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武术教学的应用策略

武术这一体育项目具有独特的民族特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在全面健身以提高身体素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武术对于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德、智、体、美有着积极的影响,在高校普及武术教学既继承了我国传统民族体育项目,又弘扬了中华武术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复兴。

一、激发学生的武术兴趣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双向互动的过程,而武术教学不同于其他理论课的教学,由于学生要亲自学习一招一式,因此学生在武术教学中的参与度要比其他课程高一些。

例如,在整套的武术动作教学中使用音乐教学法,武术动作讲究身心合一、大方连贯和刚柔并济等,而很多学生不懂得掌握动作的节奏和时间长短,往往会因为急于求成而导致动作变形,也就失去了武术的整体风格。这时教师可以根据武术动作的节拍,结合节奏感强、有武术气势的音乐,让学生通过音乐融入武术氛围,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首先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身体健康包括心理和身体健康。积极的学习动机,包括为了身体健康、传承中国优秀体育文化、体会中国武术的内涵和掌握中华武术的基础等,在有益身体健康的同时,具备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武术课的学习兴趣要比学习其他体育项目时浓厚,高校武术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通过树立自身的武术品格和掌握过硬的专业技术,同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体育课氛围中积极学习武术。

二、结合武德文化教学

武术教学不同于普通体育课程。武术是集运动、表演和文化于一体的体育项目。它除了可以健身攻防外,还具备艺术性、观赏性和文化性的特点,也就是说不能简单地将武术教学视为一个体育项目的教学,其背后的文化艺术和内涵也是需要传授给学生的,武术教学与武德文化的结合是武术教学完整体系中必须具备的。

在我国高校开展武术教学,其目标不但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增强学生对中华武术的文化和武德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武术文化是武术的灵魂,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运动的结合。中国武术文化和道德文化是一种精神上的君子文化,其和儒家文化的目标一样,是一种对人生关怀和思想身体的教化。中华武术文化的内涵是秉承厚德自强的原则,弘扬积极进取和刚健自强的民族精神。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武术文化中的宗教文化,抛弃对封建迷信的偏见会发现优良宗教文化在如今对人们的生活有着积极的意义。中华武术文化中的宗教文化强调人伦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族凝聚,其道德品质追求的是不看重钱财、除恶扬善和讲求义气等。这种武德文化对大学生的个人良好品格的形成具有引导作用。

三、游戏武术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游戏教学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游戏教学作为新颖的体育教学模式已引起高校武术教研工作者的重视,其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学生在大学以前很少接触和学习武术,大多数学生的武术学习起点较低,很难一下子接受所学的武术内容,包括肢体方面的协调性有待锻炼。这时如果教学内容和方法太单一或缺乏武术文化熏陶,很容易挫伤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而游戏教学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教学实践证明武术游戏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更简便地学习武术技能,丰富教学模式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武术文化的理解和领会。

游戏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课程要求灵活运用,如可以组织轻松愉快的互动,也可以采用激烈的竞赛方式,让学生在高度集中和刺激中自然掌握武术的技巧,潜移默化中完成学习和教学目标。游戏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挖掘学生的武术学习潜力。游戏教学是让学生身心实际参与到学习中,知识和活动与生活密不可分,也许开始需要教师更多地介入引导,在学生掌握游戏规则后可以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知识去创新游戏,大学生的思想活跃而且有条理,从他们的创意中可以挑选有代表性的推广到教学中,这对于武术的游戏教学来说也是实现了良性循环。

四、结语

目前我国高校武术教学体制和内容尚未完备,在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武术教学质量和发展方向。高校武术教师肩负着传承中国武术和发扬中国武术的重任,我们应该不断探索研究武术教学案例,努力改进教学模式,从而完善高校武术教学体制,有效提高武术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