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节笑话竟成科研项目?

(2008 年3 月 )

近期,高举“网络主权”、“自主可控”、“安全命门”的IPV9再次卷土重来。与以往主打“民族情结”不同,这一次,除了强调自主可控,IPV9还拉来物联网、区块链、数字货币、智慧城市甚至“构建国际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时尚概念,似乎为自己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

日前推进IPv6规模部署专家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中国IPv6产业发展研讨会”,与会专家在研讨IPv6部署工作的同时,对于近年一些出于特别目的,以IPV9为代表的对互联网发展错误的说法进行了明确反击与批判,呼吁科技打假。

长期以来,一些类似的错误言论,已经干扰影响到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对这些错误言论进行批判,去伪存真。下文是2008年的一篇文章,虽然时间过去了10年,但至今读来仍然有力!我们有必要从互联网普及做起,才能扫除各种妖魔鬼怪!

值得注意的是,今天高举IPV9大旗的人,把当时的“IPv9”改为了现在的“IPV9”,把小写的“v”偷偷摸摸改为大写的“V”,想借此撇清并不光彩的历史。然而,IPv9本身就是一个愚人节的笑话。

以下是原文:


IPV9真的能够为中国互联网另辟蹊径吗?

这是《经济参考报网》2008 年1 月23 日的报道:“我国科学家经过近十年艰苦拼搏,研发成功十进制网络技术,以此为基础构建十进制网络体系,建设中国自主掌控并可向全球推广的新一代安全可控信息网络。十进制网络与现有互联网兼容,可向全世界开放使用,是中国自己创建、控制、管理的新一代互联网。中国十进制网络的问世,表明我国现已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互联网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拥有网络资源的所有权和分配权,拥有路由、秘钥控制权及信息监控权,从而从根本上确立中国在新一代互联网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这项科技突破对于我国建立互联网基础设施,制定互联网游戏规则,拥有互联网信息资源,掌握互联网管控权力,彻底改变我国互联网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对于我国推动整个网络经济的大发展,增强我国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持和难得的发展机遇。”

这则新闻读来似乎让人热血沸腾不能自已。以IPv9 和数字域名为组成部分的十进制网络获得如此高的赞誉,是外行的记者堆砌词组,还是这项发明真的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咱们国家在互联网方面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是从事这项研究的工作者们天纵睿智勤奋拼搏,还是又一个“汉芯”出炉了?

别忘了,汉芯当年也获得过如此的评价,却贻笑天下。是民族的脊梁,我们就要呐喊鼓吹;是小丑的伎俩,我们就要揭露批判;是骗子的杰作,我们就要让他在阳光下无以遁形!笔者将在本文中,对IPv9 和十进制网络事件进行深入分析,从技术、经济、动机、政府行为等多个角度剖析其对我国学术界和经济界的影响。

1. IPv9的发源

笔者第一次听说IPv9 还是早在1999 年,当时中国的IPv6 研究还刚刚起步,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和清华大学的IPv6 试验床刚刚接入当时的国际试验床6bone

(现在这个试验床已经退休了),第一个官方的sTLA 地址还在申请当中,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科学院和华为等机构的合作计划还在酝酿。笔者有幸听说了谢建平先生的IPv9 方案,得闻了十进制网络等概念和v9 这个更酷的版本号,也知道了谢建平先生是上海通用化工研究所的所长。笔者当时没有觉得谢建平先生的IPv9 方案有多少新意,甚至也不觉得这是个经过仔细讨论的合理技术方案。但是既然是学术研究,谁都有资格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自己的方案。互联网本身也是开放标准的,大家都遵循提交草稿,众人评议,最后到RFC 这个标准制定的过程。不管是民间创造的还是官方推进的技术,都会被时间证明是否有生命力。

随后的2004 年,笔者在美国报刊上看到了关于IPv9 在中国的报道,维基百科也出现了介绍IPv9 的页面[1]。更有甚者,在IPv9 之外,谢先生又包装了一个数字域名系统,把这两个概念以十进制网络打包一起挂来售卖了。而国际互联网界对这两个概念的反应,大多是不了解,需要继续讨论和观察。TCP 协议的创始人之一Vinton G. Cerf 先生(2004 年计算机图灵奖获得者,目前是Google 公司的互联网首席布道者)当时还在世通公司(MCI Worldcom)担任技术战略副总裁,对IPv9 的报告感到疑惑不解。在2004 他的一封发给中国互联网界一些重要技术人物的邮件中[16],他问道: “这到底是什么?就我所知道的,IANA(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还没有分配IPv9 这个版本号给任何机构。IPv9 不是一个互联网标准。您能否解释IPv9 的动机?我觉得‘控制’根域名服务器这个说法不合适。而‘十进制网络’到底是什么东西?所谓的上海久耀数字网络公司背景是什么?”

而2008 年1 月23 日新华网的报道[2]则让笔者彻底惊呆了。在这篇题为《新闻分析:IPV9 何以成为互联网技术重大创新》的报道中,记者们声称:“十进制互联网技术形成的IPv9 协议,是中国在互联网技术上取得的重大自主创新成果。”报道中还说:“据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课题组介绍,采用十进制算法的IPv9 协议创造性地提出数字域名,并将域名与IP 地址合为一体,解决了数字域名的解析难题。中国既可以运用这一原创性研究成果,不依赖于任何网络体系独立组网,同时也可以与现行的互联网平行组网,现有用户不用更换网络设备即可以实现十进制网络和现用网络之间的互联互通。”且不说这篇漏洞百出的报道是由根本不懂网络技术的记着写就,且不说这个论题是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课题组介绍的(而不是科学技术部门),且不说“域名与IP 地址合为一体”这样的说法在互联网体系结构上有多么站不住脚,就是十进制网络/IPv9 在中国引起如此大的关注,俨然变成中国技术创新这个事实就足够让笔者惊诧莫名。一个没有经过互联网工程技术组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和全球互联网研究者讨论的方案,一种没有经过大规模测试的技术,一份从字面上就不通的草稿,和一些大而无当的宣传,就这么堂而皇之的登上了大雅之堂,开始向世界亮相了?这到底是中国的创新,还是骗子的杰作?笔者希望,这不要是皇帝的新衣。如果是皇帝的新衣,也最好只有谢建平先生一个穿着,不要让我们国家的权威机构也穿着这件新衣亮相。请看笔者的详细分析。

2. 什么是十进制网络、IPv9 和数字域名

首先我们从技术上先来具体看看十进制网络是什么东西。笔者直接到谢建平先生一手操办的“十进制网络标准工作组”网站[3]上查询得到的信息如下。

“目前,十进制网络系统主要由IPV9 地址协议、IPV9 报头协议、IPV9 过渡期协议、数字域名规范等协议和标准构成。”

我们基本可以得出,十进制网络的组成部分基本就是IPv9 和数字域名两个东西。IPv9 字面上好理解,就是一个新版本的IP 协议。数字域名是什么东西呢?在谢建平先生的网站上可以得到如下信息。

“数字域名是指用0~9 的阿拉伯数字替代传统的英文字母作域名的方法上网。同时,数字域名也可以直接与IPv9 地址交叠使用,数字域名是十进制网络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IPv9 协议是指用0~9 的阿拉伯数字作网络虚拟的IP 地址,并将十进制作为文本的表示方法,即一种便于找到网上用户的使用方法;为提高效率和方便终端用户,其中有一部分地址可直接作域名使用;同时,由于采用了将原有计算机网、有线广播电视网和电信网的业务进行分类编码,因此,又称‘新一代安全可靠信息综合网协议’。十进制网络是指采用十进制算法和文本表示方法,将各种采用十进制算法的计算机联成一个网络,并可以与现有网络实现互通的一个崭新的网络,为了区分现有的网络故又称为‘新一代安全可靠信息综合网’或‘十进制网络’。”

从以上引用我们基本明白了谢建平先生想说什么。遗憾的是,从文字中,笔者认为谢建平先生没有任何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而且似乎也没有接受过任何正规的互联网基本知识的训练,以完全外行和无知的口气写下了以上的段落。

首先,第一句对于数字域名的定义从语法上就是不通的(数字域名是...上网方法),而谢先生可能不知道,域名系统除了根域名(.com, .cn, .net 等)是统一定义的之外,并不排斥用数字来做次级域名,比如163.com。当然谢先生这里所谓的“数字域名”是有另外的域名结构的,这一点谢先生没有提到,应该是出于他根本没有任何关于现有域名系统的知识,当然也就不会指出关键差别了,笔者容后帮他解释。

其次,第二句,“用0~9 的阿拉伯数字作为网络虚拟的IP 地址”云云,大概谢先生根本不知道IP 地址是什么,还以为用十六进制,十进制和二进制表示的IP地址会是不同的东西,所以认为他的用阿拉伯数字作为IP 地址的方案是种创新。笔者也会在后面针对谢先生的具体IP 地址定义进行分析。

(1) IPv9 是什么东西

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谢建平先生这个方案的具体细节,根据谢建平先生多次声称的申请的国家专利,笔者到中国知识产权局网站找到了与IPv9 相关的专利。检索“发明专利”,不包括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笔者查到了三条和IPv9相关的由谢建平先生申请的发明专利: 1. 申请号: 02145133.8 , 名称:IPV9/IPV4NAT 路由器[4];2. 申请号:02145085.4,名称:IPV9 网站浏览器插件[5];3. 申请号:02145084.6 ,名称:IPV9 协议路由器[6]。IPV9/IPV4NAT 路由器和IPV9 网站浏览器插件都是基于IPv9 的应用或者为IPv4/IPv9 过渡过程而准备的,笔者研究了“IPv9 协议路由器”来寻找IPv9 的具体定义。鉴于这些都是公开公示的资料,笔者把一些信息摘录如下,算是立此存照、查之有据。

在这份公开日为2004 年5 月5 日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中,申请人是浙江大学和谢建平,发明人为潘雪增、平玲娣、谢建平、陆晗。从这份方案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IPv9 的技术细节:IPv9 采用256 位地址;IPv9 采用分层的地址结构,包括地址类别、顶级聚合、下一级聚合、站点聚合和主机标识等方案;IPv9 协议的安全性通过支持IPSec 系列协议实现;IPv9 支持QoS;同时支持多路由协议。

描述一个网络协议最关键的问题是报头格式、地址和路由结构[7]。我们就来看看IPv9 到底是如何先进的。从以上描述的IPv9 的技术细节可以说,任何一个仔细读过RFC 2460 以及其他IPv6 相关的RFC 的人都能看出来,IPv9 相比IPv6 没有任何创新——除了作者异想天开的把地址长度从IPv6 的128 位延长到 256 位,报头的信源和信宿地址相应必须延长。当然谢先生可能没有想到,IPv6 的报头是40个字节,其中80%也就是32 字节,都用于放置信源和信宿地址了。IPv9 的报头至少要包括64 字节的信源信宿地址,加上其他的内容,这个IPv9 报头的开销就已经相当大了,这个协议如何工作?随便设计几个数字很容易,能否经得起大规模网络和应用的测试就是另一回事了。而谢先生只是纸上谈兵,甚至连纸上谈兵的水平都没到,笔者对他是否知道报头长度和报头对分组处理的开销有多大都深表怀疑。

其余所谓分层地址结构、聚类、主机标识、支持多路由协议云云,都是赤裸裸的剽窃和抄袭IPv6 的内容,没有任何创新。这也就是谢建平先生为什么不敢把这份东西拿到IETF 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公开讨论的原因,这就是谢建平先生包裹在所谓的“自主知识产权”外衣下面的东西!

我们再来看看所谓256 位地址的好处。众所周知,IPv6 相比IPv4 最主要的改变之一就是地址的长度:从IPv4 的32 位地址扩展到IPv6 的128 位的地址。在IPv6 中,每个地址占据16 个八位组,即128 位,这是一个IPv4 地址长度的4 倍。地址长度为128 位,就可以有2128 个地址,大约的数目是1038 个,准确的数目是:340,282,266,920,938,463,463,374,607,431,768,211,456。这样巨大的地址空间在可预见的将来可以承受任何合理的地址分配策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根据IPv6 的地址容量,大概地球上每平方米拥有一摩尔(6×1023)个地址。这样大的地址空间,为什么还要有IPv9 的256 位地址呢?还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吧。笔者在谢先生的十进制网络工作组主页上,找到了他写的一段似通非通的三种协议比较[8],我们看看谢建平先生是如何用这些完全不通的理论来糊弄外行的。下文中笔者姑且举出一些谢先生说的所谓对IPv6 的不足的描述,引号里是谢先生的原话,括号里是笔者的批判。

“但IPV6 设计时只有1015地址,所以远远不能满足人类对IP 地址的需要。”(谢先生对于基本的计算结果都随意乱写。2128 大概是1038。)“没有地理位置,所有国家均消失, 只留下商业、国际组织和美国本土。”(这句话本身就是不知所云,用其描述一个IP 协议的问题更属于文不对题。)“其安全保密算法均控制在IPV6 设计者手中。”(IPv6 的设计是公开的,RFC 都有。一些安全保密算法是国家机密,也不会在IPv6 设计者手里。)“无法用数字按键上网(特别是手机)。”(再一次的,这句话描述一个IP 协议的问题属于文不对题,一派胡言。)“不能直接用IP 地址表示,必须经过DNS 翻译。”(意思是说,IPv6 不能直接用IP 地址表示?不知所云。笔者来替谢先生解释吧。DNS 能把域名解析成 IPv6地址,用户也可以直接输入IPv6 地址来访问一个网址,没有所谓“必须经过DNS翻译”的问题。顺便提醒谢先生一句,resolve 的中文是“解析”,不是“翻译”。谢先生其实是想用这一点来证明其数字域名的先进性,但是大概脑子糊涂了,以为内行都能被他这种东西忽悠。)
“联网用的算法复杂,有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英文、多国文字等。”(算法跟什么进制有什么关系?所谓十进制八进制都是表述方法而已,IPv4 地址一般采用的点分十进制描述,IPv6 一般采用冒号分隔十六进制描述,到计算机处理器那里都是0101 的二进制。当然谢先生恐怕不懂这个,我们不能高估了他。此外英文和多国文字都变成指责IPv6 算法的理由,谢先生真是无知者无畏且太有才了。)

下文中笔者继续举出一些谢先生说的所谓对IPv9 之先进的描述,引号里是谢先生的原话,括号里是笔者的批判。

“采用特定的加密机制。特别考虑到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今后会出现诸如生物芯片和量子计算机等高新技术,预见了将现有计算机的解密能力超越了热力学的范围。加密算法控制权掌握在设计者手中,因而不存在IPV6 那样受制于他国,所以网络特别安全。”(前半段当戏言看好了。后半段,谢先生还能创造出先进的加密算法?看来王小云教授以及国际密码学的专家们都忽视了这个天才啊。)“可以直接将IP 地址和MAC地址作为域名使用,特别适合于使用手机和家庭的上网。”

(还是无知者无畏,看来谢先生不仅仅要发明一种协议,还要打破网络体系机构分层的概念,把IP 层、链路层和应用层都糅合起来。)“采用十进制算法。简化了计算机和计算机互联算法的基础,从而为今后计算机互联网发展确定了新的游戏规则。并确定了将杂乱无序的互联网算法逐步统一为十进制算法。”(一个十进制算法就确定了新的游戏规则?再说了,什么进制根本不影响算法本身,而“将互联网算法统一为十进制算法”这种荒谬的描述只有谢先生这么无知狂妄的人才能说出来。)“采用了特别的语言表示法,简化了网络管理中的管理难度,便于推广普及。”(这和IP 协议有什么关系?再说了,特别的语言表示法,你还能用世界语不成。)

(2)数字域名:新鲜概念吗?

为了查证数字域名是什么东西,笔者到中国知识产权局网站找到了两条与之相关的专利:1. 发明专利,申请号:03142149.0,名称:用数字域名系统统一解释IP网络地址的方法及系统 [9];2.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03256388.4,名称:用数字域名系统统一解释IP 网络地址的系统 [10]。鉴于这些都是公开公示的资料,笔者也一并公开申请人等信息,立此存照查之有据。发明专利03142149.0 的公开日是2004 年4 月14 日,申请人是浙江大学,发明人为潘雪增、平玲娣、潘虎和陆连浩。实用新型专利03256388.4 的公开日是2004 年7 月28 日,申请人是浙江大学,发明人为潘雪增、平玲娣、潘虎、陆连浩和官俊。看起来数字域名系统更多是的浙江大学的“杰作”,因为在这两份专利中都没有谢建平先生的名字。我们具体来看看发明专利里的说明,因为另一份实用新型专利的内容大同小异。

发明专利的摘要如是说: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数字域名系统(DDNS)统一解释IP 网络地址的方法和系统。它的步骤如下:1)应用程序向解析器发送请求,请求中包含目的地址;2)解析器向DDNS 查询目的地址的相关IP 地址;3)DDNS 向解析器发送应答,包含目的服务器的IP 地址或它的URI 地址;4) 解析器判断该应答是什么?……”

我们继续阅读正文,可以找到上文中4)后面解析器的工作流程:

“如果(该应答)是目的服务器的IP 地址,发送给应用程序这个IP 地址。如果不是,解析器从该URI 中分析出何种协议和从该URI 中抽取出目的服务器的域名地址,向DDNS 发送IP 地址解释请求,该请求查询目的服务器,通常为媒体网关或SIP代理服务器的IP 地址;解析器再将返回的IP 地址给应用程序。”

笔者费劲敲了这么多引文,就是为了给读者介绍明白这个DDNS 系统是干啥的。通俗点讲,他们希望的数字域名就是电话号码的形式。解析器就是一个逻辑设备, 它有比较复杂的功能, 能判断应用程序的请求是普通域名( 比如www.google.com)还是数字标识码(比如861022334455),如果是普通域名,直接向DDNS 查询IP 地址。而如果解析器判断出输入的是数字标识码,就把它转换成所谓的“数字域名”(比如 5.5.4.4.3.3.2.2.0.1.6.8.ddns),然后向DDNS 查询记录。解析器也能判断DDNS 送来的应答是IP 地址还是其他的URI。对应的,DDNS 就是一个“改进”的DNS,能够解析普通域名还有“数字域名”。数字域名查询到来时,DDNS 拦截这个查询,把“数字域名”转发到 DDNS 所谓“自己的根域名服务器”上,查询这个数字域名对应的资源记录,返回给解析器。这个系统在原理上很好理解——只要在每个应用程序上的解析器以及 DDNS 上做好了扩展,你想实现什么功能都可以。甚至你可以对你的服务器唱Rap 让它带你去访问白宫网站,只要你把程序写好了。由此看来,数字域名这个东西平淡无奇,在技术上没有多少创新,在实现上也没有多少难度,无非就是另起炉灶。在网络时代,另起炉灶无异于完美世界的游戏——如果那么容易另起炉灶,网络研究者何必费劲搞什么IPv4 到IPv6 的过渡过程?给正在飞行的飞机更换引擎比造新的引擎困难多了。数字域名就是造新引擎——造得出,不考虑和现有的系统兼容,不考虑实施,那就是水中花镜中月。

必须指出,谢建平先生口口声声号称十进制网络由他主导,作为十进制网路组成部分之一的数字域名的相关发明却没有他的名字。是他在其中贡献太少而有自知之明,还是他只“发明”了IPv9 而留了数字域名给浙江大学这几位教授来做,以便一起“合作”共同忽悠大众?下文笔者将继续分析。

3. IPv9 从何而来——愚人节笑话

笔者很想知道IPv9 的技术基础和来源是什么。查询了网络和媒体的报道后,在网易的《传媒频道》[11]和新华网转载的《科技日报》文章[12],笔者找到了一些相关的资料。根据网易的报道,“谢建平研发IPv9 的过程让人感到离奇。据他自己的说法,他的研究所一直是关注纳米领域的,研发IPv9 渊源于美国星球大战计划”。谢先生还真把自己当科学家了?纳米、星球大战的,天方夜谭吧?网易的报道中还提到:

“所以2004 年6 月25 日,谢建平的IPv9 技术一经发表,立时招来嘲讽。嘲讽来自于1994 年4 月1 日发布在著名的RFC 编号为1606 的文档。在这个名为《使用IP 版本9 的历史观》文档中,言辞确凿的指出了IPv9 的很多可取之处,曾引起业内普遍的‘轰动’。但这个文件被认为是一场恶作剧。因为其发表日期正好是愚人节,另外文件最后的结论非常搞笑:不研究历史的人,注定要重复历史。”

而同文中还提到,谢建平说:

“美国人找到我了,他给我们看了当时的文档,我们也觉得很怪,是4 月1 日发布的!后来我们了解,这个文档还是相当严谨的,是美国互联网标准组织ITF 做的。”

好了,如果这些媒体对谢先生关于IPv9 动机等的报道都是真实的,看到这里笔者觉得没有必要为谢建平先生的缺乏常识与无知继续浪费更多的眼球和笔墨了。IETF 的文档不假,但是这个文档出于什么目的而发布的,谢建平先生恐怕就弄不明白了,他是否认真读过,甚至能否读懂这篇搞笑的RFC 都是一个问题。那么这个被谢先生拿来当依据的RFC1606 是什么东西呢?它是IETF 在1994 年4 月1 日发布的愚人节笑话。自1989 年起,IETF 几乎每年都要在4 月 1 日愚人节这天发布一个或几个搞笑的RFC,维基百科搜罗了这些搞笑的RFC[13]。

我们再来研究一下提出IPv9 的RFC1606。这篇文章的作者的恶搞和幽默让人忍俊不禁:它说IPv9 地址空间虽然大,但是可能还是不足,因为“发现了其他太阳系的智慧生命以及超光速堆栈”;要把具有IPv9 地址的身体监视器注射到血液中去,而“广播风暴”会让患者的血液沸腾;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人们可能训练病毒来制造纳米IPv9 协议机,而成本仅仅是是一颗糖。这个RFC 的英国作者还嘲讽了一下美国加州人:“在未来,每个人都要求戴着愚蠢的碟型天线,这让人们感到非常不自在,只有加州人不觉得,因为在那里这本来就是时尚。”这么一篇搞笑的RFC,会让每个懂技术的人都发出会心的微笑;懂网络的人看到“广播风暴让患者血液沸腾”这样的句子更是会开怀大笑。

但是搞笑的RFC1606 却被谢先生这样的投机者拿起当法器利用了。被谢先生这样的投机者利用,这个RFC1606 的影响,特别是在中国的影响,就显得特别的黑色幽默——这样一个笑话却被忽悠成了中国“重大科研项目”,获得部委的支持,以国家安全的名义加以推广,甚至新华网还要报道,这就无法让人笑起来。无论是我国政府对自主知识产权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还是外行的记者们写了些没有专业素养的文章,总之,权威的政府部门把愚人节恶搞当真,弄成了官搞,国际上针对此进行嘲讽也好跟风也好的报道,都让中国科技界的有识之士更加觉得痛心和可悲。

4. 上海通用化工研究所和谢建平的学品

也有一些正直之士指责谢建平先生的IPv9 是基本照抄IPv6 的技术方案加上胡乱扩展的256 位地址,以及一些俨然关于国计民生的大而无当的论述。谢建平先生到底是如何样人物,他主持的IPv9 工作组又是什么机构呢?

根据当时新闻的报道,2001 年9 月,信息产业部在上海宣布成立“国家十进制网络标准工作组”,由上海通用化工研究所牵头,负责全国十进制网络标准制订和推广应用。据网易的报道[11],2004 年11 月18 日,“新一代安全可控网络技术平台——十进制网络(基于IPv9 协议和数字域名)技术标准和产品化论坛”在北京大学召开。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司长韩俊、北京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何新贵、原铁通总裁彭朋、国家广电总局数据广播中心主任杨世雄均作了发言,对IPv9 做出了高度评价。北京大学、中国网通、国家广电总局数据广播中心等单位正式宣布加入十进制网络标准工作组。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的页面[15]上,我们可以看到,十进制网络标准工作组出现在电子行业标准工作组列表中,其工作组成员名单[14]包括了来自信息产业部、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方正连宇以及其他一些民营企业的成员。这份名单和之前2004 年11 月18 日的报道有偏差,至少北大、网通和广电总局就没出现。

笔者不对“十进制网络标准工作组”进行评价,还是让我们继续看看这个工作组的组长单位及其负责人。从谢建平先生的上海通用化工技术研究所的网页[3]上,我们可以找到如下的介绍:

“上海通用化工技术研究所,是‘十进制网络专家标准工作组’和‘新一代安全可控信息网络技术平台总体设计专家工作组’的组长单位。在所长谢建平先生的领导下,一直致力于高科技产品的超前理论研究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产品涉及信息产业、环保电池、化工、食品级防霉抗菌材料、激光、电缆、电子技术等各个领域。曾参加多项国家科技项目攻关,并多次荣获国内外各种科技发明奖项,如联合国第15 届新发明银质奖,1986 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美国第一届新技术、新发明工艺金奖,上海市经委科委攻关项目奖等。”

看来谢建平先生的研究所涉猎广泛,无所不能。笔者无意质疑谢先生这个私立研究所的实力,但是对于其声称的那些奖项有点疑虑:联合国第15 届新发明银质奖,是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的“杰出发明家”奖吗?而美国第一届新技术新发明工艺奖是个什么东西,笔者查遍各种资料包括互联网和图书馆也不曾听说这个奖项。谢先生如果有底气,不妨在网页上证实一下,把这些奖项的英文原名和获奖情况都公开一下。

谢建平先生是这个十进制网络标准工作组牵头单位的所长,是所谓IPv9 技术的发明人。那么谢先生本人到底能否胜任这个角色?笔者在前面章节已经逐条批判了谢先生对IPv9 的优点和IPv4/IPv6 的缺点的比较和IPv9 的技术方案。大概谢先生知道的网络也就是个浏览器了,而且多半是微软的IE 而不是网景火狐或者苹果的safari,因为他不会。大概谢先生知道的网络应用也就是基于浏览器的那些了,上网对他而言就是用浏览器去访问页面,IP 电话他也许都不知道,要不为什么数字域名专利申请浙江大学是唯一申请人?大概谢先生知道的网络协议也就是IP了,TCP/UDP/HTTPFTP 云云他都不必知道。大概谢先生以为网络体系结构就是平的,没有分层,要不他怎么会认为数字域名可以统一表示应用层的域名、第三层的IP 地址乃至第二层的MAC 地址?大概谢先生知道的IP 地址也就是书上见过了那种点分十进制的IPv4 和少量IPv6 冒号十六进制表示了, 因为他不知道255.255.255.255 写成FFFFFFFF 是一样的,因为他不知道进制只是表达方式,因为他以为别人都象他一样无知,觉得“不用十进制统一表示的协议”就是“不能用十进制表示”,就是“不好的协议”。笔者的批判也许可以说明,谢先生对网络术语基本不懂,对网络体系结构一窍不通,把应用层的域名和第三层的IP 协议混为一谈,穷加卖弄贻笑大方,这是“无知”。笔者也揭露了谢先生把RFC1606 当成IPv9 来源的笑料,甚至弄成了政府的“官搞”,把愚人节的游戏RFC 当法器,谢先生是“无知且无畏“。

如果仅仅如此,笔者认为“无知者无罪”,谢先生还只是令人同情而已。但是,谢先生不仅仅是无知,而是一个无知基础上的妄人和骗子——除了学术上不值一提,笔者也质疑谢先生的人品和学品,以及他推广IPv9 的那些冠冕堂皇的目的之下的内心动机。

我们继续从事实出发看谢先生的表演。在网易的报道[11]中,谢先生说:

“1990 年美国IPv6 文本中,IP 地址的表示方法为:FF:FF:FF…… FF,总共128 位。冒号表示URI 的端口号,但是在输入这个冒号的时候却时而要和URI的端口号发生冲突, 所以无法解析。后来我们想出一个方法, 加上一个‘[]’……于是后来,IP 地址的表示方法就变为:[FF:FF:FF……FF]。1999年,在和美国的学术交流过程中,我提出自己的“中括号解决方案”。很多人都不理解,全世界这么多人在研究都无法解析,大家困惑了10 年都找不到方法,一个‘[]’就解决了——这是中国人对世界的贡献!是我谢建平解决掉的,这点很重要。美国也采纳了我们的意见,2000 年初,美国对IP 地址的表述方法作出了更改。”

我们已经从上文读到了谢先生的大胆宣言和自我吹捧:“这是中国人对世界的贡献!是我谢建平解决掉的,这点很重要。”读者朋友们是否已经被他忽悠得热血沸腾了呢?且慢,让我们来看看事实。作为一个研究了多年IPv6 以及网络协议的工作者,笔者清楚的知道事实是这样的:IETF 于1998 年8 月对RFC 1738 进行了修改,制订了RFC 2396。但是冒号在传统的URI 表示中表示的是端口号,因此浏览器对于IPv6 的冒号十六进制表示的128 比特地址无法正确解析,返回错误信息。在国际研究界的讨论下,IETF 于1999 年12 月重新修改了URI 的格式,制订了RFC 2732,在这篇RFC 中,“[”和“]”第一次被引入了URI 格式表示符中,一对[ ]中可以容纳任何一个合法的IPv6 地址,后面仍然可以用冒号表示端口。例如一个IPv6 的网页地址在浏览器中可以写成:

http://[3dff:3200:2:2:250::1]/index.html ,或者

http://[3dff:3200:2:2:250::1]:80/index.html。

笔者曾经参与过RFC 2732 制订过程中的一些讨论,跟踪了当时IETF 相关工作组的一些邮件交流——笔者从来没听说过或者看到谢建平这个人的任何观点意见发表,也从来不知道引入“[”和“]”是因为谢先生的贡献。反正时间已经过去了九年,当时参与讨论的工作者们也不会去注意谢先生的这些中文发表的言论,谢先生大可以把这些贡献据为己有,无论如何吹捧自己天才睿智,这牛皮看起来都似乎牢不可破。不过笔者这里翻出RFC 2732 制订的一些历史,是不是对谢先生这些言论的一记耳光?剽窃者的谎言总归是要被戳穿的。谢先生把自己的大名冠在这项成果上,也太小看了国际网络研究工作者们。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窃IPv6 发明里的两个中括弧,不过是肖小的把戏,学品问题。但是谢先生比学品不端多了一点,那就是更大胆忽悠的心。推广IPv9 的过程谢先生可是不折不扣的“窃国”了。如果让中国都象他一样贻笑大方,那就不是一个“无耻”可以形容的了。容笔者在下文详细分析。

5. IPv9 的推广——假作真时真亦假

谢先生只是IPv9 的“发明人”,数字域名实际上他没有做多少贡献。当然是他把这两个概念一起包装进十进制网络来售卖的。笔者在这一章将始终用IPv9 来代指谢先生所推广的那些东西。我们看看谢先生是如何把这个技术上基本行不通的、来路也不正的东西忽悠给政府和研究机构的。

(1) 以自主创新的名义学术政治化

谢建平先生王婆卖瓜的第一步是声称自己的技术先进,是中国的创新。《科技日报》的报道[12]中有这样的描述:

“谢建平对IPv9 的先进性及其前景十分自信,他出示了在墨西哥、俄罗斯等国取得的专利证书。回答记者提问时,他说:‘IPv9 在世界各地作测试,效果很好。我们已经加入了未来互联网工作组。’另一方面,谢建平也承认,日本、欧盟和美国尚未授予他专利。”

就笔者知道的,谢建平先生最初曾经把自己的技术方案拿给清华大学、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科学院等等机构征求评议。在这些专业从事网络研究和运行的机构里,谢建平并没有得到多少肯定。其IPv9 方案可以算是一个“大胆”的假设,但是有多少技术可行性,恐怕除了他自己,教授、科学家和工程师们都明白,这是一个基于RFC1606 的幻想。但是没有学者们对他的方案进行贬损——在学术和技术领域,学术民主是很重要的。不管是民间创造的还是官方推进的技术,都会被时间证明是否有生命力,更何况是网络这样的实践科学。从另一种角度来说,谢先生的IPv9 也更象一个笑话,有点像当年中科院数学所收到的几麻袋的声称解决了歌德巴赫猜想的信,网络研究工作者实在不值得在这上面花精力去证实或者证伪。

回到纯技术层面,如果谢先生也尊重学术民主来评论、决策,IPv9 也许不会象今天一样这么“火热”。但是对不起,谢建平先生是何许人,他凭什么要懂学术民主?他为什么要尊重学术民主?所以,他捡起了一件被大多数科技工作者不齿的武器:技术问题政治化。

要技术问题政治化,首先就要把自己的东西说成“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和“中国自己的创新”。在这个举国都被“自主创新”烧得狂热的年代,这是取得政府信赖的不二法宝。而目前的所谓专家决策,在政府机构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这就给了骗子们可乘之机。谢先生显然在网络学界碰壁之后,拿着自己的IPv9 方案到信息产业部和地方政府去忽悠了,而且似乎取得了不俗的战果。根据谢先生自己的网站所言[3],IPv9 已经应用在上海市长宁区国家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试验区数字域名系统、上海市金山电信局数字域名系统、福建省进出境检疫相关工程项目以及上海市交通战备办公室110 报警系统软件上。

再看看新华网外行记者们写的吹捧文章[2]吧,标题就是耸人听闻的《新闻分析:IPV9 何以成为互联网技术重大创新》,内容就更加惊世骇俗了: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在互联网领域的弱势地位,国家有关部门从2000 年开始致力于基于0~9 全数字IPv9 协议框架的新一代安全、可控、综合信息网即十进制网络的原创性研究,制定了具有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十进制网络技术标准。IPv9 的IP 地址资源是IPv6 的4 倍,拥有海量信息资源。这些地址可以由中国自主分配,同时还可以重新分配IPv4 和IPv6 的地址,中国将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拥有网络地址资源所有权、网络地址资源分配权的国家。”

笔者做网络研究多年,所以即使对于上面这一段无厘头的技术评价,笔者还是忍不住要点评点评——明明知道面前是一碗不能吃的馊饭,还是想把沙子挑出来先。首先要说的是IPv9 的地址资源,地址长度增加到两倍,地址空间可不止四倍,记者们以为是量布做衣服吗?地址空间和“海量信息资源”八竿子打不到吧,记者们不要以为这个词时髦就可以滥用。有了IPv9 就可以重新分配IPv4 和IPv6地址?无稽之谈,我还可以靠IPv9 建成小康社会呢!网络地址资源所有权、网络地址资源分配权?美国不是唯一,中国也不是第二。

但是这种千疮百孔的报道,对于不懂网络的决策者可能具有极大的杀伤力。了不得啊,满篇举目都是“自主知识产权”、“根本上改变”、“原创性”这样的字眼,当然让人热血沸腾,差点就要追认IPv9 的发明人为民族英雄了。

不过等一等,同样的修饰词似乎也应用在另一个地方——汉芯和陈进先生!当年汉芯的宣传也是这个基调,也是这个名义,汉芯也曾经是政府认可的中国创新科技项目,而且汉芯和IPv9 都发生在上海这个高科技创新产业基地。所不同的是,IPv9 的技术论点比汉芯还差!汉芯规划的几代DSP 芯片研发项目都是理论上站得住脚的、技术上有其先进性的、对中国的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汉芯所差的,就是把纸张上的规划真刀实枪的做出来。IPv9 有什么?理论上基于一个英国科学家的愚人节笑话,技术上由一个不懂网络的“民科”主导,把落后和闭门造车当自主创新宣传的东西。

笔者这里也不为尊者讳、不为政府讳——技术问题政治化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情,早晚要付出代价的,可能还会是非常沉重的代价。政府和某些学术机构在IPv9 目前的声势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这种重大技术方案的选择,专家论证、行家决策必不可少。政府和这些机构贸然介入继而错误的推波助澜,造成的影响不仅仅是贻笑大方,更让“中国政府”和“XX 大学”(容笔者在后面公开大学名字)的形象在国际学界蒙羞。汉芯是如此,IPv9 同样将是如此。揭露“汉芯一号”造假传闻的“神秘人”在事件发生近三年后才挺身而出爆料事件真相,笔者愿意从现在起就持续的对IPv9 打假——中国需要自主创新,但不需要有自主创新的名而无其实的骗子;中国需要自主知识产权,但是更需要踏踏实实、货真价实的先进!

(2) 以国家安全的名义学术政治化

比自主创新更加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国家安全”了。这一点谢建平先生是不会放过的,也能投一些人所好得到共鸣。

网易科技[11]的报道里引述谢建平先生这样的话:

“IPv9 的根本价值在于,首先解决了一个网络的布局问题。目前,由于美国拥有网络方面的霸权,所有的数据交换都要到美国去中转,在这个过程中就意味着大量的能源、人力、物力被消耗掉。通过IPv9 这个中国自有知识产权的网络协议,中国可以对现有的系统在绿色GDP 基础上进行一个合理的重建,形成自己完整产业链。第二问题是,我们解决了一个网络协议的使用年限问题。IPv6 的使用寿命为30 年,而我们IPv9 可以使用750 年不会枯竭。我们可以让我们子孙后代不会为了学习计算机这个工具而把大好的青春时光都花费在上面,这是对人类长远的贡献。”

笔者又忍不住要从馊饭里面拣沙子了。“所有的数据交换都要到美国去中转”,谢先生说这种近乎呓语的科盲句子就像他呼吸和吃饭一样轻松——他没有任何交换、路由、数据处理的背景,所以可以轻易的忽视中国的所有大大小小网络中心和数据交换中心。一个好的IP 协议的确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但是不是IPv9 这样的东西。至于IPv6 的使用寿命为30 年、IPv9 为750 年这样没有任何科学根据的句子从他嘴里编造出来,这让笔者眼前浮现出了跳大神的巫师,喃喃自语的都是天书。要顶礼膜拜这样的巫师,的确需要一些抹杀自己智商的勇气。

不知道谢先生具有何种魔力,跳大神居然忽悠了不少国家机构和大企业。如果媒体的报道都属实,那么国家发改委和信息产业部都曾帮他摇旗呐喊IPv9,韩国浦项制铁等也曾认可IPv9。再看新华网[2]的文章报道,那可是从战略高度褒扬IPv9 的:

“更为重要的是,在现有的互联网上,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十进制网络中,中国掌握了IP 地址分配权和域名解析权,网络既可以关起门来自成体系,又可打开门来互联互通,其他国家无法让中国的网络陷于停顿。同时,自主掌握路由控制权、密钥控制权、信息监控权,网络自主管理,信息安全也得到了根本保障。”

而中国政府似乎也浪费了公帑来支持IPv9。根据《经济参考报网》的报道[17],

“中国十进制网络标准基础系统长沙节点于2006 年8 月动工,现已完成第一期工程建设任务,2006 年12 月1 日通过国家级评审验收。信息产业部新一代安全可控信息网络技术平台总体设计专家工作组2006 年12 月3 日批准成立中国十进制网络华中地区信息交换中心,2006 年 12 月8 日批准启用中国十进制网络标准基础系统长沙节点交换中心。”

如果报道属实,笔者很想去长沙实地看看这个网络交换中心用的是何种设备,运行何种系统,都有哪些先进应用;而信息产业部和湖南省政府在这里都是如何决策的!

政府当然需要考虑中国国家战略方面的要求。两弹一星、神舟、嫦娥,这些都是具有自主产权、对国家安全和战略有重大意义的项目,也经受了考验,是真正的科技创新。笔者无法想象那些功勋科学家们的成果拿来和IPv9 相提并论。十进制网络是中国人“发明”的不假,但是却是一个技术上了无新意甚至落后的方案,被一个心怀叵测的科盲在推广!为了战略安全,阎锡山还曾把山西铁路改成窄轨呢。所以在此,笔者郑重呼吁,我们不能以保护国家安全的名义保护落后!

我们已经吃了落后的苦头。一项事关国家安全和战略的科研成果,保密、自主产权和专业化、国际承认是不矛盾的。看看我们的对手类似的项目,无论是预警机AWACS 还是互联网的前身DARPA 网,在秘密研究的同时,可公开的信息都得到国际科学界的关注和承认。国家安全更需要高屋建瓴和技术先进的方案。

回到互联网本身的问题上来,中国人错过了第一代IPv4 的研究不假,但是在下一代互联网IPv6 的研究上,我们一点不落后,甚至走在世界前面。笔者有必要在这里介绍一下背景。下一代互联网的建设始于1996 年美国克林顿政府的NGI(Next Generation Internet)计划。以日本为代表的国家在IPv6 的研发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欧洲也开展了6NET 计划,这是由于日本和欧洲在第一代互联网研究建设上也落后于美国,所以他们有动力积极开展第二代网络研究。中国在下一代互联网研究和建设上的起步相当早,日本开始研究IPv6 的时候,1999 年中国的 IPv6 试验床已经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上开始运行,CERNET 是最早加入当时国际IPv6 试验床6bone 的机构之一,随后 CERNET 也拿到了中国第一块正式分配的IPv6 地址。日本政府扶植IPv6 产业研究,日立等公司开始硬件研发的时候,2002 年57 名院士联名上书,此后中国政府出台了具体的政策和规划,联合了教育部、科技部、科研院所、电信运营商和企业一起进行这方面的工作。政府投入几十亿元资金,在2004 年建成了大规模IPv6 网络——CERNET2。2004 年3 月19日,在2004 中国国际教育科技博览会开幕式上,中国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主干网—— CERNET2 试验网正式开通并提供服务。这是国际上广泛承认的第一个Native IPv6 的主干网络,连接20 多个城市,200 多所大学。2006 年,CERNET2 更上一层楼,主干网局部城域升级到40G。这次升级选用的是 Juniper 网络公司的T-640 路由器,供应商的报道如[18]所示。CERNET2 提供了优良的科研环境,中国目前在下一代网络的远程教育、数字图书馆、网格计算、IPv6 组播和IP 大规模视频等应用上都和国际同行们齐头并进。

CERNET2 这样的项目才是自主建设,对国家有战略意义的项目。互联网是开放的体系——任何人都可以向IETF 递交自己的技术草案,全球的研究者们组成松散的结构,讨论评价修改草案,一旦获得同意,就成为RFC,相当于互联网标准。中国已经加入了这场游戏,感谢前辈们的奋斗,我们在下一代互联网的研究上起点不低,速度不慢,已经具有相当有利的地位。话语权是通过先进的方案、扎实的研究、广泛的参与以及公平的竞争取得的。谢先生想另立游戏规则,并以“国家利益”之名搞落后封闭的荒唐研究,这恰恰是开倒车,是占用公共资源阻碍中国参与下一代网络研究,是在破坏“国家利益”。

毕竟,阎锡山的山西窄轨最后都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3)欺了上家骗下家

愚人节笑话竟成科研项目?

谢建平先生除了围绕“国家利益”和“技术创新”做大忽悠,也还进行了一些小忽悠。毕竟,谢先生恐怕首先需要骗点钱混日子,而中国有识之士众多,要瞒天过海,需要步步为营,骗了上家欺下家。笔者提到,谢建平先生最初曾把自己的方案送交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在未得到正面反馈后,他转而忽悠信息产业部和其他大学,并获得了国家资助,并且和浙江大学联合研制IPv9。从专利申请上可以看出,IPv9 的申请人是浙江大学和谢建平,数字域名的申请人就是浙江大学,浙江大学还为此成立了“十进制网络技术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教授也曾为IPv9 背书——转述网易科技[11]的报道,“IPv9 以及相关的产品出来之后,原本要价奇高的被美国垄断的生产设备价格也随着降了下来,谢建平的合作伙伴——浙江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平玲娣说,他们是曲线救国。”

笔者并不觉得美国供应商们的网络设备会随着IPv9 的相关产品出来而降价,相反,倒是华为中兴这些民族企业的竞争会让思科、Juniper 等公司的路由器不得不降价。当然,美国的企业显然不会开发什么IPv9 的产品,只有浙江大学开发了一些IPv9 路由器的原型。笔者后来又听说,因为经费关系,这谢先生和浙江大学有了一些纠葛。道听途说不足为信,还是让我们来看看证据。笔者寻找的证据是互联网上公开的消息,至于真正的内幕,只有当事人自己最清楚。

《中国域名经济》系列丛书编委之一沈阳先生是互联网上不遗余力的反对和鞭挞IPv9 的人士之一。他公开了一封浙江大学平玲娣教授在2005 年10 月12 日写给他的电子邮件。信中写道(原文如此,未经改动):

沈编:您好!我欣赏您的执着与真直!我们被谢建平骗得气不打一起来,本来92 年底要付的合同书钱,到现在未付完。澳门ipv9 设备主要浙大的,展出后冯成老板给谢建平600 万,我们几十万不付!谢建平找个单位合作,东西到手就不付余款,再换个单位骗,反咬没做好,我们设备近4 年了,4 年pc 机也要换,他要不付钱又几十年先进!!!我们骗惨了!工作很忙,钱又少,打官司实在太累!谢弄到600 万(主要用我们设备骗),财大气粗!我们没办法!本来好好干在体系结构上创新!谢建平这个网络计算机都不懂的江湖人把教授骗倒! 大老板中骗倒! 中国史上笑话, 沈编您说怎么办?????????但有人支持...best regards,ping

这大概是笔者听说的“谢先生和浙江大学的一些因为经费关系而产生的纠葛”的实证之一吧?作为“中国IPv9”专利发明人之一的平玲娣教授,与谢先生合作后出面指责“谢建平这个网络计算机都不懂的江湖人把教授骗倒”。看来谢先生这个网络计算机都不懂的江湖人还是有两把忽悠刷子的,至少从IPv9 设备和书上骗到了钱,把上次骗的钱用来进行下一次的忽悠,把上一次骗到的钱用来打官司,其手段可谓高超。需要说明的是,笔者对浙江大学这所百年名校一直心存景仰,对浙大人的风范和精神一直尊敬,这里揭露一些事实,完全没有不敬的意思。一则爱之愈切,责之愈深,二则瑕不掩瑜,谢先生的误导不影响浙江大学的伟大。

其他的相关疑点太多,笔者没有一一查证,就继续引用沈阳先生的一些考据如下[19]。

不止一个媒体同仁打电话去信息产业部,寻找“中国十进制网络安全监督管理局、信息产业部新一代安全可控信息网络技术平台总体设计专家工作组、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司十进制网络标准工作组”的相关人士,都被告知:“查无此人”!

不止一个媒体同仁打电话去湖南找“中国十进制网络安全监督管理局、信息产业部新一代安全可控信息网络技术平台总体设计专家工作组、信息产业部科学技术司十进制网络标准工作组”的相关人士,也难于找到一个公开联络电话。

冠以“中国XXX”、“信息产业部XXX”的头衔,谢先生看来就是这样骗了上海骗中央,骗了澳门骗湖南。不知道还有多少机构会被骗?看来深入揭露IPv9的底细是有必要的,否则,如何让招摇的骗子有朝一日变成过街的老鼠?

(4)IPv9 的庐山真面目

还是不要“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了。IPv9 的本质和谢建平先生这个人的那几招本文揭露得差不多了,笔者引用英国“The Register”上2004 年7 月6 日的一篇报道[16]来总结本节吧。

TCP 协议的创始人之一Vinton G. Cerf 先生(2004 年计算机图灵奖获得者,目前是Google 公司的互联网首席布道者)对IPv9 的报告感到疑惑,不知道中国政府在其中扮演何种角色。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中心(CNIC)的钱华林研究员当时这样描述IPv9: 它有严重的实际缺陷, 几乎没有得到支持( serious practical shortcomings and little support)。

笔者按:时过三年半,IPv9“几乎没有得到支持”似乎并不成立了,但是这也是最可悲的地方。

在该报道的最后,英国IPv6 工程组的技术顾问,南安普顿大学的Tim Chown先生这样说:

“现在大家都认为,IPv9 似乎是一个或者一组研究人员在试图推广256 位地址的IPV6。然而它似乎并没有什么推动力。无法判断这是个搞笑的项目,还是象当初Jim Fleming 的IPv8 一样是个荒谬的无法启动的方案。也许IPv9 里有一些不错的主意,但是大家知道今天的IPv6 己是一个标准化的、被广泛应用的系统。”

谢建平先生自己也承认,未曾向IETF 提交任何技术方案。在网络研究人员看来,这就等同于IPv9 没有任何可以量化的内容,不是个严谨的科学技术方案,基本上是个没有理论依据的幻想。不夸张的说,几乎所有在中国科学院互联网和中国教育和计算机网工作的人都不同意IPv9 的观点。

笔者总结IPv9 的问题和造成的恶劣影响:

(1) 方案缺乏专业性。目前不夸张的说,IPv9 的技术论点比汉芯还差,各种站不住脚的地方笔者已经总结,这里不赘述。

(2) 闭门造车,贻笑大方。网络研究是开放的、国际参与的,企图闭门造车是违背潮流的。要利用我们在下一代互联网研究上的高起点,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并成为国际游戏规则制定者!

(3) 学术政治化。打着“自主创新”、“中国产权”、“国家安全”的幌子把技术问题政治化,浪费纳税人的钱,阻碍真正前端的研究,无异于误国误民。

(4) 浪费人才。谢建平在清华和中科院吃了闭门羹,但是他们忽悠上了其他学校和机构,雇用一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人做这个没有前途的项目。人才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

6. 惩前毖后,促进中国互联网研究健康发展

David Dana Clack 在24 届IETF 大会报告上说过这么一段名言:“We reject: kings, presidents and voting. We believe in: rough consensus and running code.(我们拒绝国王、总统和投票,我们相信大家的一致意见和正确运行的代码。)”哦,笔者可能忘记了,谢先生应该根本就不知道这段名言,因为谢先生很可能完全不知道网络研究和互联网走过的历史,不知道IPv6 诞生和发展的历程,只是看到了IPv6 的地址空间扩展,于是突发奇想,决定把IPv6 的地址长度延长一倍,然后照抄IPv6的各种特性,包装上“国家安全”、“民族创新”等看起来很美的外衣,开始了他大而无当的宣传忽悠过程,并妄图忽悠全国人民。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李星教授在《IPv6 原理与实践》的序言中提到:“网络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只有在达到一定规模的情况下才能暴露新的问题,纸上谈兵是毫无意义的。”网络科学中,没有经过实验的结果都是值得怀疑的,更何况谢建平先生这种完全天外飞仙一样的设计和想法。大部分网络工作者不是不知道谢先生的“十进制网络”的荒谬,而是根本就不屑于和谢先生辩驳,也不屑于指出谢先生的产品之荒唐。但是遗憾的是,这给了谢建平先生可乘之机,到处卖弄夸耀其荒唐的方案,并借助学术政治化,以“自主创新”、“国家安全”的名义得到了一些政府机构的支持。

对这样的“自主创新”,如果我们不去批判、不去嘲笑,反倒帮其鼓吹和呐喊,这个国家还有什么希望?谢建平先生可能忽视了一点,那就是中国还有一批从一开始就认认真真、扎扎实实从事网络研究,致力于推进中国互联网研究进步的科技工作者。每一个有良知的网络工作者们都应该站出来,让IPv9 的荒谬暴露在阳光下。中国在下一代互联网上的研究从一开始就走在世界的前列,我们一直在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我们将创造出真正自主创新的国际先进。

我们不预测未来,我们创造未来。

参考文献

[1]http://en.wikipedia.org/wiki/IPv9

[2]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1/23/content_7482216.htm

[3]http://www.em777.net/

[4]中国专利CN02145133.8 IPV9/IPV4NAT 路由器

[5]中国专利CN02145085.4 IPV9 网站浏览器插件

[6]中国专利CN02145084.6 IPV9 协议路由器

[7]伍海桑、陈茂科等,IPv6 原理与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年7 月,ISBN

7-115-08557。

[8] http://www.em777.net/3pp.htm

[9] 中国专利CN03142149.0 用数字域名系统统一解释IP 网络地址的方法及系统

[10] 中国专利CN03256388.4 用数字域名系统统一解释IP 网络地址的系统

[11]http://media.163.com/04/1215/15/17LD27PD0014181U_2.html

[12]http://news.xinhuanet.com/internet/2008-01/25/content_7491534.htm

[13]http://en.wikipedia.org/wiki/April_Fools’_Day_RFC

[14]http://www.cesi.ac.cn/www/standgroup/groupmember/01.pdf

[15]http://www.cesi.ac.cn/standgroup.aspx

[16]http://www.theregister.co.uk/2004/07/06/ipv9_hype_dismissed/

[17]http://news.xinhuanet.com/internet/2008-01/23/content_7478874.htm

[18]http://www.juniper.net/company/presscenter/pr/2006/pr-061031b.html

[19]http://home.donews.com/donews/article/1/123340.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