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兒子被踢頭,媽媽舉動惹爭議:孩子被欺負,到底要不要還手?


3歲兒子被踢頭,媽媽舉動惹爭議:孩子被欺負,到底要不要還手?


如果孩子被欺負了,你是教他打回去呢,還是讓他小事化了。這個問題,在教育界也一直備受爭議,這篇文章列舉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的一段視頻回應,解開了爸媽們的困惑。


3歲兒子被踢頭,媽媽舉動惹爭議:孩子被欺負,到底要不要還手?

來源 | 阿呀媽呀 | 作者 | 巫笛


3歲兒子被踢頭,媽媽舉動惹爭議:孩子被欺負,到底要不要還手?


孩子被欺負了

要不要教他打回去?

有一個問題在教育界一直備受爭議,如果孩子被打了,你會支持他打回去嗎?

中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在《開講啦》節目中,作為嘉賓,在被問及這個問題時,斬釘截鐵地給出了肯定回答。

如果孩子被欺負,肯定支持他打回去!

李玫瑾教授舉了自己孫女的例子,她說在幼兒園期間,有小男孩抱起自己孫女,又故意將她摔在地上。

她教育孫女,如果下次有人再這樣做,你可以揪住對方耳朵,對方一定會因為受不了疼痛而放手,這樣幾次後就沒人敢再欺負你了。

而如何防止孩子被欺負,李玫瑾教授也指出:“孩子一定要有體育鍛煉,有運動的孩子就有爆發力,在關鍵時刻有力量反擊,就不容易被欺負。”


3歲兒子被踢頭,媽媽舉動惹爭議:孩子被欺負,到底要不要還手?


校園暴力陰影下

教孩子敢於反抗很重要

最近,一位周姓媽媽給我留言,表達自己的焦灼。

原來,他3歲的兒子特別膽小內向,今年才剛上幼兒園,自己整日為此著急,害怕他在學校被欺負,不想送他去學校。

我趕緊安慰了幾句,告訴她不必過於擔憂。

一則,孩子之間小打小鬧是常事,就算是性格開朗的孩子,也免不了和別的小朋友產生摩擦;二則,這種情況既然避免不了,孩子現在沒遇到,說明他和小朋友相處不錯,有沒有被欺負還不好判斷。

這位周媽媽最後在聊天中,也逐漸理智起來。

她覺得,自己孩子雖然膽小內向,但性格上不是愛鬧事闖禍的類型,平時話少,但很機靈,送他去上學,也總是開開心心,並不抗拒和小朋友相處。

最終,這位媽媽總算是放寬了心,安心送孩子繼續去幼兒園。

其實,我非常能理解這位母親的擔憂,孩子遭受校園暴力的駭人事件,總能在各類新聞報道里看到。

3歲兒子被踢頭,媽媽舉動惹爭議:孩子被欺負,到底要不要還手?


這則視頻令人不寒而慄,

短短40秒,女生被另一名女生狂扇耳光20多次。整個過程中,那個被打的女生只是呆呆站在原地,一動不動,任其動手毆打。

這樣的暴力行為,卻發生在小學女生之間,事件被曝光後,當地教育局工作人員表示,這只是同學之間開玩笑而已。

3歲兒子被踢頭,媽媽舉動惹爭議:孩子被欺負,到底要不要還手?


河北保定發生的這起校園暴力事件,也是幾名女生圍毆一名女生。

在被曝光的近3分鐘長的視頻中,女生被逼下跪、被扇耳光、狠勁拽頭髮、腳猛踹,甚至棍棒毆打和逼迫脫衣服。

3歲兒子被踢頭,媽媽舉動惹爭議:孩子被欺負,到底要不要還手?


電影《悲傷逆流成河》的女主角易遙,因為校草對他有好感,遭到同班女生的嫉妒和仇視,還因為母親是按摩女而受到排擠,被全校同學公開詆譭和攻擊。

學校公認的女神墜樓死亡,易遙被誣為殺人犯,絕望之中,她選擇跳河自殺,用激烈的方式自證清白。

在校園暴力的陰影下,成人世界裡的那座象牙塔,早已變成受害的孩子們的“地獄”,一起又一起的校園暴力事件,刷新三觀,令無數家長後怕。

曾經看到一則新聞,一位3歲的小男孩被同班的小朋友猛踹腦袋,男孩的媽媽目睹之後,抓著兒子的手打了回去。

3歲兒子被踢頭,媽媽舉動惹爭議:孩子被欺負,到底要不要還手?


這位母親的做法在當時引發爭議,有人持反對態度,有人則表示支持:那些不管教孩子的父母,總有一天,社會會替你們管教孩子。

新聞中,這位媽媽的出發點是正確的,如果孩子被欺負,就是要反抗,這點是毫無疑問的,只是反抗的方式需要三思而後行。

3歲兒子被踢頭,媽媽舉動惹爭議:孩子被欺負,到底要不要還手?


3歲兒子被踢頭,媽媽舉動惹爭議:孩子被欺負,到底要不要還手?


如果對手強大,直面反擊會吃虧,那就選擇告發,讓更有權力和能力的人來保護自己,這樣做才是對自己有利的。

如果對手和你力量相當,那麼反擊只要做到讓對方害怕、不再欺負你就可以了,不能借此去傷害對方,這是不對的。

反擊的目的不是報復,而是讓對方止步。

父母的態度能夠決定孩子命運,也在冥冥之中成就了孩子的性格。

3歲兒子被踢頭,媽媽舉動惹爭議:孩子被欺負,到底要不要還手?


反抗不是一味“打回去”

給大家分享一下,李玫瑾教授在《開講啦》中給許多家長就此問題表達的態度。

首先,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欺負別人。作為父母,要告訴孩子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不能做,絕不能以大欺小、恃強凌弱。

其次,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比起頭腦教育,身體鍛鍊也很重要,讓孩子進行體育鍛煉,擁有強健的體格。如果孩子從來不鍛鍊,沒有強壯的身體,能輕易被推倒,那麼下次別人還會推他。

3歲兒子被踢頭,媽媽舉動惹爭議:孩子被欺負,到底要不要還手?

這裡有必要強調一下,李玫瑾教授說的“打回去”,是建立在孩子能夠自我保護的基礎上。

有法律界人士表示:單純鼓勵打回去,相當於“以暴制暴”,而孩子的世界和成年人的世界不同,對於孩子來說,偶爾的打鬧和欺凌也有區別。

如果只是孩子間偶爾動手,那麼捱打的一方只需要設法遠離就好,最好能夠求助於老師和家長,多數時候不支持暴力手段。

如果情況不允許你躲避遠離,只要採取一些手段,比如“揪對方耳朵”等辦法,控制住對方,避免自己進一步受傷即可。

孩子畢竟還小,在是非觀還未分清之際,不要粗暴教育孩子“打回去”,這樣也容易讓孩子養成暴躁易怒的性格,成年後反而不利。

而孩子之間如果因一點小事,升級為鬥毆,那受到的傷害可能更大。

所以,當孩子受欺負要不要反擊,這個問題並沒那麼簡單回答。

父母在教育中,當然要擺正態度,告訴孩子被打或看到有人被欺負時,絕對不能忍氣吞聲。

我們要在知法懂法守法的前提下,拒絕傷害、反抗暴力。

3歲兒子被踢頭,媽媽舉動惹爭議:孩子被欺負,到底要不要還手?


我想,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平安健康地長大,在面對暴力時,教育孩子絕不軟弱,一定要反抗並學會保護自己,這是一種基本的能力。

畢竟,沒有父母能夠照顧孩子一生,也不可能時刻守護。

而孩子也總有一天是要獨自遠行的,所以,學會保護自己就要從這些細節開始。


3歲兒子被踢頭,媽媽舉動惹爭議:孩子被欺負,到底要不要還手?

來源:阿呀媽呀(ID: ilovemom001);集結優質教資,有溫度也有深度,幽默風趣也嚴肅權威,好學的父母都在這裡找到了合適的教養方式;作者:巫笛;本文為平臺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圖片來自網絡,侵即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