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开阳: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40年沧桑巨变,40年春风化雨。

在迈向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开阳县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城乡变化日新月异,人居环境焕然一新,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各行各业欣欣向荣。

特别是在过去的20年中,开阳县地区生产总值从12.09亿元增长到25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16.09亿元增加到2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从1.79亿元上升到21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5400元增加到34400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800元突破到15000元,县城发展空间从1.8平方公里拓展到14平方公里……

一组组数据,真实记录了开阳县改革开放翻天覆地的巨变,开阳也一跃成为中国西部百强县、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百强县,这激励着开阳人坚定勇立潮头、砥砺奋进的信心和决心,坚持把改革之路走得更宽,把开放之门开得更大,在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奋力书写新时代开阳的新篇章。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大踏步赶上新时代,书写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壮丽篇章。

开放是世界大势、时代潮流,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要实现振兴,就必须遵循历史发展大逻辑,顺应时代发展大趋势。


开阳: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1月8日,中共开阳县委召开十二届七次全体会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开阳县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践行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抢抓重要战略机遇期,围绕市委“一品一业、百业富贵”愿景,实施开放兴县、实体强县、商贸活县、人才旺县战略,以加快高水平开放合作、促进中高端消费、推动中高端制造、实现高质量发展为路径,坚持市场引领、招商先行,深入推进“三大一小”建设,夯实做强经济转型升级跨越的实体平台,全力打造贵阳市中高端制造业核心配套区,形成独具开阳特色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开阳: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以大交通助力大发展 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枢纽

主动聚焦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把握参与互联互通建设的切入点,统筹“三大基础”,畅通交通、物流、信息开放通道,增强枢纽功能,建设开放前沿“新阵地”。

立体交通网络中,开阳县坚持“一联四射多环线”建设,重点把产业大道作为融入贵阳“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实施的“主动脉”、作为打造以中高端制造业链式和集群发展的“主战场”强力推进,成为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走廊。


开阳: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现代物流体系中,加快推进贵阳港开阳港区提等升级,积极推动开阳铁路物流园、贵阳港开阳港区水运物流园规划建设,争取久永货运铁路延伸经贵阳港开阳港区至瓮安,建立黔中地区大宗产品进出口的水运枢纽站平台,切实解决大宗磷及磷化工原料产品运输及贵阳北部地区大宗农产品运输,打通贵阳联通重庆和长江经济带、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宗贸易水路大通道”。今年还要完成2个冷库建设,2020年,要规划建设覆盖所有乡镇的冷库16个、冷链物流中心1个。


开阳: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信息融通平台中,抢抓5G通信建设重大机遇,立足基础先行、注重跨界融合、强化开放共享,紧扣大数据、物联网,推进“互联网+协同制造”,促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重点依托大数据人才培训中心,主动承接数博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分会场,推动全市青少年科技培训基地打造。

 

以大布局提升大载体 拓展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空间能级

聚焦“产城人”一体化科学发展,在严格生态保护的前提下,优化“三大布局”,做强载体、培育优势,提升空间、产业和市场承载力,全域拓展对外开放层次。

扩容提质,优化空间布局。围绕撤县设市辖区,积极谋划更大范围、更全领域的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城乡资源合理配置,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和资源承载力。到2035年,吸引聚集人口55万人,中心城区人口达22万人。


开阳: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固本培元,优化产业布局。园区是集聚生产要素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效载体,必须按照“主业突出、集聚发展”的原则,以中高端制造业为主攻方向,充分注入现代化技术和服务元素,不断优化调整“一区七园”功能定位,推进高水平特色园区建设。


开阳: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深耕细作,优化市场布局。主动顺应消费升级的趋势,紧盯中高端消费品细分市场,面向欧美、国内境外投资企业、国内发达地区,推动与国际国内知名装备制造、消费电子、日用消费品等品牌合作,发展高利润、高附加值、高带动性的中高端制造业,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中高端消费品商贸主体,做活多种经营模式。到2025年,要引进落户5家生活性消费品制造企业,培育催生60家中小型商贸主体。

以大产业推动大集聚 培育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强大引擎

以中高端消费和制造为重点,抓实“三次产业”,实现产业配套衔接、融合创新、集聚发展,提高规模效益,培育耦合度高、竞争力强、独具开阳特色的产业集群。

突出“磷”,核心是高端制造。以国家新型化工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坚持把推进产业升级与招商引业相结合,精准实施工业补链强基工程,大力支持企业开展技术研发、革新和制造,实现“老树发新枝”。重点打造磷酸铁锂储能、动力电池以及配套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和封装新能源材料全产业链。


开阳: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突出“硒”,核心是品质品牌。依托茶叶、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建设“生态富硒示范基地”,加快富硒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同步规划打造富硒农特产品区域性贸易中心,同步实施富硒农产品产区预冷工程,配套建设富硒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到2025年,茶叶、中药材、食用菌全产业链完备,富硒产业产值达200亿元。


突出“旅”,核心是提档升级。聚焦以生态为特色的世界旅游名城北部支柱,加快推进以南江大峡谷、十里画廊、数谷小镇等为核心的贵阳北部大5A景区集群规划建设,完善功能分区及景区景点、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四张文化名片”,加快推动文旅融合,厚植开放文化,提升开阳影响力。

以大行动带动大突破 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要素洼地

按照全域开放、全面开放的要求,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稳得住”有机结合,实施“三大行动”,聚集优质资源和要素,助推高质量发展。

实施“招商引业大突破”行动。严格按照市委安排部署,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招商引业工作。坚持以产业重点和政策导向为指引,制订《开阳县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精准招商行动计划(2019—2025)》,全域化编制招商项目“清单”,建立对外开放企业库、项目库、产品库,建强产业投资智库,力争将更多大项目、好项目列入招商引业“大盘子”。


实施“营商环境大提升”行动。坚持把营造优质营商环境作为推进对外开放的“头号工程”,打造贵阳一流营商环境“新高地”。探索实行实体经济投资项目信用承诺制,建立“政府定标准、企业做承诺、过程强监督、失信重惩戒”的企业投资项目建设管理模式,加快项目推进和落实,确保营商环境指数排在全省第一方阵前列。


开阳: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实施“民营经济大发展”行动。始终把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千方百计为民营经济创造良好环境。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招人难留人难、企业负担重、经营成本高等困难和问题,严格落实“一企一策”,认真量化和落实民营经济引导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市场主体“个转企、企转规、规转股、股转上”,建立投资企业服务平台和投诉协调解决机制,成立工作专班,实行“集成套餐服务”。力争到2025年,培育4家省内百强民营企业。

以大驱动激发大活力 夯实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环节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新格局,需要人才、科技、金融“三方发力”,构筑“三大支撑”,补齐开放短板、激活开放元素、做强开放优势。

强化人才支撑。大力实施“四力”培养工程,加大干部培训力度。依托全市重点产业领军人才“131”工程,坚持把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交流机制作为引进和集聚“高、特、精、尖”人才的重要抓手,以贵阳市大数据人才培训中心为核心,打造高技能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基地,着力培养一支中高端制造产业专业化干部队伍,补齐产业发展的人才结构性短板。


开阳: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强化科技支撑。紧扣“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一品一业、百业富贵”,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紧盯产业链、谋划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强化区域创新合作,实施规模以上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双提升”工程,规划布局建设中高端制造业领域的区域创新和研发平台。到2020年,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82%以上。到2025年,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85%以上。


开阳: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强化金融支撑。坚持以防控金融风险为重点,以引进金融机构、完善金融体系、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扩大融资规模为目标,增强现代金融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协同支撑能力。大力整合县域金融资源,吸引社会资本,探索设立市场化运营的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等,指导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宏观审慎管理的框架下,通过上市、发债等方式进行融资,增强产业发展的集聚力和竞争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