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导弹危机中,为什么是苏联先认怂?

军事一点通


“桌面战争兵棋”专注于军事领域的耕耘,坚持原创,坚守初心。欢迎您的指点。


和其他回答者相比,我的观点可能会比较特别,欢迎前来探讨。和大部分回答者从经济角度解读不同,我个人认为古巴导弹危机其实是一场地缘危机。

对苏联来说在美国的后花园古巴架设导弹本来就是一个“干成了大赚一笔,干不成也无伤大雅”的计划。20世纪60年代属于冷战早期,此时美苏之间的差距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如果差距真有网友所评论的那么大,那么也不会有冷战中期勃列日涅夫强势的转守为攻了。

之所以苏联会在“古巴导弹危机”中先认怂,鄙人认为主要因素还是地缘决定古巴离美国太近,又离苏联太远,到人家家里去搞事情,遇事不对当然要撤退。次要因素是苏联的长处还是钢铁洪流的陆军,而不是古巴危机中最需要的强大海军。至于核恐吓也只是属于政治需要,你有我也有的东西,who怕who?

历史其实是有惊人的相似的,无论是2008格鲁吉亚战争,还是2014年的克里米亚事件。早已不是世界两极之一的俄罗斯反而不怂,倒是经济优势愈发明显的美国选择了隔岸观火,你能说是美国先认怂吗?小孩子才将对错,大人的世界只有利弊。在俄罗斯家门口闹事,强人政治也没有用。

还可以做类似参考的是香港回归问题。撒切尔夫人是世界公认的“铁娘子”,但在中国的家门口香港依然是不敢造次的。当然,一切地缘危机都是建立在双方实力基本对等的情况下,就不要举马岛战争的例子来打倒我了。


桌面战争兵棋


苏联的综合实力本身就和美国不是一个量级的,在关键时候强人政治也只能认怂了。

冷战期间,美国在工业、钢产量、GDP等等经济指数上常年是苏联的几倍,即使两国激烈对抗,美国也能游刃有余。

二战期间,苏联和欧亚大陆一片废墟,在战后艰难恢复和发展,而美国借助战争,GDP翻了一番还多,工业产能得到了急剧的提升,综合实力大大加强,战后借助军事和金融霸权,一统西方资本主义世界。

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等方式,把那些破败的盟国的经济都给恢复了起来,包括日本、韩国、西欧等国的经济都在战后得到了飞速发展,成为经济强国。

在整个冷战期间,美国除了法国戴高乐不太搞的定,其他西方国家均在美国的绝对掌控之中。

而苏联,战后经济一塌糊涂,好不容易恢复了起来,后来和中东欧的一帮小伙伴搞了个经互会,实质上冷战期间,这些盟友几乎就沦为苏联的政治和经济附庸,经济得不到有效发展,还经常被苏联剪羊毛。

而在政治上,苏联对盟友的欺压就有点过了头,入侵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交恶,控制东欧诸国的内政外交……苏联的小伙伴们对这个老大哥可是敢怒不敢言,结果苏联刚一解体,小伙伴们统统奔向西方。

美苏博弈上,美国能打的牌太多了。

美国的经济、军事触角遍及全球,盟友不仅比苏联多几倍,经济也更好,“忠诚度”也更强,联合国的话语权高于苏联,把持世界经济秩序,经济、金融手段繁多,随便搞点花样,苏联就很受伤,尤其是在苏联核心的石油价格上,若不是苏联和他的小伙伴整的是比较封闭的经济圈,苏联估计也撑不到1990年代。

古巴导弹危机,归根结底还是双方的一次实力较量,一次战术博弈,苏联最终还是怂了。

事情的起因也很简单,美国人不顾苏联的面子,跑到土耳其部署导弹,赫鲁晓夫自然不满,就想把导弹部署到古巴,直接在美国后院、美国的下腹部对其造成威胁。

美洲向来是美国人的后院,美国人也只喜欢和苏联在亚欧大陆上进行博弈,眼瞅着苏联导弹跑到自己家门口,自然是雷霆大怒。

肯尼迪虽然年轻,但在这事儿上也牛气冲天,直接把古巴围的跟铁桶一般,搞封锁,要求苏联撤导弹,不然就开打吧。

那几天,美苏双方的领导人们自然是紧张的睡不着觉,全世界的人们也跟着度过了惊恐的一分一秒。

在千钧一发之刻,苏联人抛下了古巴,和美国妥协了,美国人也卖了苏联一个面子,撤出了土耳其的导弹,但从此古巴就被封锁+制裁几十年,成了美苏争霸的牺牲品。

而此次危机中,苏联除了实力欠缺,更要命的是海军实力太菜,根本不足以去捍卫古巴,去阻止美国的舰队。

二战后,美国海军就一直是全球最强悍的海军力量,从航母战斗群到核潜艇,震慑世界各大洋。

而此时的苏联不光没有航母,连大型舰艇都很缺乏,在运送导弹到古巴的路途中,苏联也仅仅派出了四艘潜艇护航。

而美国为了应对此时,竟然出动了8艘航母,2艘巡洋舰,118艘驱逐舰和13艘潜艇,还有大批的舰载机随时待命,而这仅仅是美国大西洋海军的大部分兵力。

在这个情况下,苏联即使派出所有的舰队力量去古巴水域,那也只是去送人头的。

最终,赫鲁晓夫还算理智了,做了理性的判断。


云中史记


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果让苏联很没面子,不管后来美国有没有偷偷的把导弹从土耳其撤出,明面上苏联的尊严都丢掉了,甚至还深深的伤害了古巴人的心,在美国严阵以待,誓死维护自己权益的一系列动作后,赫鲁晓夫迅速向肯尼迪示弱,在得到美国的回复后,立刻把在古巴的导弹拆卸打包运回苏联,连卡斯特罗都顾不上了。



为什么“钢铁洪流”苏联会这么容易就认怂?这还要从苏联的经济开始说起,赫鲁晓夫当政后,开始了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除了在政治上批判斯大林和进行平反工作外,在经济上,赫鲁晓夫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革。长期以来,苏联只重视重工业,而忽视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导致苏联经济产生严重问题。



苏联在1952年时宣布谷物产量达到了13000万吨,宣布农业问题得到了永远彻底的解决,但实际上只生产了就千多万吨粮食,越往后粮食产量越低,到时候鲁晓夫还鼓动了30多万志愿者来到东部垦荒,但是因为苏联没有调查和准备这场运动,几年内成为农业和生态上的灾难,国内矛盾日益加重。



这个对外宣称是超级强国的苏联,实际内部危机重重,哪怕是在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国力达到最强大的时候,也只有美国的60%,所以当苏联面对美国的围困,赫鲁晓夫甚至苏联根本都耗不起双方对峙时间越长,对于苏联来说,损耗也就越大,赫鲁晓夫很怕祸起萧墙,但是又不敢真的和美国开战,最不得已只能退出。


琅琊利剑


说苏联先认怂不能算不要脸,但是肯定缺乏历史知识!

严格地说,苏联在这场危机中成功达到战略目的,挽回了核威慑弱势;而美国在保住了面子的前提下做出了让步。

危机发生前,美国的核威慑已经全面覆盖苏联国境,苏联陷于战略困境

按照当时美苏两国的军事技术,两国都有洲际导弹可以向对方发起核攻击的能力。

两国远程核攻击导弹数量对比为200:50,苏联明显落后,但是远程核武准备发射至少需要5分钟,飞跃地球抵达轰炸目标需要30分钟,因此,虽然美国可以核灭苏联4次,苏联在灭国前有足够的时间做出核反击,和美国同归于尽。在远程核打击方面,双方保持了互相威慑的力量。

但是1959年到1962年之间,美国开始在意大利和土耳其布置大批中程导弹。这些导弹可以在5分钟之内快速发射,实现对苏联的第一波快速核攻击。这等于消灭了苏联的核反击能力,让苏联非常担心。

古巴危机,苏联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1962年7月初批准苏军在古巴布置核武的计划,等于对应美国在欧洲的中程导弹,在美国的后院把核弹头瞄准了华盛顿。

8月份美军的U2侦察机第一次在古巴发现了导弹发射装置;美国一直吃不准苏联的真实目的,直到10月中旬,苏联已经全部完成在古巴的导弹发射布置后,赫鲁晓夫下令把五个导弹团中的两个伪装撤除,故意暴露给U2侦查机,向美国总统肯尼迪摊牌

面对现实的威胁,美国内部出现两派:军方主张直接打击古巴的导弹设施;肯尼迪决定采用比较“温和”的封锁古巴的策略。

10月24日,美国海军舰队全面封锁古巴。但是,美军的封锁遭到苏联无视,一艘苏联油轮强行闯关,美军在没有获得开火命令的前提下,只能眼睁睁看着苏联油轮通过。封锁期间,美军千挑万选,只拦截了一艘巴拿马籍商船。

但是,考虑到运载核武的苏联商船在缺乏海军保护的情况下可能会被美军俘获,因此苏联决定停止向古巴继续运输核武的行动。

10月26日,赫鲁晓夫向肯尼迪递交了第一份亲笔信,表明只要美国保证不入侵古巴,苏联将撤出在古巴的核导弹;(赫鲁晓夫完全可能先怂了!)

10月27日,赫鲁晓夫再向肯尼迪发送了第二份信。这一次苏联口气强硬,并修改了从古巴撤军条件,指出美军必须撤出在意大利和土耳其的中程导弹。(有分析认为,这份信表明苏共中央否决了赫鲁晓夫的第一份信,为解除古巴导弹危机划下了不能认怂的底线。

10月27日是古巴导弹危机的高峰,双方不但是剑拔弩张,事实上已经刀枪相见了。美国海军向古巴附近深海投掷训练用深水炸弹,逼迫苏联海军潜艇上浮;但是美国不知道这些潜艇都携带着核鱼雷,而且出发前已经接到指令,只要潜艇上三位最高指挥官一致同意,潜艇就可以酌情自行决定是否使用核鱼雷攻击。事实上,如果不是一位大副反对,其中一艘苏联潜艇差一点就对美军使用了核武。

另一方面,在古巴空域,美国一架飞行在21336米的U-2侦察机被苏军防空部队发射的三枚防空导弹中的两枚击中坠毁,飞行员安德森少校当场死亡;另一架美国海军战机也被37 mm防空岸炮击中。

到底是肯尼迪怂了,还是赫鲁晓夫怂了?

在美国战机被击落之后,美国军方鹰派已经铁了心要出兵还击。

但是当天下午美国总统肯尼迪决定向赫鲁晓夫发电,保证不入侵古巴,以求缓解局势。

当天晚上7:45分,肯尼迪总统的胞弟,美国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再亲自赶到苏联大使馆,表示肯尼迪总统可以口头保证撤除意大利和土耳其的导弹,但是迫于美国军方压力,肯尼迪无法把该保证落在纸面。罗伯特·肯尼迪甚至把美国军方准备在29日凌晨发起攻击的计划和盘托出,告诉了苏联大使。

当天深夜,美国华盛顿的肯尼迪总统鉴于苏联方面的坚持要求,已经下令律师起草从土耳其和意大利正式撤出导弹的保证,准备把保证书交给苏联;但是在接到保证书之前,莫斯科的赫鲁晓夫在衡量得失之后,

决定接受肯尼迪的口头保证,下令苏联宣布从古巴撤除所有导弹

1962年10月 28日,苏联官方广播宣布了从古巴撤除导弹的决定;在苏联导弹部队离开古巴之后,美国也从意大利和土耳其悄悄地撤除了布置在那里的中程导弹设施。危机至此完全解除。

这场危机,到底是苏联先怂了,还是美国怂了?各人自己理解吧。


七号台


这事也不能说是苏联先认怂,而是赫鲁晓夫和肯尼迪之间达成了利益交换,当时美国在土耳其和意大利部署了导弹,让苏联食不下咽,担心不已,这时候古巴和美国闹翻,转而寻求苏联的帮助,苏联如获至宝,立刻答应帮助古巴度过危机,一起对抗美国,于是偷偷摸摸的往古巴运送导弹设备和技术人员,快到完工的时候,被美国发现了,美国立刻做出反应,派出重兵包围古巴,海陆空军严阵以待,仿佛战争立刻就要爆发。



苏联没有想到美国反应这么大,赫鲁晓夫立刻给肯尼迪写信,委婉的表达了苏联的愿望,就是美国要保证自己和其他人不入侵古巴,同时撤出舰船,否则苏联会采取一些必要的手段,但是美国都还没来得及回复这封信,第二封带着火药味的信就又来了。



信可能是苏联外交部写的,内容就是双方各退一步,把导弹都拆了,土耳其的和意大利的拆除后,古巴的也会同时拆除,但是美国方面表示这两者之间没有关系,不会妥协,整个美国严阵以待,只等着开战。



苏联有点慌了,好在肯尼迪给了回信,就是如果苏联可以停止在古巴的施工,危机可以随时解除,赫鲁晓夫深知再拖下去,苏联的损失更大,而且情报部门得到消息,如果苏联还不拆导弹,美国第二天就得开战,所以立刻下令拆除导弹运回苏联,这时候古巴的卡斯特罗也顾不上了,一切又悄然恢复了平静,不是苏联怂,是它的目的达到了,硬抗到底未必有好结果。


军事一点通


就是实力。当时美国能打到苏联的核弹大约是苏联能打到美国的10倍。因为地缘关系。美国部署在欧洲,土耳其的中程弹道核导弹可以打到苏联。苏联中程弹道核导弹却只能打到欧洲,只有为数不多的洲际导弹才能打到美国。考虑到这时的洲际导弹需要30分钟以上时间灌注燃料,对美国威胁更低。所以莫斯科才冒险将中程弹道核导弹部署到古巴,以期望改变这种尴尬局面。

可惜的是苏联却忘了,就是赫鲁晓夫否决了航母提案。这时苏联还有第二个短板:海军。美国部署的海军把古巴围的水泄不通。苏联海军靠几艘驱逐舰,巡洋舰根本不是对手。海军开打的结局就是全军覆没。古巴成了孤岛。

最终,赫鲁晓夫妥协了。以美国保证不入侵古巴,撤出土耳其导弹为面子,撤出了全部中程弹道导弹。用毛主席的话讲:“赫鲁晓夫先是犯了左倾冒险主义,后来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长不了了。”果然不久以后赫鲁晓夫被赶下台。

但苏联反思却没完,以现在眼光看他们反思了一个半。一个就是大力发展洲际核武器,到勃涅日涅夫时期,苏联核武器是美国的2-3倍。美国第一次感到害怕了。半个就是加强为核潜艇护航的编队(却不是打出去的航母编队),苏联在土耳其海峡,地中海,波罗的海,南中国海,日本海峡等地第一次具备了绝对优势。后土耳其危机时,第一次逼退美国海军。但这支海军根本无法在三大洋与美国决战。直到苏联解体才开始通过航母,进入三大洋。可惜这时离苏联解体也不远了。


yyyysssswwww


不好听地说,就是肉食者群体贪生怕死,荣辱在他们眼里不算个啥。之前,关于认怂有美苏实力对比说,还有赫鲁晓夫本身性格原因说,实力对比说认为因为苏联国力远逊于美国,真要打起来,打不过美国。确实有道理,不过,不是都有核弹吗?打不过,苏联一发射核弹,共同毁灭,美国也胜不了。所以,这么解释,可以,但是没那么有说服力。

赫鲁晓夫个性说认为赫鲁晓夫生性鲁莽,好发脾气,好说大话,但是真到事儿上,有畏首畏尾,关键时刻怯战硬不起来,于是退缩了。恩,大脾气确实有,不过,其实赫鲁晓夫没那么鲁莽,也没那么胆小。经历过二战残酷洗礼,赫鲁晓夫对打仗并不怕。能解释,但也不完全。

还有一种解释那就是苏联形成了拥有封闭特权的既得利益集团,这些人占据苏联高位,其他人根本进不去,有不满也撼动不了这些人地位,所以在导弹危机中让步,有损威武,人们不满,也不能拿他们怎样。他们根本没有战斗精神,只顾自己幸福生活不被破坏,同时担心自己奢华生活被炮火损毁,反正投降下层也不能拿他们如何,于是,后退得以顺利进行。


北玄武


美国和俄罗斯最近围绕《中导条约》的问题闹得很僵,事实上《中导条约》的签署就是为了控制双方的核打击能力,以避免出现不可控制的核对峙场面。再往前面推,就是一系列的激烈对抗,正因为对抗,才促成了《中导条约》等核裁军协议的通过。而最著名的一次事件,就是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的古巴导弹危机,此次危机差点将人类推向核战争的深渊。

美国拍摄的导弹基地

对于古巴导弹危机,一般人会认为是苏联先认怂,因为苏联迫于美国的高压,最终主动撤走了部署在古巴的导弹设备,以至于还影响了苏联和古巴的关系。但是事实上,古巴对苏联而言,就是一颗棋子而已,苏联要达到的是自己的目的。具体是什么目的呢?苏联就是希望逼迫美国撤走部署在欧洲的导弹,因为这些导弹指向苏联的心脏。也就是说,苏联并不是真的要和美国搞核战,而是为了逼迫美国做出相应的妥协。

所以从这一点意义上来讲,苏联当时也不算认怂,而是在获得了美国的承诺之后满意收场。上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开始将“朱比特”和“雷神”这样的中程弹道导弹部署在土耳其和意大利,直接对准莫斯科。苏联对此感到相当不满,因此才决定要在古巴部署导弹。苏联的初衷是要通过部署导弹来扳回劣势,当时苏联授权古巴导弹基地的指挥官,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自主决定是否启用核导弹。而事实上当时的通讯条件也确实不好,指挥官往往也只能自己当机立断。

根据后面解密的数据,古巴导弹危机虽然持续了仅仅13天,但是在这极短的时间内,美国和苏联其实已经有好几次差点“擦枪走火”。因为美国误判了古巴和苏联在加勒比海的实力,古巴军队当时已经不再是山里的游击队,而是配备大批苏式设备的正规军,编制人数多达27万人,肯尼迪政府虽然拥有庞大的核力量,但是当时在常规打击能力方面凸显不足,美国仅能出动12万人左右进攻古巴。更为严重的是,美国当时以为苏联的核弹头并没有全部到达,但事实上苏军已经部署大批核弹头在古巴,美国一旦动手,核战就会被引发。

核爆炸模拟图

当时还出现了美国U-2侦察机被苏军击落的事件,美国军方大为愤怒,决定空袭古巴导弹基地,幸好关键时刻被肯尼迪抑制住,之后又出现U-2误入苏联领空一事,苏军出动米格战机拦截,结果美军又派出F-102战机携带核弹头前往支援U-2,如果双方战机交锋的话,只要美军飞行员按下导弹按键,核战就会爆发。幸好又是在危急关头,侦察机找回了航线,脱离了苏联领空,危机再次被化解。

事情发展到如此严峻的地步,美国和苏联都已经不敢再试险了。因此苏联方面才会主动寻求妥协,但是妥协其实是有条件的,苏联同意从古巴撤走所有导弹设施,对换的条件,就是美国也必须撤走欧洲的导弹。肯尼迪在明面上拒绝了这一要求,但是他也宣布解除对古巴的封锁。之后美国也悄悄从土耳其撤军,实际上相当于满足了苏联最初想要的结果。而在此之后,《禁止有限核试验条约》、《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美苏限制战略核武器条约》的陆续签署,使得美苏双方的核战危险得到了充分管控。

美军洲际导弹发射

总计而言,这并不是一次谁先认怂的对峙,而是一次决定人类命运生死存亡的对峙,过程虽短,但是好几次差点就爆发核战了。苏联和美国后来都意识到没必要这么玩命,所以当苏联首先发出和解信号时,美国也立即就回应表示欢迎了,这是大国之间的默契,也是对于共同利益的认可。至于愤怒的古巴,在那个时候被抛弃也是必然的。当然话说回来,如果不是苏联抛弃古巴,那么第二天美国的空袭部队和登陆部队就可能会行动了,到时候,古巴要付出的代价就难以想象了,而且全世界都会因此遭殃。所以说苏联退出古巴,也没有对不起古巴的地方,古巴甚至还应该感谢苏联,因为苏联并没有把更大的灾难带给这个生机勃勃的世界。


白虎堂


苏联从来就比较怂,二战后期,苏军本来可以轻松占领朝鲜半岛全境,美军当时离朝鲜千里之遥,苏军就被美军吓唬停在了三八线;朝鲜战争开始,本来和中国商量好中国出陆军苏联出空军,临了苏联害怕直接和美国对抗,借口空军没准备好,推迟出动,害得志愿军入朝被狂轰滥炸,后来他的空军来了也是不敢过鸭绿江。后面还有很多这种例子,往往是嘴巴叫的凶,动手的时候就怂了。


大海的秋天483


在古巴导弹危机中,苏联并不算是认怂了,苏联最终撤走了部署在古巴的导弹也并非是认怂的选择,而是和美国达成了利益交换,只不过因为当时的新闻报道和现在的西方舆论,最后把说成了是苏联认怂。

图为美国在冷战时期打造的全核舰队。


诚然,古巴距离美国很近,美国海军也比苏联强大,轻易就能完成对古巴的封锁,但是超级大国的对抗从来都是全方位的,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一个点。美国手里拿着距离很近的古巴,同样苏联也距离欧洲很近,苏联主导的华沙条约组织一直都有一周推平欧洲,直达大西洋的计划,美国的陆军同样不如苏联强大,而且距离上也同样很远,所以在战略全局上实际上美苏各占优势。

苏联在陆地上的优势无与伦比,图为苏联为主的华沙条约组织的地缘形势,他们可以直达世界所有热点区域,当时有个说法是,苏联的地缘就像拿着手枪,对准西欧,随时准备扣动扳机。


苏联重点发展的军事力量是陆军和空军,尤其是战略空军和远程空军,重点发展空降兵,因此苏联的直升机规模和运输机规模一直比美国要大,苏联的空降兵战斗力很强,是机械化的空降兵,原因就在于苏联国土广大,横亘在亚欧世界岛的最北端,几乎全球的军事政治热点地区和资源产地都在苏联边境附近,比如中东西亚地区、南亚地区、东亚地区、东欧地区等,苏联触手可及,因此也一直没有过于发展海军力量。

图为美国军机在跟随苏联的运输船。


所以,苏联面对美国封锁古巴,手里可以打的牌有很多很多,而且历史上,苏联确实在古巴危机期间在欧洲地区展开大规模军演,开展高频次的战略轰炸机带弹飞行,目的就是对欧洲造成军事压力。最后迫于苏联的压力,美国选择了撤走部署在土耳其的导弹作为苏联撤走在古巴的导弹的交换条件,该条件由美国先提出来,苏联才选择了罢手。

图为美国的反潜机跟踪苏联的核潜艇。


因此,超级大国的对抗绝非是简单的一个点的较量,两个世界级强国的对抗是全球化的,从全局来看,苏联也并没有吃太大的亏,体面的下了台阶,就连美国也认为,美苏对抗没有赢家,核武器的存在让战争没有了胜负之分,所以冷战才进入了一个新的平稳时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