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圍剿,順風車受挫,發力金融的滴滴能否坐穩“老大”位置?

群雄圍剿,順風車受挫,發力金融的滴滴能否坐穩“老大”位置?

“6年來,滴滴還沒有實現過盈利。2018年上半年,公司整體虧損超40億。”在滴滴創始人程維看來,滴滴發展的當下要放棄維規模論,而是將安全作為核心指標。

近日,趣識財經注意到,滴滴“金融服務”在產品端低調上線,也是自2018年滴滴成立金融事業部以來,首次對外呈現產品板塊。

而這一舉動被業內認為是在彌補主營業務虧損的侷限,不過,滴滴能否靠金融業務實現突破性進展,仍充滿各種問號。

“金融服務”低調上線:滴水貸未顯露“身影”

滴滴“金融服務”頁面顯示,目前平臺上線了重大疾病互助產品“點滴相互”、大病籌款平臺“點滴求助”,以及“點滴醫保”、車險、理財等板塊。

群雄圍剿,順風車受挫,發力金融的滴滴能否坐穩“老大”位置?

截至發稿前,已有4.39萬人加入“點滴相互”。相比而言,此前支付寶推出的“相互寶”(原名“相互保”),上線8天突破800萬人,現有近1927萬人加入。

“點滴互助”與“相互寶”本質均為網絡互助計劃,並不需要保險牌照,但目前該類產品仍處在監管空白地帶。此前,“相互寶”合作伙伴信美人壽被監管約談,並被指涉嫌違規。

除了互助產品,重疾險、醫療險是滴滴推出金融產品之一,該板塊是將以年度繳納的保險產品進行碎片化拆分,降低進入門檻。

另為了匹配滴滴主營業務,車險自然成為其經營業務,早在2016年,中國人壽投資6億美元,成為滴滴第一批1.6萬輛車的保險供應商。

滴滴頁面顯示,與其合作保險公司包括中國人壽保險、中國平安、太平洋保險、中國人壽、眾安保險等13家公司。

從滴滴“金融服務”整體佈局來看,保險類的產品成為金融板塊主營業務,此前備受關注的信貸類產品——滴水貸未出現在“金融服務”板塊中,需下載“滴滴金融”APP方可看見。

2017年8月,滴滴注冊了重慶市西岸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為網約車司機提供“滴水貸”等貸款服務。時隔一年,滴滴曾不斷向用戶推送滴水貸產品。

在這其中,滴滴主要充當“平臺”角色,為產品進行導流和數據支持,背後資金來源、最終風控審核並非滴滴。

據互聯網金融新聞中心此前報道,滴水貸主頁封面上宣稱,“滴滴能借錢,最高可借20萬,”可用來救急、應酬,也用來還貸。這種情況也被認為,滴滴存在“以貸還貸”情況。

值得注意是,在公開面向用戶不久,滴滴暫停滴水貸業務。現如今,滴水貸頁面顯示,“服務逐步開放中”。

從滴滴獲金融牌照來看,近兩年,滴滴陸續獲得網絡小貸、第三方支付、保險代銷、融資租賃和商業保理牌照,形成金融生態。

但與BATJ相比,滴滴金融領域起步較晚,特別是作為金融基礎設施,第三方牌照也是在2017年獲得。

2017年12月,滴滴通過收購一九付100%股權,間接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而在其收購第支付牌照一年多時間,滴滴支付並未有太多動作。

不過,就在去年11月,滴滴悄悄上線自家支付通道,而交通部通報顯示,滴滴的業務存在資金結算模式不合規。

“圍剿”滴滴:美團、高德相繼入局,哈囉上線順風車

與錯過風口的金融業務相比,滴滴主營業務——網約車可謂是一家獨大。靠著前期瘋狂燒錢,滴滴曾打敗競爭對手,合併快的,收購優步中國的品牌、業務、數據等全部資產在中國運營。

2016年,程維曾豪言,“網約車競爭在2016年就結束了”。早年,在與快的激烈交戰中,兩僅年時間,滴滴花掉15億元。

“有個月花掉1個多億,簽單時候手都在抖。”在程維看來,補貼一開始是偶然,最早補貼大戰不是營銷方案,而是產品方案,希望司機在用戶支付的第一秒拿到錢。

群雄圍剿,順風車受挫,發力金融的滴滴能否坐穩“老大”位置?

在不斷燒錢下,程維從未考慮盈利問題,但在享受高市場份額時,美團、阿里旗下高德相繼宣佈進入網約車行業。

2018年3月21日,美團打車正式登陸上海,上線出租車和快車兩種業務。美團宣佈,10億美元補貼司機,上不封頂,同時,對司機“零抽成”,對乘客前三單每單最高可免14元。

距離美團打車上海站開通不到24小時,上海首日完成單量突破15萬單。對於此,滴滴運營總監孫樞曾發文表示,滴滴感謝美團帶來的競爭,但是高補貼是會傷害整個行業的。

幾天後,高德地圖突然宣佈,正式進軍順風車領域,其自營的順風車業務先是“進攻”在成都、武漢兩地上線。

值得注意是,高德推出順風車不但零抽成,還為用戶補貼短信通知、保險等第三方服務費。高德集團劉振飛更是稱,“我們做順風車項目完全是做公益,不賺錢。”

高德、美團加入戰場跑馬圈地,本意非常明顯要與滴滴“分一杯羹”。而與此同時,滴滴老對對手——嘀嗒出行(原名“嘀嗒拼車”)開始涉足了出租車,補貼手段不斷。

事實上,2017年年底,滴滴被指責“強制二選一”。據嘀嗒出行表示,深圳市的6名出租車司機被滴滴官方客服威脅,並稱“安裝嘀嗒出租車APP,現在只能二選一”。

對於此,滴滴矢口否認,經核實後並不屬實。但不光是嘀嗒,有媒體報道稱,美團打車上線第二天,有滴滴運營人員發佈在司機群發佈通告,“任何一名司機都不允許上線美團打車”。

可見,在美團、高德、嘀嗒圍攻下,滴滴日子並不好過。直至滴滴相繼發生幾起順風車事件,滴滴品牌受到嚴重影響,行業也面臨著監管。

滴滴先是在全國範圍內停了順風車業務,然後被相關部門要求繼續整改並按照要求交出方案。與此同時,8月26日,高德暫停順風車業務,目前恢復時間尚未明確。

近日,美團打車拿下北京網約車牌照,但已經有6個城市網約車牌照的美團,真正落實到服務只有上海和南京兩地。

美團在上市前的招股書中提到,“公司目前正在評估網約車可能給平臺帶來的協同價值,基於目前的市場情況,預期不會進一步拓展此項目。”

但滴滴的最大對手不是美團、高德等,而是背靠阿里的哈囉出行。在“哈羅單車”更名為“哈囉出行”後的一個月,10月,哈囉出行上線了網約車,首批試點城市為南京、上海和成都。

哈囉出行方面對外表示,接入首汽約車、嘀嗒等網約車出行平臺的入口,而後兩者都有網約出租車的業務。

近日,哈囉出行APP上線了順風車頻道。其頁面顯示,順風車開城準備中,敬請期待。同時,哈囉出行也在招募順風車車主。

群雄圍剿,順風車受挫,發力金融的滴滴能否坐穩“老大”位置?

對於順風車具體上線的時間以及上線的城市,哈囉出行有關負責人在回覆證券日報時表示,“目前還沒得到具體消息,要看總部的業務計劃。”

值得一提的是,哈囉出行目前已完成了新一輪融資,由春華資本、螞蟻金服聯合領投,老股東繼續跟投,此輪融資額在40億人民幣左右。

而這此時,滴滴或正在面臨整改。去年11月,交通運輸新業態協同監管部際聯席會組織召開網約車順風車進駐式安全專項檢査工作新聞通氣會上,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副司長蔡團結表示,經過檢查滴滴公司存在7方面33項問題。

其中,問題主要包括:順風車產品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公共安全隱患問題較大、網約車非法營運問題突出 、應急管理基礎薄弱且效能低下、互聯網信息安全存在風險隱患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