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巨婴”式家庭教育,请做好这三点

1972年,在看完德国慕尼黑奥运会后,年仅7岁的乔丹跑进厨房,他对正在做土豆沙拉的德洛利斯说:“妈妈,我以后要打篮球,成为世界冠军!”

“哦,真的吗?”妈妈微笑着问。“当然,我一定会赢得金牌!”小乔丹大声说道。“太棒了,我相信你能行!”德洛利斯高兴地拍着他的肩膀。

中学二年级时,一天,乔丹伤心地告诉德洛利斯:“妈妈,我被校队刷掉了,他们说我个子太小,我想长得更高。”听了乔丹的话,德洛利斯对他说:“不用灰心,你会越长越高的。今天晚上我就为你祈祷,往你鞋里撒盐,帮你长得更高!”

后来,乔丹开始疯长。他对人们说:“那是因为妈妈每天都为我祈祷,还往我鞋里撒盐。”

在一次采访中,德洛利斯告诉记者:“在孩子小时候,我就要求他们自己动手打扫房间、收拾床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乔丹当然也不例外。那时候,乔丹总能做得很好,因为他聪明而且勤奋,即使乔丹成为巨星之后,仍然坚持自己动手做家务。”

在篮球飞人“起飞”的过程中,德洛利斯的教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乔丹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正确的家庭教育,既可以让孩子坚定理想,还能让孩子拥有实现理想所必备的优良品质和良好习惯,从而一步步走向成功。

避免“巨婴”式家庭教育,请做好这三点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培养孩子,并避免出现“巨婴式”的家庭教育呢?

引导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今年,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针对孩子的生活自理和学习能力,面向中小学进行了调研,其中有这三个问题:“是否自己洗内衣内裤”、“是否经常参与家务劳动”、“做作业是否需要家长陪”。

结果显示,自己洗内衣内裤的孩子不到50%,经常参加家务劳动的仅21.6%,有17.2%的孩子做作业仍需要家长陪同。

有人说“生活即教育”。爱孩子,就要学会放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而不是事事“包办”的管家。让孩子从小爱上劳动,有助于形成独立的人格,是关系到孩子今后的就业成才和生活幸福的关键。

避免“巨婴”式家庭教育,请做好这三点


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随着城市化、信息化的进程,《王者荣耀》已是孩子们的最爱,手机、电脑、平板、电视一个都不能少。

而长期不与外界接触,会让孩子的感官功能退化,造成注意力紊乱、肥胖率增加、抑郁和自闭等心理问题。

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根据他们的能力、爱好、兴趣选择参加集体活动。如通过郊游参观、走亲访友、演出比赛等机会,有意识地安排孩子与他人接触,锻炼孩子的合作能力,有助于孩子提高智商、情商,健康快乐地成长。

避免“巨婴”式家庭教育,请做好这三点


尊重孩子的选择

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讲道,如果家长在任何事上都想说服孩子按大人的想法来做,整天要求孩子服从自己,就教会孩子在无意识间也用同样的方法对待他人。这种事件积累得太多,会形成极端心理,发展为一种偏执。

有一期的《爸爸去哪儿》中,小美女夏天想要花掉自己所有的晚餐费,跟村长买一个冰激凌。爸爸夏克立并没有阻止,而是告诉她,可以买,但是后果就是晚饭就没得吃了。夏天点点头。

父母要懂得选择非常重要。从小就训练孩子们,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为自己行为负责。

孩子,未来的路道阻且长,愿你如鱼得水、游刃有余。真正智慧的父母,是充分肯定和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给孩子生活力,这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避免“巨婴”式家庭教育,请做好这三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