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传筋骨开发」“力由地起”与“力不由地起”区别有多大?

我们在打拳时之初,都习惯用腿蹬地发力,一旦单腿支撑状态下,就不知道怎么用力了,往往被对方所趁。所以实战高手都会通过判断对手的脚步移动情况,来寻找进攻的机会。在传统拳体系中,有一种用身体主动发力来获得地面的反向支撑,从而推动人体往前移动的方法,我们称之为

“五张弓”的筋骨崩弹式运动。

「典传筋骨开发」“力由地起”与“力不由地起”区别有多大?

这种劲力主式,颠覆了单腿支撑状态下无法发力的现象,反而习惯于像“金鸡独立”般的运动模式,空出的一条腿可以步步带“踢”,拳谱中称“步步都是刮地风”。具备了身体弓弹式驱动人体快速前窜,同时又能够进身刮踢,这在传统拳的打法运用中,是有代表性的。

「典传筋骨开发」“力由地起”与“力不由地起”区别有多大?

传统拳不擅长实战,主要是身体开发不完全,传武的独特风格也无法体现,无法形成以身带步的进步之法,没有手脚同步打击的硬打硬进的风格,在某一方面来讲,限制了使用。

古人对身体的研究还是蛮深入的,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获得了用力之法,知道如果更好的把身体的整体力量发挥出来。挑过重担的朋友可能对这种感觉比较容易理解,在行走的过程中,担子上下颠簸,通过人体的传输,将重量传递到脚底,这时候腿部会被动蹬地,被地面给“弹”出去,此时担子与身体的节奏是趋于一致的,这也就是整体力。

「典传筋骨开发」“力由地起”与“力不由地起”区别有多大?

那么我们就要思考在没有重物施压的情况下,如何产生这种状态呢?我们可以通过地面与肩之间的模拟产生一种对抗劲力,运用脊柱能够弹动的特性,使以压力,通过脊柱崩弹,令劲力传递,并由地面反弹而起,形成反窜劲力。这种状态用文字来形容可能还是很难理解的,如果自身的脊柱劲力有了,比较好理解,如果没有,即使能够领会到,也无法实现。

「典传筋骨开发」“力由地起”与“力不由地起”区别有多大?

练拳的过程就是一个人体塑造的过程,是将人体盘成一个“大弹簧”,一旦具备了这种功力,发劲就变得简单,可以在各个角度,各种状态下随意发放,当然也可以运用到各种动作当中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