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疑答惑」關於申論幾個關鍵問題的解答之一,明晰備考方向!

「解疑答惑」關於申論幾個關鍵問題的解答之一,明晰備考方向!


一、申論寫作的幾個認知性問題

(一)積累素材是不是看新聞就可以?

錯。雖然上岸的朋友都會告訴你們要關注時事熱點,有多少人真正研看過並看明白了呢?

新聞,是單純的敘述事件;申論,需要體現你的思考和洞見。新聞與申論相比層次是非常淺的,這決定了你如果只看新聞寫申論引用的素材也會非常膚淺和混亂。因為在你的思維中只有事例而缺乏分析,更難有總結和提升。所以,只看新聞拯救不了你的素材危機。

(二)請問《人民日報》評論這類的時事熱點裡的語言表達方式可以學習嗎?

寫評論要關注人民日報嗎?首先答案是肯定的。

只是,《人民日報》的文章我認為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具有很強的政論色彩。目的是為國家發聲,這類稿子成稿嚴謹、站位高、理論性強,但是你寫出來肯定不會得高分,因為會被閱卷老師認為是喊口號和華而不實。一般情況下,申論新手總喜歡寫這類文章。在他們的整篇文章中我們看不到例證、引用、思考的內容,而是一系列語言結構單一、內容單一的平鋪直敘,動輒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偉大中國夢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缺失切身的思考。一類以《人民日報》第五版時評文章為代表的評論文章。這類稿子非常值得學習,因為當你研究他們寫作思路時,會發現大部分稿子的文章結構和脈絡非常清晰,這也是你學習申論首先而且必須掌握的。比如說,有的按照破題-分論-總結;有的按照破題-分析原因(影響)-分析本質-對策(分論)-總結的思路進行寫作,條理非常清晰。

網上到處是《人民日報》年度合集,當你拿到厚厚千頁的資料就會真正體會無從下手的滋味。學習《人民日報》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而是將重點放在千字的小稿件上仔細推敲打磨。在寫作時,切入點必須帶有自己強烈的主觀色彩,並讓文章飽蘸激情。

(三)挖掘亮點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

所謂萬法歸宗,學習申論也是這樣,你要找出規律並恰如其分的運用它。不過現在市面上流行的很多諸如“萬能八條”已經落伍,因為已經爛大街了。我們真正學習的,是通過一個可行性模板,將萬能的東西變為自己的東西來用,而不是完全拿過來照抄。否則就是魯迅先生說的拿來主義而不是自己的東西,自然也失去了本來的價值。

例:在闡述從嚴治黨時,需要引用谷文昌案例。

一般寫作手法:我們要做谷文昌式的好乾部。

你的寫法:當福建東山縣委書記谷文昌面對滿目黃沙仰天而嘆,發出“如果我不能制服風沙,就讓風沙將我掩埋的”的怒吼。我們常說要從嚴治黨,嚴在何處?嚴的目的又是什麼?黨的旗幟如何昂揚起不朽的精神?那些在困境中挺立的人,在崗位上執著於群眾呼聲的人,那些奔走於貧瘠之地而竭盡全力渴求用一己之力而讓群眾“富樂小康”的人,給我們樹起了從嚴治黨的榜樣。

(四)總而言之,申論怎樣高效複習呢?

1.小題分為兩類:一類是注重公文寫作,需要你掌握公文寫作的基本格式,這也是我們接下來首先要講的內容;一類重在從材料中找答案,高分在總結。具體說來,文中給你很大的信息量,但是要求你不能簡單的羅列,而是總結、提升、昇華。第二類建議在練習的時候:

第一,注意掌握總結性的文字,提升檔次。注意分析內外因、主客觀因素等;

第二,分析問題緊扣材料。很多考生要麼在材料中找不出思路,要麼根據自己的複習,不結合材料,這都是大忌。

2.大作文。大作文重在平時積累,但快速提分策略建議:

第一,擬題。題目要起的一針見血,建議平時練習的時候掌握幾個句式,看別人的擬題方式,有疊字法、因果關係法、化用、諺語方法等。

第二,開篇。一般是古語+分析;直接陳述+鮮明觀點;強勢引入等。

第三,文章框架。很多考生一看要求,一般申論要求是乾癟癟的,很多人就蒙了,所以在框架上搭建不好,對仗也用的不到位。還是建議一定掌握幾個常用套路。具體見第三問的回答。

第四,結尾。建議準備一點名言。同時不要口號喊的過大,做到沉穩務實,大氣悠長。

(五)申論作文是否可以背模板?

相信很多人在參加寫作類考試的時候都會遇到模板的問題,比如“萬能八條”,比如背熟多少篇範文。的確,有時候模板能套上,但多數時候面臨著兩個硬傷:一是重複性。模板就那麼多,如果大家都背了,那出來的文章就是千篇一律的“八股文”,顯然是不會得到高分的,還可能引起閱卷老師的反感。二是狹隘性。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申論考試的內容千變萬化,豈是幾個模板能夠涵蓋的?強用模板只能是削足適履,偷雞不成蝕把米。所以,千萬不要妄圖靠背誦幾個模板就能解決全部申論難題。

不要輕信模板,但是可以批判性接受一點好的觀點和方法。有句話叫“天下文章一大抄”,抄有一定的道理,你可以

抄別人行文結構,但是內容必須得是自己思考的,有自己的思想。思想就是生命力,也是生產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