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廟十哲中唯一的三國人物,他因何入選?

武廟十哲中唯一的三國人物,他因何入選?

在唐朝時期,唐肅宗尊姜太公為武成王,配享武成王廟,並且列古今十大名將在其左右,被稱之為“武廟十哲”, 而三國之中只有一人入選,他就是諸葛亮。

為什麼諸葛亮會在當時受到如此尊敬呢?只因為他對待蜀漢的態度。想當年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深受感動,因此決定出山,把自己的一生都用來輔佐這位明主。兩個人惺惺相惜,諸葛亮制定了一套幫助劉備奪得天下的“隆中對”,也因此劉備按照策略,最終從一個顛沛流離,沒有地盤到三分天下,虎踞荊益。

這裡面離不開諸葛亮的精心策劃,之後關羽被殺,劉備不聽諸葛亮的勸告執意東征,最終蜀漢精銳損失殆盡,面臨著這種困境,諸葛亮受命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諸葛亮接下了這個“爛攤子”,開始重振蜀漢。面對著劉備白帝城託孤時的那句“如其不才,群可取而代之”,諸葛亮一生竭盡全力,報效劉家。

面對著危機四伏的蜀漢,諸葛亮率軍先平定南蠻地區,隨後開始修整,開始北伐,有人會覺得諸葛亮北伐是個錯誤,但是諸葛亮曾經說過魏強漢弱,偏安一偶不是長久之策。只有不斷的強大,敵人才不敢輕視你,也正是因為這樣,諸葛亮開始了北伐,數次北伐,雖然沒有成功拿下雍涼地區,但是也打得魏國西線名將曹真,張郃,司馬懿心驚膽寒,不敢輕易的伐蜀。

之後的諸葛亮因為積勞成疾,而病逝於五丈原,留下的是那句: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羸財,以負陛下。

而在諸葛亮死之後,諸葛亮的兒子和孫子也都是盡忠報國,最終三代人為蜀漢捐軀,也實現了諸葛亮的報先帝之恩,這樣的人物值得唐皇配享入武廟十哲,更值得受我們尊敬。

好了,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要結束了,你們對此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區進行留言討論,感謝大家的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