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乡不惮登台远,埋恨唯嫌起冢低——历史上最早的和亲悲剧

望乡不惮登台远,埋恨唯嫌起冢低——历史上最早的和亲悲剧

春秋时期,吴王阖闾自从在大臣伍子胥的辅佐下打败楚国之后,一时威震中原,邻国震恐。吴王想起以前越国伐吴之恨,便想出兵越国,以报当年伐吴之仇。正在这时,却突然听说齐国和刚被自己打败的楚国交好了。吴王顿时大怒,对大臣说道:“齐、楚通好,这是我国北方一个很大的忧患!”便想发兵先攻打齐国,然后再攻越国。可是攻打齐国总得找一个理由吧?大臣伍子胥对吴王阖闾进言道:“两国交聘,这本来是邻国之间的常事,况且他也未必敢助楚害吴,这样兴兵攻打是不合适的。现在我们太子的元妃已经死了,太子还没有继室,听说齐景公最小的女儿美艳无双,何不求婚于齐国,如果齐国不从,再发兵攻打也不晚。”吴王听后,便派了一名官员到齐国为太子波求婚。

这时的齐景公已经年老,早已没有了以前的雄心壮志,只想着安逸享乐。他还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少姜,不仅聪明可爱而且貌美如花,齐景公视为掌上明珠,怜爱无比。收到吴国太子求婚的贴子以后,齐景公实在不忍让娇弱可爱的小女儿嫁到遥远的吴国去,无奈朝无良臣,边无良将,一旦拒绝吴国,必将兴师来伐,就会受到楚国那样的祸患。大臣也纷纷劝齐景公答应吴国的求婚要求,以免激怒吴国。齐景公无奈之下,只好许婚。临别,对送行的大夫淳淳嘱咐:“这是寡人的爱女,请吴王务必要善待与她。”说着不觉涕泪交流。他亲自扶爱女登上车子,并送到南门外很远才怏怏而返。而少姜早已哭成了泪人一般。

少姜到了吴国和太子波成婚之后,一心只想念父母,整日以泪洗面。太子波见到少姜以后竟然对她情有独钟,对少姜再三抚慰,可她仍然哀痛不止,终于抑郁成疾。吴王也很怜惜这个娇弱美丽的儿媳,为了宽慰她的心情,便改造北门城楼,高达九层,取名叫做望齐门,令太子波和少姜夫妇每天登楼远望。少姜登上城楼,凭栏远眺,唯见天地茫茫,烟波浩渺,悲哀更甚,其病转增。临死前嘱托太子波说:“听说虞山之巅可以看见东海,我死后请将我葬在此处,倘若魂魄有知,说不定还能望见齐国。”说完便溘然而逝。太子奏知吴王,依少姜生前之意,将她葬在虞山之上。太子想念妻子少姜,不久也得病而死。后人有《齐女坟》一诗写的就是少姜想念家乡父母的故事。诗的内容是:“南风初劲北风微,争长诸姬复娶齐。越境定须千两送,半途应拭万行啼。望乡不惮登台远,埋恨唯嫌起冢低。蔓草垂垂犹泣露,倩谁滴向故乡泥?”后来还有多位诗人写下有关齐女的诗篇,摘录几首供大家欣赏。

过 海 虞

[明]沈 玄

吴下琴川古有名,放歌落日偶经行。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人城。

齐女墓荒秋草色,言公家在旧琴声。

我来正值中秋夜,一路哦诗看月明

吊齐女墓

明代:谢肃

远嫁悲金屋,长归托翠岑。当时女吴泣,万古望齐心。

夜月青蛾细,春花玉色深。吾将适东海,抚事一沉吟。

齐女墓

元代:郑东

突死孤坟在,千年恨尚新。荆蛮非偶国,盘瓠愧吾人。

踯躅春啼血,狐狸夜得邻。营丘无霸业,吴沼更伤神。

齐女墓(明·姚宗仪)

虞山秀色可餐松,齐女当年葬此中。枯骨终为吴地鬼,招魂岂复到山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