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上海」没错!福尔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来魔都了

「话说上海」没错!福尔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来魔都了

Sherlock Holmes

&

Shanghai

“福尔摩斯”这位虚构人物,可能是在中国知名度最高的英国人之一。中文译作的影响力如此之强,以至于普通读者或许早已忘了这位英国大侦探的原名Sherlock Holmes 。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指出,清末著名翻译家林纾以福建话为“Sherlock Holmes”翻译的中文全名是“歇洛克·福尔摩斯”,但此说还有待确凿证据。

在柯南·道尔(Arthur Ignatius Conan Doyle)笔下,这位住在伦敦贝克街221号B的福尔摩斯先生表面上很有礼貌,但私底下却有不少怪异的脾气。例如吸毒(cocaine)、时而抑郁,时而亢奋,喜欢拉小提琴,喜怒无常。这些性格上的特质,都是从他的同房好友华生医生(Dr.Watson)的叙述中泄露出来的。华生的个性温和而迟钝,作为天赋异禀的福尔摩斯拍档,恰到好处。

但就是这样奇葩的英国人,却借西学东渐之风以及清末知识分子的译介,开始深入中国读者的人心。

而这一切都是从上海开始。

「话说上海」没错!福尔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来魔都了

亚瑟·伊格纳修斯·柯南·道尔爵士(Sir Arthur Ignatius Conan Doyle,1859年—1930年),英国作家、医生。1859年5月22日 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1876年至1881年间他在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毕业后作为一名随船医生前往西非海岸,1882年回国后在普利茅斯开业行医。不过他行医并不太顺利,在此期间道尔开始写作。在搬到朴茨茅斯的南海城(Southsea)后,他才开始花更多的时间写作。道尔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是发表于1887年《比顿圣诞年刊》(Beeton's Christmas Annual for 1887)的侦探小说《血字的研究》(A Study in Scarlet),该部小说的主角就是之后名声大躁的夏洛克·福尔摩斯

「话说上海」没错!福尔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来魔都了

首次刊登福尔摩斯探案故事的 Beeton's Christmas Annual for 1887

歇洛克之初体验

从社会角度看,福尔摩斯侦探小说在中国的译介热潮是有其具体原因的。清末民初 ,随着西学东渐的进一步升温,中国历史上形成继东汉至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后的第三次翻译高潮。在这一次翻译高潮中,小说的翻译占极大的比重。尤其是政治小说、科幻小说和侦探小说。三者中,侦探小说的翻译又居于首位。而在翻译的侦探小说中,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侦探小说译介得最早,数量也最多。

另外从晚清译者的使命或者初衷角度看,他们并不是为吸引少数精英分子,而是要面对广大的读者群。在世纪之交的中国,小说不但是教育工具,更是启蒙国民的手段。因此翻译小说的普及化不但符合出版商以利润的需求,也符合呼吁教育群众的改革家所提出的理想。而这其中,尤以梁启超等人对小说改良社会、开启民智作用的宣传与倡导为主。

据现存记录(参见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清末小说》No.97

),中国首次刊登的英语侦探小说是1896年8至9月在《时务报》分3期连载柯南·道尔福尔摩斯侦探案《英包探勘盗密约案》(The Naval Treaty,现通常译为“海军协定”)。接踵而来在《时务报》连载的还有3个故事:“记伛者复仇事”(The Crooked Man,现通常译为“驼背人”),“继父诳女破案”(A Case of Identity,现通常译为“身份案”)和“呵尔唔斯缉案被戕”(The Final Problem,现通常译为“最后一案”)。此时距离该探案集在英国首发仅仅过去了9年。

「话说上海」没错!福尔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来魔都了
「话说上海」没错!福尔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来魔都了

《时务报》刊发的“记伛者复仇事”,我们现在通常翻译为“驼背人”

因为当时报刊仍未建立起文章分类的版面编辑方式,所以这些故事连载时插在世界新闻与专题报导之间。《时务报》1896年8月9日创刊于上海,为旬刊式,书册样装订,每期20余页,约3、4万字,共出69期。可算是晚清维新运动中影响较大的国人自办报刊,这份报纸早期主编正是梁启超。

至于这几篇最早的译者,有资料考据为张坤德

。关于他的背景,记载并不多见。综合《桐乡县志》《乌镇镇志》等地方志书的介绍,对其情况可略知一二。

张坤德,字少堂,又作少塘。浙江桐乡乌镇人。上海广方言馆毕业,曾任朝鲜釜山领事馆翻译兼副领事。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廷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时,其任驻日翻译,文件草约都经其翻译。后黄遵宪托聘其为《时务报》英文翻译,不久辞职,前往担文律师馆(William Venn Drummond)任翻译。张与《时务报》总理汪康年有书札交往,著有《泰西育蚕新法》《白露文律意》等。

在张坤德笔下,Sherlock Holmes被译为“歇洛克·呵尔唔斯”,Watson则译作“滑震”。这倒是颇有吴语发音的韵味。在翻译时,他不仅是将英文翻译成中国传统文言文,而且为更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对其作了一些颇有新意的改造。他将原著中以Watson视角的第一人称叙述方式改成中国传统小说常用的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他还参考中国读者熟悉的“笔记小说”形式,特别备注“译歇洛克·呵尔唔斯笔记”,表明故事的主角,因此Watson在译文中只是作为一个普通角色存在,不再是故事的叙述者和记录者。对于原著作者柯南·道尔,张坤德也按照中国笔记小说一般不署作者名字的习惯,有意将其隐去不提。所以最早的探案集,更像是真实案件的记录。

其后的1899年,上海素隐书屋刊印《新译包探案》,收录张坤德翻译福尔摩斯侦探小说5篇;1901年,黄鼎、张在新合译《泰西说部从书之一》,收福尔摩斯侦探小说7篇,1902年,上海文明书局出版署名“警察学生译”的《续译华生包探案》,收福尔摩斯侦探小说7种;1903年,商务印书馆译印《补译华生包探案》,收录福尔摩斯侦探小说6种;1904—1906年,周桂笙、奚若翻译《福尔摩斯再生案》,收福尔摩斯侦探小说10种;1908年,商务印书馆刊印林纾、魏易合译的《歇洛克奇案开场》(也称《血字的研究》)等。

「话说上海」没错!福尔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来魔都了

1902年,上海文明书局出版的《续译华生包探案》封面

上海最具影响力的报纸《申报》早在1904年也已经出现了有关“福尔摩斯探案”的广告。以下是1904年9月11日的一篇题为“說部叢書”内容,其中也提到翻译者“闽中林琴南”,指的就是林纾。

閩中林琴南先生善譯小說膾炙人口毋待贅言今又譯英詩人莎士比筆記莎爲歐洲詩聖其所著述梨園演唱至今勿衰……

案中案是書紀英國一女子,父官印度旣歸,忽不見歲歲。由郵局寄來明珠一顆,後又得一匿名信,邀往戲園。女約福爾摩斯同往,旣至有車相迎,福與女登車至鄉,晤某甲,知女父已死,且知女父與甲父同在印度共獲珍寳甚夥,又往晤甲兄。至則甲兄適死,福斷爲一木足人,及印度蠻人所刺,後於江上偵獲凶手。而此案原委遂明,情節離奇,譯筆名雋。每册售價大洋二角

「话说上海」没错!福尔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来魔都了

《申报》1904年9月11日版面中“說部叢書”内容

「话说上海」没错!福尔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来魔都了

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說部叢書”之“华生包探案”封面

「话说上海」没错!福尔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来魔都了

《歇洛克奇案开场》内文,林纾、魏易译,1915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刊印。比较有趣的是“柯南·道尔”被译为“科南·达利”

「话说上海」没错!福尔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来魔都了

清末的棋盘街。可见各类书号店招

棋盘街为历史街区旧名。大约位置是现今延安东路与福州路之间的河南中路两侧。棋盘街以街道纵横排列形似棋盘而得名。早期棋盘街仅指福州路至广东路的河南路一段。20世纪初开始有新旧书店、文具店和教育仪器店。后向北发展至九江路、汉口路一带,开设朵云轩、九华堂、戏鸿堂等笺扇装裱店。中华书局初开办时,在此设发行所。此后以棋盘街为中心的出版业蓬勃发展,这也为福尔摩斯探案集译作的推广提供广阔平台。

全集隆重登场

在此背景下,中华书局《福尔摩斯侦探案全集》的出版也就水到渠成了。民国五年(1916年)5月,由刘半农主编,程小青、严独鹤、陈小蝶、天虚我生、周瘦鹃、陈霆锐、天侔、常觉、渔火等十人用浅近的文言翻译了《福尔摩斯侦探案全集》,由中华书局出版,全书共12册,共收录福尔摩斯探案44篇,包括4部长篇和除当时尚未出版的《新探案》之外所有短篇集。该书体例较为完备,卷首有凡例以及当时文坛名家包天笑、陈冷血等的序,刘半农还撰写“英勋士柯南道尔小传”和“跋”,每篇小说均附上原文名。可谓集大成之皇皇巨著。

「话说上海」没错!福尔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来魔都了

中华书局1916年版《福尔摩斯侦探案全集》部分封面

「话说上海」没错!福尔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来魔都了「话说上海」没错!福尔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来魔都了

中华书局1916年版《福尔摩斯侦探案全集》凡例

中华书局于1912年1月1日成立于上海。创办人陆费逵(伯鸿)、戴克敦(懋哉)、陈寅(协恭)、沈颐(朵山)、沈继方(季芳)。1913年,陆费逵任局长(后称经理),沈知方为副局长。中华书局的创建是辛亥革命的产物。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在商务印书馆任出版部主任的陆费逵与戴克敦、陈寅等约请编辑人员秘密编写新教科书。中华书局开业后,提出“教科书革命”和“完全华商自办”的口号,与商务印书馆竞争 。1916年迁至棋盘街(今福州路河南路西南转角位置),与河南路以东的五洲大药房相望,与商务印书馆贴邻。20世纪80年代后该地曾长期为上海科技书店,现已改为一家商务酒店新建的5层楼大厦。

「话说上海」没错!福尔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来魔都了

20世纪20年代的福州路河南路路口。中华书局店招十分醒目

中华书局从1912年到1949年,共出版各类图书约6000种 ,包括教科用书、古书、字典辞典、杂志、各科新书、儿童读物、外文书籍、碑帖书画等。而其中翻译作品也是中华书局经营的一大特色。除市民喜闻乐见的福尔摩斯探案集,还包括大量西方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经典和文学巨著。

说起《福尔摩斯侦探案全集》的编译者,也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家。刘半农,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程小青,出生贫寒,但自幼勤奋,自学外语和写作。后被誉为中国现代侦探小说“第一人”,是“东方的柯南道尔”,他笔下的霍桑,是中国版的福尔摩斯。严独鹤,著名报人,1913年就进入中华书局担任英文编辑,后又长期主持《新闻报》副刊,解放初期还曾担任过上海图书馆副馆长等职务。周瘦鹃,著名作家、翻译家,鸳鸯蝴蝶派早期代表作家。1915—1919年间,先后应聘于中华书局、《新闻报》和《申报》等处,从事写作和翻译工作。

「话说上海」没错!福尔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来魔都了

中华书局的《福尔摩斯侦探案全集》在1936年已经是第二十版了,可见畅销的程度。图为该版本扉页,其中有翻译者等许多重要信息

在那个时代,福尔摩斯侦探小说翻译热大概有这些原因:

首先,近代中国,尤其是甲午战争之后,中国倍受列强的欺凌,众多有识之士希望通过对西方的学习与了解来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封闭落后局面,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再到文学的译介,都遵循着这样一个大的思路,因此小说主要被当作一种改良社会的工具来“兴民德”“开民智”。而柯南·道尔的侦探小说展现给读者的正是近代英国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外交等各个领域的各种现实状况以及各个社会阶层的各种人物, 无意中打开人们渴望了解西方社会的一个窗口。

「话说上海」没错!福尔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来魔都了

1923年5月30日《申报》刊登的一则商务印书馆发行《福尔摩斯奇案选》广告,从内容中可以了解到,这很可能是英文原版读物

「话说上海」没错!福尔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来魔都了

上海世界书局1946年出版的《福尔摩斯探案短篇集(插图本)》封面

其次,上海是近代中国市民阶层发展最快的城市。福尔摩斯侦探小说情节曲折离奇、故事性极强,大大吸引了当时日益增多的市民阶层。他们在工作之余需要一种通俗化的精神食粮,而以惊险的情节、具有神秘感且富有刺激性特征的西方侦探小说,正是他们最需要的读物。

此外,福尔摩斯侦探小说中涉及到的自然科学常识、科学推理、缜密分析以及为工作孜孜不倦、为正义勇于献身的精神都是当时的社会改良政治家认为值得借鉴而大加赞扬和提倡的。

当时的“福尔摩斯”是如此出名,以至于很多行业也都纷纷打出招牌,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蹭热点”“IP开发”。其中较为知名的是20世纪20年代出现的“福尔摩斯报”“福尔摩斯牌香烟”等。

「话说上海」没错!福尔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来魔都了

1927年9月29日《申报》刊登的一则“福尔摩斯报馆”道歉启事。《福尔摩斯》于民国15年(1926年)7月3日创刊于上海,1937年8月停刊。最初为三日刊,后改日刊。柯南·道尔的侦探小说风行中国之后,福尔摩斯成为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该报命名《福尔摩斯》,即取其善于刺探消息之意。但这种窥探隐私,搏人眼球的街头小报做法,常常也会招致麻烦,公开道歉是家常便饭

「话说上海」没错!福尔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来魔都了

1933年4月3日《申报》头版刊登的大幅“福尔摩斯香烟”广告。该产品是中国福新烟草公司的主打。福新烟草公司1926年由著名实业家丁厚卿创设于上海,是民族资本烟草业中的佼佼者

「话说上海」没错!福尔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来魔都了

1935年10月10日《申报》刊登的一则“福尔摩斯有声电影机”广告

经久不衰的演绎

由于巨大的市场需求和读者基础,福尔摩斯探案集很早就已被搬上荧幕。早在默片时代的1916年,无声电影《夏洛克·福尔摩斯》就已问世。福尔摩斯由美国演员William Gillette扮演,这亦是福尔摩斯早期的银幕形象之一。William Gillette其后也曾多次在舞台剧中饰演福尔摩斯。1939年,美国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拍摄《巴斯克维尔的猎犬》,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以上两部影片在上海都有公映。

「话说上海」没错!福尔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来魔都了

1917年11月12日《申报》上就已经出现有关福尔摩斯题材的电影。图为位于北四川路虬江路口的上海大戏院播映“大部侦探片......福尔摩斯铁路冒险记”

「话说上海」没错!福尔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来魔都了

1931年2月25日《申报》刊登的大幅电影广告。天一影片公司拍摄的《福尔摩斯侦探案》电影。广告中称“国产侦探电影之第一创作”,当时可谓轰动一时

「话说上海」没错!福尔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来魔都了

1947年6月25日《申报》刊登的一则福尔摩斯电影广告。1942—1946年,美国环球电影公司制作了12部福尔摩斯系列电影,歇洛克·福尔摩斯由巴兹尔·拉斯伯恩(Philip St. John Basil Rathbone)扮演,也就是广告中提到的“贝锡赖斯朋”。而该片的英文原名是“Sherlock Holmes and the Secret Weapon ”,拍摄于1942年。二战结束后,大量美国电影被引进上海,此系列也是其中之一

电视剧集中最为经典的当属1984年开始在英国首播的电视剧集《歇洛克·福尔摩斯冒险史》,由杰瑞米·布莱特(Jeremy Brett)饰演福尔摩斯。对于此角色,布莱特的名言是“Do The Doyle”(忠于道尔),他在拍摄期间,时时刻刻带著原著小说研究,他的倾力付出终有回报,至今仍受大量福尔摩斯迷爱戴。杰瑞米·布莱特也是所有扮演福尔摩斯的演员中最被认可的一位。该剧集在上海也拥有大量影迷。20世纪80年代后期,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曾经试配过数集。

「话说上海」没错!福尔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来魔都了

杰瑞米·布莱特饰演的福尔摩斯堪称经典,许多中国观众将他视为福尔摩斯的化身

「话说上海」没错!福尔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来魔都了

该剧集1984年由英国格拉纳达电视公司出品,风靡一时

20世纪80年代之后 ,以1981年北京群众出版社丁钟华等译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为代表, 作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个福尔摩斯侦探小说的中译本,此书的翻译严谨认真,语言流畅,引人入胜,较好还原柯南·道尔的风格。出版后受到普遍欢迎。到2003年11月,已重印20次 。

2000年以后的新版本就达10余种之多.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是花城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杨柳等译的《福尔摩斯侦探小说全集》。在以前译本的基础上 ,此译本在语言风格、文化因素的处理方面又体现出一种新的特色与趋势 。

后记

2007年4月上海文艺出版总社旗下百家出版社,为纪念福尔摩斯问世120周年,出版《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插图版全译本)》,由中国台湾地区翻译家王知一翻译。该全集一大特色是配发大量忠于原著西德尼·佩吉特(Sidney Paget)的插图。西德尼·佩吉特是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插画家,以他在斯特兰德杂志(The Strand magazine)中配发柯南·道尔的夏洛克·福尔摩斯故事的插图而闻名。

「话说上海」没错!福尔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来魔都了「话说上海」没错!福尔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来魔都了
「话说上海」没错!福尔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来魔都了

西德尼·佩吉特创作的大量福尔摩斯探案集插图影响深远。此后许多影视作品,无论是演员、场景甚至剧情都可看出它们的烙印

「话说上海」没错!福尔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来魔都了

卷福和花生的扮相是不是颇有百余年前插画中的神韵?

2012年11月15日,中华书局《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新译本与读者见面,而这距离中华书局首次翻译出版福尔摩斯全集已过去96年。随着传媒手段的极大发展,书籍版本的福尔摩斯探案集渐渐被影视代替,而表现形式和故事内容也随之创新。2010年7月25日,英国BBC Wales推出一季三集的迷你影集《神探夏洛克》,夏洛克(姓“福尔摩斯”)由影星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Benedict Cumberbatch)饰演,约翰(姓“华生”)则由马丁·弗里曼(Martin Freeman)饰演。该剧设置在21世纪的现代英国,展现编剧眼中的福尔摩斯,剧中的福尔摩斯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法来辅助破案。剧集推出之后口碑甚佳。2016年1月1日该剧集推出特别电影版。同年1月4日,该片在上海首映。从1896年的第一篇译作到2016年的影片,时隔120年,文字和影像,用各具时代特色的方式,连接起上海百年的风云变幻与社会发展。END

「话说上海」没错!福尔摩斯先生一百多年前就来魔都了

参 考

李欧梵:《福尔摩斯在中国》

孔慧怡:《还以背景,还以公道——论清末民初英语侦探小说中译》

毛莉:《福尔摩斯侦探小说的翻译 接受与影响研究》

《上海通志》《上海出版志》《上海新闻志》等

《申报》资源:爱如生申报数据库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申知沪志”小组 诚意奉献

您默默点赞和热情转发是我们进步的动力!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