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錢幣的演變!

古泉物語

中國古錢幣大致梳理

聽說一元錢要硬幣化了,看來離售貨機前大把大把撒幣的日子也不遠了。今天我們看一看古錢幣發展演變的大概過程,從商朝到清朝有哪些重要幣種。

1

漫長的形成期

貨幣產生以前,交易極不方便。最早實行物物交換,交換中缺乏價值標準,不能盡如人意,於是以某種實物為交換媒介與貴賤標尺的現象開始在小範圍萌生,由此出現了一般等價物。之後在各個小群體中公認的一般等價物發生“兼併”,贏得共識的“勝者”就形成了初期的貨幣。

古錢幣的演變!

貝幣

《漢書·食貨志》載:“貨寶於金,利於刀,流於泉,佈於布,束於帛。”以實物衡量價值,牛、羊、豬等牲畜不能分割,五穀易腐,珠玉太少,刀鏟笨重,故人們看中了海貝這一類產品。在琳琅滿目的海貝之中,也只有貨貝成為普遍使用的早期貨幣。產自海濱的貨貝成為在內陸也能流通的貨幣,足可見古代貿易與族群交流的程度之深。此外,貝字在漢字偏旁中成為經濟活動的標誌(如:財賬販購贈賭貨貪賈賽寶賣)也說明貝幣的出現不會晚於漢字。

2

先秦貨幣:多樣而混亂

貨貝成為了早期廣泛通行的貨幣,但是由於數量稀少、耗損較明顯,所以之後流行用更為易得且耐磨的青銅仿鑄銅貝,甚至還出現金貝、銀貝、綠松貝、鎏金銅貝等罕見幣種。

古錢幣的演變!

商代銅貝——最早的金屬貨幣

戰國時代,諸侯割據,各國文化風俗迥異,經濟獨立管理,錢幣上也是各家混戰,形成四大體系:布幣、刀幣、圜錢、蟻鼻錢。

古錢幣的演變!

戰國貨幣地圖

布幣分佈於三晉(韓趙魏)兩週地區,造型來源於農具。布字是鎛(Bó)字的通假字。鎛有兩個意思,一種是大鐘(在編鐘架上排在最下層),一種是農具,治水的大禹就有同款(不要問我中間缺一塊是要搞咩)。布幣就是從作為農具的鎛發展而來的。

古錢幣的演變!

布幣(幣面文字:安陽)

大禹治水雕像

齊國和燕國則開發了新的造型,刀幣。它的外形仿自錯刀或削。錯刀在古代作為文具,用於刪刮簡牘上的錯字,作為工具,則廣泛應用於生產生活。刀幣在燕齊形成後又影響到了趙國、中山國等地。傳入新大陸美利堅後演化為美刀。

各式刀幣

楚國是戰國七雄中唯一的南方國家,在戰國中原人心中簡直是非主流般的存在。楚國典型貨幣為鬼臉錢,形如銅貝,其錢文種類很多,最常見的是這種鬼臉狀形態(有將其釋作“咒”的說法),這副萌萌噠表情完全可以加入暴走表情包了好吧(╯‵□′)╯︵┴─┴。

鬼臉錢(蟻鼻錢)

楚國還有一種“貴族特供”的黃金鑄幣——郢爰,是中國已發現最早的黃金貨幣,郢爰猶如金箔包裝的巧克力,而且還是經典懷舊款。

郢爰(yǐngyuán)

圜錢通行秦魏兩國,多為圓孔,之後在秦國演化出方孔,以便利性優勢引領了後世風潮,推測其造型取自紡輪,或模仿玉璧鑄成。早期工藝上在今天看來並不複雜,不過是一個有字的螺絲墊片而已,之後出現了郭(即幣緣的一道突起),銘文上。半兩錢並非由大名鼎鼎的手辦狂魔秦始皇首發,而是由秦惠文王發行的,秦國從大爭之世謀得天下,也使孔方兄隨之流遍九州。

古錢幣的演變!

半兩

古錢幣的演變!

圜錢

3

長壽的五銖

漢初沿用半兩錢,同時也為了刺激經濟下放鑄幣權,一時私鑄成風,刺激了經濟,也引起了通脹。武帝在元狩五年發行統一的新幣五銖錢,並在元鼎二年收回地方和私人鑄幣權,才防止了又一次的劣幣大橫行。五銖在宣帝時走上工藝頂峰,宣帝五銖也就成為了漢五銖的代表。

古錢幣的演變!

五銖

五銖錢在初期“重如其文”,但在後來卻變成重不足文。五銖錢卻沒有五銖重,就好比你買的“500型”鞭炮絕沒500響和“300張”抽紙必不足280張一樣。不同於商販缺斤短兩的把戲,古代政府用這種方法填補府庫的虧空,尤其是在戰時。五銖錢在後期又經歷了民間的私鑄,像綖環五銖、剪輪五銖這種勤sàng儉xīn節bìng約kuáng的用錢典型,真真讓我們見識了什麼叫一分錢掰成兩半花。

古錢幣的演變!

漢初私鑄劣幣

截至廢除之前,五銖錢鑄造流通了七百多年,影響廣泛,甚至傳播到了西域,如龜茲五銖。

在五銖發展過程中,曾出現過官方對五銖的否定,如王莽推行的幣制改革。

古錢幣的演變!

新莽貨布

有“穿越改革家”之稱的王莽,在中國古代幣制改革中的套路恐怕是最高深的,他發佈了一刀平五千、大泉五十、大布黃千、貨布、銀貨、龜寶等等五花八門的幣種,不乏已被淘汰兩個世紀以上的先秦幣種,但總歸都是以小易大,以輕換重,把更多的五銖倒回國庫,只會加劇通脹的惡性循環和吸引更多“刁民”參加私鑄而已。

古錢幣的演變!

錯金一刀平五千

另外像劉皇叔也在蜀國鑄造過名為“直百五銖”的虛值大錢來變相斂財這種事我會輕易說給你嗎?"( ̄_, ̄ )"

4

通寶錢時代

開元通寶由唐高祖李淵頒行,重五銖,錢文由歐陽詢書寫,發行於唐初武德四年(621),也就是李世民圍攻王世充,十三棍僧救唐王這一年。正如“開元”所指,開元通寶正式結束了五銖錢的流通,開啟了古代貨幣的新紀元,其發行貫穿唐代始終,從此,中國的幣制正式脫離以重量為名的銖兩體系而發展為通寶幣制,成為唐以後歷朝的鑄幣標準,沿襲近1300年。但在安史之亂後,乾元重寶這種虛值大錢的發行,著實狠狠地砸了開元通寶的招牌,給戰亂摧殘後的唐王朝經濟又灌下一劑斷腸散。

古錢幣的演變!

開元通寶

古錢幣的演變!

金質開元通寶,“限量發行,王侯專屬”

宋代的代表錢幣可舉徽宗的御書錢(皇帝手書錢文),如大觀通寶、崇寧通寶精緻而又大氣,錢文字體纖秀,氣韻貫通,是當時宋徽宗趙佶新創的瘦金體。北宋對書法的推崇直接表現在鑄錢上,除了御書特徵外,還有三體書錢(跟三體人沒有任何關係),比如至道元寶、淳化元寶,分別有宋太宗的真書(楷書)、草書、行書三種版本。宋代在經濟上的繁榮和對周邊的頻繁交流,使得中原貨幣更多的影響到了少數民族政權,如西夏、遼、金、蒙古等,他們的鑄幣也在仿造中原的形制。

古錢幣的演變!

崇寧通寶

元代更重視宋朝開始流行的紙鈔,因而在鑄錢上投入不多。明清則在銅錢、紙鈔之外加大了白銀在經濟中的參與度,為白銀帝國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清代晚期引入的西方制幣機在中國推行開來,通行千年的傳統貨幣畫上了句號。

古錢幣的演變!

光緒通寶

古錢幣的演變!

光緒銀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