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瓷都退休幹部眼裡的改革開放40年變遷

一位瓷都退休幹部眼裡的改革開放40年變遷

退休幹部段譜福正在家中看報 (景德鎮日報記者 吳立群 攝)

段譜福是江西省景德鎮市糧食局一位退休幹部,土生土長於景德鎮。年逾七旬的他,歷經了瓷都改革開放40年的變遷,對景德鎮城市變化如數家珍。

走進段譜福位於珠山區裡村街道新峰巷社區糧食局宿舍的家中,50餘平方米的兩居室房屋,廚衛客廳寬敞明亮,家中裝修精良,還配備30多寸的彩電和高檔立式空調,沙發桌椅齊全,屋內乾淨整潔,房外還有一個20平方米的院子,平時夫妻在院內種花散步,和宿舍區老人一起聊天,居住在這樣的房子裡,既舒適又自在。這樣的居住環境放在40年前,卻是不敢想象的。段譜福告訴記者,自己原來從農村下放回城,家中50平方米土木結構的私房住著父母、弟弟、奶奶等好幾口人,自己1977年結婚都是借單位辦公室作為新房,黑白電視機都沒有,也沒有像樣的傢俱。直到80年代末,單位分了一套20餘平方米的二手房,衛生間也沒有,上廁所還要到外面去。現在居住的房子是90年代末單位分配的,如今裝修一新,生活設施一應俱全。

改革開放以前,物資匱乏,計劃經濟年代什麼都要憑票供應,糧票、布票、香菸票、自行車票……如今40年過去了,物資極為豐富,超市商場應有盡有,進口商品司空見慣,物流運輸方便快捷,網絡購物成為大眾時尚的選擇。過去人們逢年過節才捨得買一件新衣服,衣服縫縫補補穿三年。如今人們穿保暖內衣、羽絨服、棉質襯衣,不僅新穎而且還講究,走在街上,光鮮豔麗,人也更精神了。過去城市出行以步行為主,公交車很少,短途班車也是破爛不堪,現在景德鎮幾百部公交車都是嶄新的,去往鄰鄉鄰縣也是豪華的大巴。段譜福告訴記者,80年代從景德鎮到南昌去,需要先坐班車到鷹潭,然後坐“悶罐車”到南昌;90年代開始坐“綠皮車”,車輛行進過程中哐當作響。如今新建的景德鎮北站開通動車,迎來高鐵時代,出行將更加方便快捷。景德鎮新建了羅家機場,開通各條航線直通北京、上海、廣州、濟南等地,航班也越來越多。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可以去往全國各地乃至國外旅遊。

“40年來,瓷都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道路變寬了、環境變美了、樓房變高了,原來的‘草鞋碼頭’變成令人嚮往的國際瓷都。”段譜福告訴記者,原來景德鎮最高的建築就是景德鎮飯店,簡稱“七層樓”,現在郵電大樓、各種商住樓,很多都在20多層以上。原來的弄堂小路坑坑窪窪,晴天一身泥、雨天一身灰,現在街道平平整整,綠化豐富多彩,鮮花點綴,給人心曠神怡的感覺。原來景德鎮沒有遊玩的地方,現在新建了昌南湖溼地公園、西河灣沙灘公園、國家森林公園,還新建了一批運動場館設施,市民有了很多運動休閒的場所。原來景德鎮產業體系單一,只賣瓷器,沒有旅遊景點,親戚朋友到景德鎮來,要麼在家裡閒聊或者到瓷廠參觀,現在陶瓷、旅遊、航空產業多翼齊飛,各種業態多元化發展,特色旅遊景點豐富。比如打造了陶溪川文創街區、御窯景巷,建設航空小鎮,打造了景德鎮直升機科技館,建設御窯廠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古窯民俗博覽區等陶瓷文化旅遊景區,無論是市民還是外地遊客,在景德鎮都有了很多可以遊玩的地方,極大地豐富了精神文化生活。

段譜福說,改革開放解放了思想,解放了生產力,為城市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生活在城市的人們感受到祖國的日益強盛和生活的日益美好。衷心祝願景德鎮經濟大發展,市民生活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