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接力聚力 多元化解糾紛

借力接力聚力 多元化解纠纷

近幾年,法院的收案數量快速攀升,法官辦案壓力不斷增大。地處湖南省中部的湘潭市嶽塘區人民法院,為了改變這種局面,努力探索矛盾糾紛快速解決的有效機制,先後建立特邀調解、律師調解制度,並加強速裁與多元調解的縱向對接,以及與各鄉鎮司法所人民調解的橫向聯動,形成了以法院為主導的“新三調聯動”大格局。通過積極向社會借力,在立案階段用不到4%的人力化解了17.5%的民商事糾紛,案件平均辦理週期僅為11.5天。湖南省委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對此進行了專題調研,並給予了充分肯定。

律師加盟為當事人調心順氣

法官,我們做工的企業倒閉了,工資還沒有給,請你們幫忙解決一下!”5月7日上午,嶽塘區法院立案大廳裡十幾名民工焦急地說。工作人員瞭解情況後,引導大家準備好相關資料,將案件轉入了訴前調解。15起糾紛,2名調解員,3天時間,全部達成協議。這是嶽塘區法院訴調中心調解員隊伍日常高效工作的一個縮影。

嶽塘區法院訴調中心調解員隊伍有10名優秀律師加入。2017年10月26日,嶽塘區法院成立了湖南省首個律師駐法院調解工作室,給該院的訴調中心增添了新的力量。在這群優秀律師的幫助下,

半年以來,訴調中心共成功調解案件203件

我們以為打官司很複雜,沒想到訴前調解3天就辦好了,而且我們一分錢都沒花。”農民工黃大哥很是欣慰。

在明星調解員朱河看來,訴前調解是一條解決糾紛的捷徑,不需經過複雜的審判程序就能將矛盾化解,節約了大量的訴訟資源。“很多糾紛案件其實比較簡單,甚至當事人打官司就是為了爭一口氣,有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幫他們順順氣。”朱河說道。

速裁團隊讓訴訟走上“高鐵時代”

在訴前調解過程中,我們發現有些案子雖然調解不成功,但是法律關係簡單。如果機械地按程序走,難免會耽擱時間。”立案庭庭長李姜介紹道。為此,嶽塘區法院成立了速裁團隊,為訴調接力,在立案階段快速消化一批簡易案件。

一天,剛組織完調解的特邀調解員羅姨沒有急著讓雙方當事人回家,而是找到了法官助理肖黎:“

這個案子雙方調解不成,但案情比較簡單,我建議走速裁程序。”原來,周某向熊某借款5萬元,因未如期歸還引起了紛爭。在訴前調解時,兩人對借款本金沒有異議,但對利息分歧較大。肖黎遂帶著熊某去辦理了轉立案手續,隨後立即向周某送達了開庭傳票。3天后法官對該案進行了開庭審理,並當庭宣判。

我以前也打過兩個官司,但從來沒有這麼快,整個過程走完才11天,看來法院訴訟也走上了‘高鐵時代’。”案子審結,熊某打趣地說。

嶽塘區法院除了將調解不成的簡易案件引入速裁,也會將一些未經訴前調解的案件在立案後委託調解,讓速裁和訴調製度達到深度融合,相互汲取各自優勢,發揮最大能量。

基層助力形成網格化調解機制

庭長,你快看看這個案子!原告田某要求被告丁某把廚房換個位置,上次是丁某起訴要求田某把圍牆拆除——這冤冤相報何時了啊!”立案庭小賀感慨道。

田大爺和丁大爺是鄰居。因丁大爺的廚房煙囪正對田大爺的客廳,導致田大爺家裡油煙味嗆人。於是田大爺把圍牆加高,用以阻擋油煙飄入。誰知丁大爺認為加高後的圍牆影響了他家的採光、通風,於是訴訟至法院。法院判決田大爺自行將圍牆恢復原狀。

他先違規建的廚房,沒想到他倒惡人先告狀!反正我不管,他讓我拆圍牆,我就要他拆廚房。”田大爺很氣憤。

鄰里糾紛常因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起,有時一紙判決雖從法律層面上分清了是非,但矛盾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社會效果也不是很好。為此,工作人員與兩個老鄰居所在的五里堆街道的司法所長取得聯繫,請他們先行調解,最終雙方矛盾順利解決。

嶽塘區法院與各鄉鎮街道的司法所共同構建起網格化調解機制,藉助其底子清、人員熟的優勢,幫助化解一些鄰里糾紛、婚姻家庭糾紛等涉民生案件。網格化調解運行半年以來,法院委託司法所調解成功13件,指導人民調解25件

多元化解紛不應只是法院‘獨唱’,應有更多主體參與進來‘大合唱’,才能真正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嶽塘區法院院長楊光華表示,“我們也將緊跟司法體制改革的步伐,繼續為群眾低耗、高效解決矛盾糾紛提供新路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