產資源,曾是這座城市的希望。

然而,粗獷的發展方式,一度讓這座城市迷失了方向,產業單一、模式固化等問題開始凸顯,城市基礎、生態環境的欠賬也逐漸暴露出來,經濟一度陷入低迷。銅川,面臨著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和困惑。

2009年,國務院將銅川列為全國第二批資源型可持續發展試點城市。

欲成轉型發展大勢,必經陣痛,銅川市委、市政府痛下決心,以再造一個新銅川的魄力,探索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之路,並形成文化為脈、搭建多元轉型發展平臺的思路。

“銅川如何推進城市轉型發展?其中一個發展方向就是旅遊業。”張寶通認為,在國務院批准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的背景下,銅川融入大西安都市圈正成為大概率事件,銅川市旅遊業發展將迎來一個全新的契機。

“客源在西安,旅遊在銅川,秦人村落項目很好地抓住了這個契機,它預示著銅川全域旅遊格局正在形成。”張寶通對銅川全域旅遊的未來充滿信心。

形象由“黑”變“綠”,經濟由“重”轉“輕”,產業由“一”進“三”——銅川開啟了資源型城市發展方式轉型之路,秦人村落項目就是這樣一個具有時代氣息的縮影。在張寶通看來,銅川的幸運在於,這片黃土地上不但生活過有闖勁、敢創新的“老秦人”,也有善於挖掘這些資源的“新秦人”。

銅川城市轉型發展的故事裡,彰顯出一個熱血求變、轉型發展的“孟姜塬樣本”。


來源:陝西日報 楊光 霍海澎 通訊員 王欣婷 馬遼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