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靠的是思维,想孩子写出好作文,要提升他这两种思维能力

1

去年有段时间,我们的朋友圈被一群小学生写的诗刷屏了。


写作文,靠的是思维,想孩子写出好作文,要提升他这两种思维能力


灯把黑夜

烫了一个洞


写作文,靠的是思维,想孩子写出好作文,要提升他这两种思维能力


我的眼睛很大很大

装得下高山

装得下大海

装得下蓝天

装得下整个世界

我的眼睛很小很小

有时遇到心事

就连两行泪

也装不下


写作文,靠的是思维,想孩子写出好作文,要提升他这两种思维能力


这些才上小学不久的孩子,用他们惊人的想象力,简单纯粹的语言,自然真挚的感情,将一个个诗意的世界创造到我们面前。

看到这些别人家的孩子写的诗,再转头看看自己孩子作业本上的“大作”,不知有多少父母会心里默念“孩子随我,孩子随我”。

自从高考改革,语文的重要性增强,作为语文分数大头的作文,也日益受父母重视。但一说起孩子的作文,许多父母根本无法淡定,满满的伤悲。有个妈妈就跟我分享了她和孩子作文“不得不说的那些事”。

孩子初次写作文的时候,面对他的“杰作”,我只想大喊一句:“这写的是什么玩意?”

病句和拼写错误还有稚嫩的文笔就不提了,毕竟年龄小,刚开始写,我能理解。但孩子,你能告诉我你想表达什么吗,东一句西一句,前言不搭后语,仔细看了半天,还不能确定,脑瓜疼。

没办法,只能费尽心血辅导他,好不容易帮他度过思维混乱和表达混乱的写作初期,他又陷入了写流水账的怪圈。

今天天气很好,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玩了,坐了过山车,还看了表演,真是开心的一天啊。

一篇作文,就这样简单写完了。假若不跟孩子说怎么写,不讲解作文结构,他花费半个小时憋出来的就是简单的流水账。当费尽口舌跟他讲解题意,说了半天的作文构思和表达,他才表示有点头绪,然后花费1-2个小时变成字数更长更具体的流水账!

写完后,他还表示很痛苦。嗯,我想说,我更痛苦。


写作文,靠的是思维,想孩子写出好作文,要提升他这两种思维能力

2

写作文对很多孩子来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半天憋不出一个字,不知如何下笔,也不知写什么。然后,父母痛苦了,教了无数次,传授不少技巧,但孩子依然没有太大的提升。

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就写得这么好,下笔如有神,自己的孩子却抓耳挠腮,提笔如有千斤重。这是为什么呢?

这与孩子的思维有关!

大家都知道学数学,最重要的是逻辑思维。但学语文呢,需要什么思维?写作文呢?又需要什么思维?


学习语文需要理解,需要结合主观的认识(或者说想象)和情感识别文字内容(比如理解课文内容),需要通过文字描述大脑的形象(比如写作文),这些是靠形象思维来做的。

形象思维是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这个比较难理解,我用钱学森举的例子说明吧。

一块铜片不平,一位钳工老师傅拿起锤子,铛铛几下子就平了,别人就不行。这位钳工师傅能不能把他的经验给你说出个道理来?说不出来。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这不是科学的推理,而是实践的经验。

这位钳工老师傅解决问题的思维,就是形象思维。

小时候我们读一篇课文,读着读着就能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思想,通过他的文字,我们在大脑中能浮现出明确的形象。假若要你说为什么就能理解,很难用自己的话说出口,多数是引用原文。形象思维不能如同逻辑思维那样靠一步步分析推理得出答案


所以,想学好语文,学好作文,形象思维很重要。形象思维强的孩子,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和体验敏感,所以在写作文时,他的文章语言的表现力强,写出来的文字带有美感。有画面感,如同文章开头那群孩子写的。

当然,写作中逻辑思维也很重要。一篇好的作文,不仅有好词好句,写得优美,还要有好的思路和结构,才能让人看得舒服,这就需要逻辑思维。


写作文,靠的是思维,想孩子写出好作文,要提升他这两种思维能力

3

如何提高孩子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让孩子写好作文,不至于言之无物呢?我们可以:

一、让孩子有听故事的渠道。

每天,孩子至少要听到一个生动形象的故事。这个故事可以是现实发生的,也可以是虚构的,但最重要的是听和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的故事,代表故事的细节性很强,画面感强,孩子可以根据内容在大脑中联想起来,联想的形象很清晰。这个比看书的效果好,特别是对年龄稍微小一些的孩子。听,不需要孩子花费太多的时间和额外精力在文字阅读上,孩子只需要在大脑中联想就行。当然,如果孩子是视觉型的,那阅读会好一些。

另外,故事是可以讲现实发生的,也可以是书中虚构的;可以让孩子听录音,也可以我们给他讲。我试过的效果是孩子更喜欢听发生在我们身边,特别是我们父母身上的故事。

给孩子讲故事能很好的促进亲子感情,但很考验我们父母的表演能力和表达能力,需要我们表达有逻辑性,并且生动具体。假若父母觉得太难,那只能换一种方式了。


写作文,靠的是思维,想孩子写出好作文,要提升他这两种思维能力

二、引导孩子完整叙述故事

光听,只能让孩子接受到这个信息,想转化为文字,就需要孩子多说。当孩子在表达的时候,他同时也会在大脑中浮现出清晰的形象。

还记得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光吗?那时候他叽叽喳喳的,老爱与我们分享各种事,只是那时他的词汇积累不够,表达逻辑性也不强。

这也与我们父母跟他表达的方式有关,我们日常与孩子交流,都比较口语化,除了讲故事外,不会有逻辑地跟他讲述一件事。当孩子要写作文了,他就很容易卡壳了。

所以,我们要告诉他如何完整地叙述一个故事,无论这个故事是发生在他身上的还是他看到的。父母都知道写作六要素吧,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刚开始叙述故事时,可以让孩子按照六要素来讲,这样不但让孩子讲得清楚,也有逻辑性。

当孩子熟悉后,能很清楚讲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就不用硬性的要求他按照六要素来讲了,可以让他尝试模仿书中优秀故事的套路来表达,体会别人是如何优秀的表达一个故事。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用他人的角度来讲述同一个故事。例如故事是发生在他身上的,但如果作为一名旁观者,一个路人,那他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呢?他看到的故事又是怎么样发生的?怎么样的走向?经过这样训练的孩子,会有很大的收益。当然,这比较适合年龄大一点的孩子,最好是在四年级以上。

年龄小一点的孩子,可以用另外一个方法:对于同一件事物,调用多种器官,体会不同器官带来的感受。这也是情商训练中经常做的。

例如分别倒一杯醋、一杯酱油、一杯可乐到三个杯子里,让孩子分别用眼睛、鼻子、舌头这三种器官来感受一下同一种液体的不同之处和三种液体之间的不同之处,并准确描述出来。注意,当孩子用舌头尝饮料的时候,要遮住他的眼睛和捏住鼻子,只让他用一种感官感受。这样可以增强他的感受,仔细体验到不同。


写作文,靠的是思维,想孩子写出好作文,要提升他这两种思维能力

三、培养孩子有总结的习惯,有自己的观点

以前,老师给我们上课评价一篇文章的结尾时,总说:“结尾点题,并且巧妙地深化主题。”相信各位父母对此都不陌生吧。

当我们做阅读理解时,常常要求写出中心思想,而这中心思想,总能在结尾找到。

当孩子刚接触写作,都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没有一个中心思想,说的好听就是灵动、不拘一格,说的不好听就是不知所云。所以,想写好作文,首先要有中心思想,然后围绕中心思想来表达。

当孩子阅读完一本书或者听完故事之后,我们要引导他总结这本书的内容,并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问下他这本书讲了什么(可以按六要素来叙述)?可以讲讲你喜欢里面哪些人物,哪句话,为什么?假若你是这个人物,你会按他的想法去做吗?

优秀的作文都是有自己独特的观点,自己的想法,这是作文的灵魂,一切都是围绕它展开的。平时引导孩子总结和表达,就是提升孩子这方面的能力,并且慢慢学会如何写出个好结尾。

别以为写作文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他涉及到孩子大脑最重要的两种思维方式。为什么我们辅导孩子作文总没有效果呢?就是因为他这两种思维方式不够好。所以,与其教孩子各种写作技巧,花费口舌长篇大论,还不如注重提升孩子的这两种思维能力。

育儿路上,总不平坦,迷茫、焦虑、沮丧、烦躁围绕着我们。在博沃思家庭教育微信公众号,博沃思定时分享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实用方法,还有微课,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