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推手話五行

天下武術是一家,雖然門類很多,特點不同,但理為一貫。任何拳術都講究動靜分明,剛柔相濟,虛實顯隱,陰陽轉換。推手和盤架子是太極拳一個整體的兩個部分。盤架子為體,推手為用。太極拳又名十三勢拳。《張三丰太極遺論》中指出:“十三勢者,掤、捋、擠、按(四正)、採、挒、肘、靠(四隅),此為八卦也;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水、火、木、金、土),此五行也。近代著名武術實戰家、我的師爺王培生先生說:“‘頭頂太極,懷抱八卦,腳踩五行’應該是太極拳的廬山真面目。”說明太極拳符合周易八卦、五行生剋之理。

訣曰:“掤捋擠按四方正,採挒肘靠斜角成,乾坤震兌乃八卦,進退顧盼定五行。”我們知道,八法體現於上肢,五行是指底盤的功夫。其根在腳,根固枝榮。“由腳而腿而腰總需完整一氣,節節貫串。”弓步要弓的夠度,坐步要坐得紮實。腳打踩意不落空(承重腳),消息全憑後足蹬(後虛腳)。“有不得機不得勢處,必於腰腿求之”。“進在雲手,退在轉肱,顧在三前,盼在七星,定在有隙,中在得橫。”這些都告訴我們:底盤不牢,地動山搖。學習陰陽哲理,練好五行步法,尤為重要。現將自己對五行理法的膚淺認識分述如下,敬請指正:

一、進步:前進之謂,由弓步勢向前邁一步,再向前移動重心成另一弓步勢所產生的位移。前進象水流即舟行。在卦為坎,坎中滿,外虛而內實。中爻表示陽氣充足,上爻表示神氣虛靈,下爻表示穩定有隙。神虛靈而腿輕靈。水進而潤下,滴水穿石,無孔不入。進為攻、為陽、為吐、為合、為發放,曰瞻前。前進時兩眼平遠視,意想會陰穴,掤勁自生,身體自動旋轉前進。就是中定其身,腳踏中門往裡鑽,沾粘連隨,隨曲就伸,應敵變化示神奇。

坎為水,方位正北。對應人體穴位:會陰,屬腎經。“腎者,作強之官,技巧出焉”,腎主骨、藏精、生血生髓,是元氣的倉庫,主氣的運化。氣血暢人體壯,元氣足百病除。練功時要開天門、閉地戶,氣沉丹田、松腰斂臀,達到最大限度的放鬆。兩腎就像太極圖的陰陽魚,隨著腰腿的變化而相互按摩、相互作用產生動能,使腎水蒸騰,唾滿而滋潤全身。陽氣由督脈上升,陰氣由任脈下降;效法天地,子午流轉,心腎相交;精氣神足,永不虧損。

水為生命之源。自然生態與生命機體都離不開水,沒有水就沒有人類的一切。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如果水氾濫成災,會給人類造成嚴重威脅。所以,坎有險意,必須慎用;善治善用,合理調劑,才能益於人生;否則,跌入水中那是相當的危險。

二、退步:後退之意,與前進相反。在卦為離,離中虛,內虛而外實,卦象陽抱陰,中爻陰虛,象兩隻眼睛,明亮而有神。上爻、下爻為陽強,剛勁而穩定,說明退中含虛,後中有隙。“退一步海闊天空”,退步不是敗步,而是戰略轉移,是卸步中的技擊。如:退步捋,就是化解對方的攻勢,引進落空,破壞對方平衡。退為陰、為化、為吞、為開、為收。退步時,意想祖竅穴,目光由前轉為側下視,身體會自動旋轉後退,周身協調,從而達到戰略轉移之目的目的。

離為火,方位正南,對應人體穴位:祖竅,屬心經。“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通調全身之經脈,主血藏神,在志為喜。“抽坎添離,子午流轉”,把心火降下去,把腎水蒸騰上來,就是立鼎煉丹,水火既濟大吉。在推手時,要排除雜念,沉著應對。心靜了,身心才能放鬆,松透了才能反應靈敏,及時覺察對方的心理反應,提前做出相應對策,人不動,我不動,人若動,我意已入人之骨裡。“人不知我,我獨知人”,以最小的付出,達到最大的打擊目的。

心靜,不是什麼都不想,而是以一念代萬念。以心行意、以意導氣、以竅潤身,讓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從而達到養腦、養心之目的。心靜體松,氣血才能流注,營養四梢[毛髮為血梢,舌為肉梢,牙為骨梢,指(趾)甲為筋梢],身心康健,形成良性循環。火生土,心養脾,脾胃和,身體壯。所以調理心經是長壽之本。

火性上燃,外實內虛,一旦發作,可不得了。所以,推手時要穩定情緒,泰然處之,避免生氣上火,才有舒適可言。火易善用,不要玩火自焚。離火為明,我們要像鷹的眼睛,明亮而有神,明事理而面面顧到,不要看走了眼,而自作自受。

三、左顧:為左顧步,左旋而顧三前。左顧步可進可退、可攻可守;進為左弓步,退為左坐步。不論弓步坐步,都必須顧好自己的三前(眼前、手前、足前),以防對方的攻擊。三前寓意三星,三星高照為大吉。在向左弓步轉換時,意想夾脊找前腳,身體會自動旋轉向前。在洛書裡,三位於東方,屬木,有生髮之意;木曰曲直,能曲能伸,曲可化,直可攻。對應人體穴位:夾脊,屬肝經。“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像大將軍,深謀遠慮,蘊藏生機,統攝全身,主筋藏魂。筋長一寸,力長百斤。左顧步有利於肝臟養護。

左顧為震 ,震仰盂,震為雷。一陽在下,初生慎始,後勁十足。二陰在上,說明困難重重,要想成功,應小心從之,必有雷震之舉。震,在下為地動,在上為雷震;春雷一響,萬物復甦,只要善用,前途光明。

四、右盼:為右盼步,右旋而盼七星。右盼步可進可退,可攻可守。進為右弓步,退為右坐步。不論弓步、坐步,都必須盼住七星。七星即北斗星,對應於人體的七個部位:頭、肩、肘、手、胯、膝、足。延伸為7個穴位,如:百會為紫薇星不動,左肩井、左曲池、左勞宮(此四星成漏斗狀,為勺子頭),對應於右環跳、右陽陵、右湧泉(為勺子把),左右相合成七星之勢,反之同理。推手時注意7個部位不受侵犯,方可平安。當然也可用該7個部位攻擊對方。推手開始前,雙方右手相搭,左手扶著對方右肘,從左右方向看去,雙方都是七星之勢。

七星源於易理,在洛書裡七居正西,五行為金。對應人體穴位:膻中穴,屬肺經。在向右弓步轉換時,眼往前看,意注膻中,身體會自動旋轉向前。右盼屬金,為肺。“肺者,相府之官,治節出焉”,為五臟之華蓋,司呼吸、主皮毛,通調全身之氣。《黃帝內經》雲:“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真氣內存,邪不可幹”。養肺即養顏,要想美麗動人、健康長壽,養肺之為要。

右盼在卦為兌,兌上缺,一陰縛二陽。兌為悅,一陰在上,象兩隻笑眼享受秋收的喜悅,且內外皆喜;二陽在下為陽強,柔悅不失內剛,能亨通暢達,只要善其身,小心從之,盼好七星,定能無危而安。肺金為秋,萬物收斂,有肅殺之氣。定要金利善用。

太極推手採用逆勢腹式呼吸,又叫拳勢呼吸、丹田呼吸、踵呼吸。所謂“呼吸”只是一個形容,不單指肺的呼吸。拳勢呼吸是以丹田運化為中心,以腰腹運動為主體,以氣血暢通為要旨,全身各部都參與,且有一定規律的開合運動。拳勢呼吸好比是一個大風箱:吸勢,意想命門吸丹田,全身之氣血由四梢集聚丹田,在用為收、為吞、為陰、為化、如開弓;呼勢,意想命門催丹田,氣血由丹田輸布至四梢,周身有膨脹感(全身的汗毛孔都要敞開與大氣相通),在用為發、為吐、為陽、為攻、如放箭。這樣一吸一呼為一息。“呼吸”使周身氣血像大海的潮水,隨著拳勢動作而開合鼓盪,橫膈膜行程增加,肺活量擴大,五臟六腑得到充分的按摩,周天流轉,吐故納新,各部器官都得以滋養。若不能配合丹田呼吸就不叫太極拳。有很多老拳師高壽而鶴髮童顏,得益於拳勢呼吸。

五、中定:為樁步。表示中正而穩定。中定之功,就是守中、用中,破壞對方的中。所謂坐如鐘,站如松,植地生根。拳論有“尾閭中正神貫頂,上下相隨人難進”“命意源頭在腰隙,開合鼓盪主宰定”“所難中土不離位,退易進難仔細研”。中定為十三式之首,存在於各勢之中。推手的每一招勢,都必須有良好的定功予以保證,否則五行、八法都不好使。

中國人講究中庸之道,“不偏之謂中,不倚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不偏不倚,無過不及。吳式太極拳要求中正安舒,輕靈圓活,每一個動作的定勢都要形成立柱式或牮柱式身形:百會、會陰與承重腳的湧泉穴成上下一條直線,垂於地平面,與虛腿組成直角三角形;外形中正安舒,內裡氣血平衡,做到隨遇而安;攻防開合,旋轉自如。有利於攻防和定功的培植。

怎樣才有好的定功呢?

第一、加強樁功意識,生活太極化。樁功生六面勁。行立坐臥練功不輟,一步一樁(定步樁、活步樁,無極樁、渾圓樁,坐步樁、弓步樁、馬步樁、獨立樁,坐樁、臥樁等)貫徹始終。初學者可根據個人的體質及悟性而定。但順序的選定很重要,“無極者,太極之母也。”要先練無極樁,否則隔三跳四,效果不佳。

第二、練好太極步,置地生根。功夫有沒有,先看一步走;手打三分腳打七。拳訣曰:“能引進落空,便能四兩撥千斤;欲要四兩撥千斤,先要知己知彼;欲要知己知彼,先要舍已從人;欲要捨己從人,先要得機得勢;欲要得機得勢,先要周身一家,周身無缺陷;欲要周身無缺陷,先要神氣鼓盪,提起精神;欲要提起精神,先要氣斂入骨;欲要氣斂入骨,先要股前節有力。”股前節有力不但能提高下盤功夫和綜合能力,還可以更好地營養膝關節,使之不受傷害,減少或避免了退行性病變,更好地營養骨骼,促骨生髓,髓生血,血養全身,形成良性循環。符合“單腿站立壯五臟,金雞獨立可長生”的養生理論。我的恩師、太極拳名家關振軍先生曾發表論著,專門介紹吳式太極拳一步六拍的精要練法,只要按其要求,認真修煉,對健身和定功的培植效果明顯,可謂內功秘笈,值得認真體悟。

第三、切磋交流,德藝雙馨。每一個人由於性別、年齡、閱歷、性格、體質、門類功夫、修煉方法、反應能力、文化修養等因素不同,推手時的特點都會有所區別。要尊師重道,善行天下;以武會友,德義為先。在交流中增進感情,尋找自己的不足,積累經驗,以巧補拙,共同精進;實戰中才能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中定五行為土,土爰稼穡。地大物博,厚德載物。中土不離位,中央管全盤。中定在洛書為五,古人稱皇上為“九五至尊”。天陽領而地陰壯,統調八方,穩如磐石,缺土無定功。土為五行之基,缺土難朝元。

中定對應於人體穴位:丹田,屬脾經。“脾者,諫議之官,知周出焉”,主運化,統一身之肌,調五臟六腑;脾胃相連,為後天之本,是動力的來源。調理脾胃,能吃能睡,身體舒服,幹活不累。一行一動皆有意,舉手投足全調理;“丹田煉就長命寶,萬兩黃金不與人”行功時意守丹田穩如泰山。中定之功有利於脾胃的養護。

心會:1.天地是大宇宙,人體是小宇宙,推手修煉二人相搭形成一個太極球(俯瞰),天人合一,公轉帶自轉,旋轉自如,輕靈圓活;相互按摩加自我按摩,五臟六腑都得到了充分的調理,周身經絡得以有效的疏通;抽坎填離,周天流轉,吐故納新,精足神旺,有效抵禦七情六慾的侵襲;身心雙修,百病不生;有利於健腦益智,延年益壽,此為內修。2.根據五行生剋之理(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五行步可以變換出:進步、退步,金步、木步,弓步、坐步,跟步、墊步,蓋步、歇步,繞步、閃步,胯虛步、獨立步、鶴行步、倒插步等等,統稱九宮步,變化多端,輕靈圓活,攻防自如,以立於不敗之地。

身形腰頂豈可無,缺一何必費功夫,舍其真理終何極,十年數載也糊塗。練功要先明理,明理而得法。法於陰陽,和於術數;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會練會養是真功。總之“一提陰蹺步自輕,足踏五行身自靈。掌勢按八卦,遁行在九宮,迎敵找生克,拳精在用靈”。五行步為推手之根,之為要。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