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推手话五行

天下武术是一家,虽然门类很多,特点不同,但理为一贯。任何拳术都讲究动静分明,刚柔相济,虚实显隐,阴阳转换。推手和盘架子是太极拳一个整体的两个部分。盘架子为体,推手为用。太极拳又名十三势拳。《张三丰太极遗论》中指出:“十三势者,掤、捋、挤、按(四正)、採、挒、肘、靠(四隅),此为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水、火、木、金、土),此五行也。近代著名武术实战家、我的师爷王培生先生说:“‘头顶太极,怀抱八卦,脚踩五行’应该是太极拳的庐山真面目。”说明太极拳符合周易八卦、五行生克之理。

诀曰:“掤捋挤按四方正,採挒肘靠斜角成,乾坤震兑乃八卦,进退顾盼定五行。”我们知道,八法体现于上肢,五行是指底盘的功夫。其根在脚,根固枝荣。“由脚而腿而腰总需完整一气,节节贯串。”弓步要弓的够度,坐步要坐得扎实。脚打踩意不落空(承重脚),消息全凭后足蹬(后虚脚)。“有不得机不得势处,必于腰腿求之”。“进在云手,退在转肱,顾在三前,盼在七星,定在有隙,中在得横。”这些都告诉我们:底盘不牢,地动山摇。学习阴阳哲理,练好五行步法,尤为重要。现将自己对五行理法的肤浅认识分述如下,敬请指正:

一、进步:前进之谓,由弓步势向前迈一步,再向前移动重心成另一弓步势所产生的位移。前进象水流即舟行。在卦为坎,坎中满,外虚而内实。中爻表示阳气充足,上爻表示神气虚灵,下爻表示稳定有隙。神虚灵而腿轻灵。水进而润下,滴水穿石,无孔不入。进为攻、为阳、为吐、为合、为发放,曰瞻前。前进时两眼平远视,意想会阴穴,掤劲自生,身体自动旋转前进。就是中定其身,脚踏中门往里钻,沾粘连随,随曲就伸,应敌变化示神奇。

坎为水,方位正北。对应人体穴位:会阴,属肾经。“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肾主骨、藏精、生血生髓,是元气的仓库,主气的运化。气血畅人体壮,元气足百病除。练功时要开天门、闭地户,气沉丹田、松腰敛臀,达到最大限度的放松。两肾就像太极图的阴阳鱼,随着腰腿的变化而相互按摩、相互作用产生动能,使肾水蒸腾,唾满而滋润全身。阳气由督脉上升,阴气由任脉下降;效法天地,子午流转,心肾相交;精气神足,永不亏损。

水为生命之源。自然生态与生命机体都离不开水,没有水就没有人类的一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水泛滥成灾,会给人类造成严重威胁。所以,坎有险意,必须慎用;善治善用,合理调剂,才能益于人生;否则,跌入水中那是相当的危险。

二、退步:后退之意,与前进相反。在卦为离,离中虚,内虚而外实,卦象阳抱阴,中爻阴虚,象两只眼睛,明亮而有神。上爻、下爻为阳强,刚劲而稳定,说明退中含虚,后中有隙。“退一步海阔天空”,退步不是败步,而是战略转移,是卸步中的技击。如:退步捋,就是化解对方的攻势,引进落空,破坏对方平衡。退为阴、为化、为吞、为开、为收。退步时,意想祖窍穴,目光由前转为侧下视,身体会自动旋转后退,周身协调,从而达到战略转移之目的目的。

离为火,方位正南,对应人体穴位:祖窍,属心经。“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通调全身之经脉,主血藏神,在志为喜。“抽坎添离,子午流转”,把心火降下去,把肾水蒸腾上来,就是立鼎炼丹,水火既济大吉。在推手时,要排除杂念,沉着应对。心静了,身心才能放松,松透了才能反应灵敏,及时觉察对方的心理反应,提前做出相应对策,人不动,我不动,人若动,我意已入人之骨里。“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以最小的付出,达到最大的打击目的。

心静,不是什么都不想,而是以一念代万念。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窍润身,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从而达到养脑、养心之目的。心静体松,气血才能流注,营养四梢[毛发为血梢,舌为肉梢,牙为骨梢,指(趾)甲为筋梢],身心康健,形成良性循环。火生土,心养脾,脾胃和,身体壮。所以调理心经是长寿之本。

火性上燃,外实内虚,一旦发作,可不得了。所以,推手时要稳定情绪,泰然处之,避免生气上火,才有舒适可言。火易善用,不要玩火自焚。离火为明,我们要像鹰的眼睛,明亮而有神,明事理而面面顾到,不要看走了眼,而自作自受。

三、左顾:为左顾步,左旋而顾三前。左顾步可进可退、可攻可守;进为左弓步,退为左坐步。不论弓步坐步,都必须顾好自己的三前(眼前、手前、足前),以防对方的攻击。三前寓意三星,三星高照为大吉。在向左弓步转换时,意想夹脊找前脚,身体会自动旋转向前。在洛书里,三位于东方,属木,有生发之意;木曰曲直,能曲能伸,曲可化,直可攻。对应人体穴位:夹脊,属肝经。“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像大将军,深谋远虑,蕴藏生机,统摄全身,主筋藏魂。筋长一寸,力长百斤。左顾步有利于肝脏养护。

左顾为震 ,震仰盂,震为雷。一阳在下,初生慎始,后劲十足。二阴在上,说明困难重重,要想成功,应小心从之,必有雷震之举。震,在下为地动,在上为雷震;春雷一响,万物复苏,只要善用,前途光明。

四、右盼:为右盼步,右旋而盼七星。右盼步可进可退,可攻可守。进为右弓步,退为右坐步。不论弓步、坐步,都必须盼住七星。七星即北斗星,对应于人体的七个部位:头、肩、肘、手、胯、膝、足。延伸为7个穴位,如:百会为紫薇星不动,左肩井、左曲池、左劳宫(此四星成漏斗状,为勺子头),对应于右环跳、右阳陵、右涌泉(为勺子把),左右相合成七星之势,反之同理。推手时注意7个部位不受侵犯,方可平安。当然也可用该7个部位攻击对方。推手开始前,双方右手相搭,左手扶着对方右肘,从左右方向看去,双方都是七星之势。

七星源于易理,在洛书里七居正西,五行为金。对应人体穴位:膻中穴,属肺经。在向右弓步转换时,眼往前看,意注膻中,身体会自动旋转向前。右盼属金,为肺。“肺者,相府之官,治节出焉”,为五脏之华盖,司呼吸、主皮毛,通调全身之气。《黄帝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真气内存,邪不可干”。养肺即养颜,要想美丽动人、健康长寿,养肺之为要。

右盼在卦为兑,兑上缺,一阴缚二阳。兑为悦,一阴在上,象两只笑眼享受秋收的喜悦,且内外皆喜;二阳在下为阳强,柔悦不失内刚,能亨通畅达,只要善其身,小心从之,盼好七星,定能无危而安。肺金为秋,万物收敛,有肃杀之气。定要金利善用。

太极推手采用逆势腹式呼吸,又叫拳势呼吸、丹田呼吸、踵呼吸。所谓“呼吸”只是一个形容,不单指肺的呼吸。拳势呼吸是以丹田运化为中心,以腰腹运动为主体,以气血畅通为要旨,全身各部都参与,且有一定规律的开合运动。拳势呼吸好比是一个大风箱:吸势,意想命门吸丹田,全身之气血由四梢集聚丹田,在用为收、为吞、为阴、为化、如开弓;呼势,意想命门催丹田,气血由丹田输布至四梢,周身有膨胀感(全身的汗毛孔都要敞开与大气相通),在用为发、为吐、为阳、为攻、如放箭。这样一吸一呼为一息。“呼吸”使周身气血像大海的潮水,随着拳势动作而开合鼓荡,横膈膜行程增加,肺活量扩大,五脏六腑得到充分的按摩,周天流转,吐故纳新,各部器官都得以滋养。若不能配合丹田呼吸就不叫太极拳。有很多老拳师高寿而鹤发童颜,得益于拳势呼吸。

五、中定:为桩步。表示中正而稳定。中定之功,就是守中、用中,破坏对方的中。所谓坐如钟,站如松,植地生根。拳论有“尾闾中正神贯顶,上下相随人难进”“命意源头在腰隙,开合鼓荡主宰定”“所难中土不离位,退易进难仔细研”。中定为十三式之首,存在于各势之中。推手的每一招势,都必须有良好的定功予以保证,否则五行、八法都不好使。

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不偏之谓中,不倚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吴式太极拳要求中正安舒,轻灵圆活,每一个动作的定势都要形成立柱式或牮柱式身形:百会、会阴与承重脚的涌泉穴成上下一条直线,垂于地平面,与虚腿组成直角三角形;外形中正安舒,内里气血平衡,做到随遇而安;攻防开合,旋转自如。有利于攻防和定功的培植。

怎样才有好的定功呢?

第一、加强桩功意识,生活太极化。桩功生六面劲。行立坐卧练功不辍,一步一桩(定步桩、活步桩,无极桩、浑圆桩,坐步桩、弓步桩、马步桩、独立桩,坐桩、卧桩等)贯彻始终。初学者可根据个人的体质及悟性而定。但顺序的选定很重要,“无极者,太极之母也。”要先练无极桩,否则隔三跳四,效果不佳。

第二、练好太极步,置地生根。功夫有没有,先看一步走;手打三分脚打七。拳诀曰:“能引进落空,便能四两拨千斤;欲要四两拨千斤,先要知己知彼;欲要知己知彼,先要舍已从人;欲要舍己从人,先要得机得势;欲要得机得势,先要周身一家,周身无缺陷;欲要周身无缺陷,先要神气鼓荡,提起精神;欲要提起精神,先要气敛入骨;欲要气敛入骨,先要股前节有力。”股前节有力不但能提高下盘功夫和综合能力,还可以更好地营养膝关节,使之不受伤害,减少或避免了退行性病变,更好地营养骨骼,促骨生髓,髓生血,血养全身,形成良性循环。符合“单腿站立壮五脏,金鸡独立可长生”的养生理论。我的恩师、太极拳名家关振军先生曾发表论著,专门介绍吴式太极拳一步六拍的精要练法,只要按其要求,认真修炼,对健身和定功的培植效果明显,可谓内功秘笈,值得认真体悟。

第三、切磋交流,德艺双馨。每一个人由于性别、年龄、阅历、性格、体质、门类功夫、修炼方法、反应能力、文化修养等因素不同,推手时的特点都会有所区别。要尊师重道,善行天下;以武会友,德义为先。在交流中增进感情,寻找自己的不足,积累经验,以巧补拙,共同精进;实战中才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中定五行为土,土爰稼穡。地大物博,厚德载物。中土不离位,中央管全盘。中定在洛书为五,古人称皇上为“九五至尊”。天阳领而地阴壮,统调八方,稳如磐石,缺土无定功。土为五行之基,缺土难朝元。

中定对应于人体穴位:丹田,属脾经。“脾者,谏议之官,知周出焉”,主运化,统一身之肌,调五脏六腑;脾胃相连,为后天之本,是动力的来源。调理脾胃,能吃能睡,身体舒服,干活不累。一行一动皆有意,举手投足全调理;“丹田炼就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行功时意守丹田稳如泰山。中定之功有利于脾胃的养护。

心会:1.天地是大宇宙,人体是小宇宙,推手修炼二人相搭形成一个太极球(俯瞰),天人合一,公转带自转,旋转自如,轻灵圆活;相互按摩加自我按摩,五脏六腑都得到了充分的调理,周身经络得以有效的疏通;抽坎填离,周天流转,吐故纳新,精足神旺,有效抵御七情六欲的侵袭;身心双修,百病不生;有利于健脑益智,延年益寿,此为内修。2.根据五行生克之理(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五行步可以变换出:进步、退步,金步、木步,弓步、坐步,跟步、垫步,盖步、歇步,绕步、闪步,胯虚步、独立步、鹤行步、倒插步等等,统称九宫步,变化多端,轻灵圆活,攻防自如,以立于不败之地。

身形腰顶岂可无,缺一何必费功夫,舍其真理终何极,十年数载也糊涂。练功要先明理,明理而得法。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会练会养是真功。总之“一提阴跷步自轻,足踏五行身自灵。掌势按八卦,遁行在九宫,迎敌找生克,拳精在用灵”。五行步为推手之根,之为要。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