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付費的一枝獨秀和傳統培訓行業的跨界轉型

2018年聖誕節之際,《得到》羅振宇和脫不花在深圳宣佈:儘管市場資本寒冬,仍有15家知名資方贊助2019年的得到跨年演講,現場票在三個月以前早已售彀一清。優酷和深圳衛視將線上線下同步直播...可以說羅振宇的《得到》跨年演講在2019年到來之際將盛況空前了。

知識付費的一枝獨秀和傳統培訓行業的跨界轉型

2018年的冬天可以說是印象當中最冷的一個冬天了;中美貿易戰正酣,國內產業結構升級供給側改革不斷推進,全行業面臨著新常態之下的調整和應對。反觀線上知識付費行業的自2016到2018三年從嶄露頭角到大爆發到迴歸理性,一路走來:行業盈利模式不斷進化、用戶規模不斷壯大、市場營收前景令人側目。

知識付費的一枝獨秀和傳統培訓行業的跨界轉型

1. 產業發展邏輯和市場背景

(1) 供給側改革倒逼市場反思的認知焦慮

市場大環境的改變延伸到微觀層面,需要業者重新梳理自身的知識技能結構、補充對新常態下經濟環境的技能和知識儲備應對;很多長期仰賴傳統行業渠道優勢的經營者百試不爽的套路早已難以為繼,出於對宏觀產經政策的難以取捨很需要產經政策解讀和對策的知識輸入;同時行業調整必然需要具備綜合、橫向、跨專業的扁平型專業人才獨擋一面,各種網課自然層出不窮了。

知識付費的一枝獨秀和傳統培訓行業的跨界轉型

面對國內外的產經競爭形式常態化,嗑須行業重新梳理盈利模式和運營思路,避免走彎路,減少損失,以笑到最後;那麼這一邏輯之下,知識付費的大行其道也就自然而然了。

(2) 行業發展促使行業精英的角色擔當需求

改革開放40年來,國家發展翻天覆地。中國高速發展的訣竅很大程度上在於中國每年畢業的上千萬大學生中產出的行業精英;從70後到80後到90後無數人的努力,才有了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的成就和中國互聯網最為輝煌壯闊20年;主觀上行業精英需要藉助知識付費這類平臺,實現個人乃至從業群體的智力提升,拿出接地氣的行業解決方案乾貨,使行業在國際同行業競爭中能佔據先機和主動權。

知識付費的一枝獨秀和傳統培訓行業的跨界轉型

(3) 移動付費APP的商業模式溢出效應

社會移動付費app的普及在於市場消費意識的升級和移動支付技術的突飛猛進,市場受眾已經習慣為具有價值的商品付費,當然包括知識交付的產品;基於社交媒體KOL光環之下的知識付費產品呼之欲出也就理所當然了。

知識付費的一枝獨秀和傳統培訓行業的跨界轉型

2. 傳統培訓行業跨界知識付費的優勢和市場空間

(1) 傳統培訓行業跨界的優勢和基礎

1 傳統渠道優勢

知識付費的一枝獨秀和傳統培訓行業的跨界轉型

· 傳統培訓行業線下耕耘多年,無論是上游師資資源還是下游用戶的依賴性都是顯而易見的。

· 商業變現模式清晰:多年渠道經營之下,用戶已經習慣傳統培訓提升的線下場景,市場經營模式已然成熟,在轉型之中具備良好的變現基礎和較短的變現路徑;

· 知識交付的內容質量有保證:線下渠道競爭的激烈需要獨到的知識交付內容來打動苛刻的終端用戶,而相當的人脈投入只是線下渠道的一塊敲門磚;而且這種高質量的知識內容在轉型之中可以輕易的轉換成在線知識付費的精品課程。

2 C端資源優勢

知識付費的一枝獨秀和傳統培訓行業的跨界轉型

· 培訓市場的實地體驗已經網羅一大批忠實用戶,用戶對品牌的忠誠度較高,可以自然而然的從線上發力,對終端用戶進行二次商業開發;

· 線下用戶的積累可以為跨界知識付費轉型提供良好的轉化基礎;在流量為王的當下,無疑有了很好的原始粉絲積累基礎。

(2) 傳統培訓行業跨界的市場空間

1 知識付費產業的發展

歷經三年的快速發展,知識付費行業從熱捧到爆發到質疑到迴歸理性,一路走來已然日趨成熟。從2015年的0.92億用戶到現如今的2.92億用戶,行業用戶池擴大了3倍;知識付費市場規模自2017年的49.1億將在2020年暴漲至235.1億,市場發展空間巨大。

知識付費的一枝獨秀和傳統培訓行業的跨界轉型

2 傳統培訓行業跨界的空間

· 知識付費行業轉向理性,迴歸到知識內容的本身:傳統培訓行業經營多年積累的內容優勢為行業跨界轉型提供了產品基礎;

· 內容垂直趨勢明顯:在知識付費行業競爭當中明晰的內容定位標籤和更垂直的內容細分給傳統培訓行業跨界提供了方向,依託平臺型產品的流量基礎,通過行業saas的技術優勢,打造運營內容的垂直化細分能力將是行業跨界的核心競爭力。

· 知識內容落地實踐的商業閉環趨勢優勢:線下培訓場景的知識交付深度自然而然的會引申到商業閉環,因為用戶不僅僅的是有對付費知識習得一種認知需求,更多的是對商業實操的一種認知到理論變現的實戰參考意義。

知識付費的一枝獨秀和傳統培訓行業的跨界轉型

3. 傳統培訓行業跨界轉型套路

(1) 傳統培訓行業跨界切入

知識付費的一枝獨秀和傳統培訓行業的跨界轉型

行業跨界成功與否首先在於切入產品的規劃和運營落地。那麼在產品立項之前需要從根本上對產品服務的定位予以界定。而產品定位確實基於企業的品牌定位:基於用戶痛點和需求所設定的企業形象和個性。

比如針對高淨值的培訓服務企業,高淨值人群的用戶的需求是多層次和多方面的;線下培訓數據為產品定位提供了設定依據:高淨值人群的線上知識服務;比如K12教育企業面向線下多家教育實體的學生和教員的知識獲得和系統重塑需求,可以定位為面向師、生、家長多結構的知識輸出和交互產品。是垂直的還是扁平的、是大眾的還是精準的,這些是行業跨界產品的為的思考維度。

(2) 建立產品知識輸出的系統架構

產品系統服務藍圖在於用戶畫像分析基礎上深度契合用戶的需求和麵向市場的差異化運作。

知識付費的一枝獨秀和傳統培訓行業的跨界轉型

比如針對高淨值人群的需求:認知和知識等素養提升、人脈拓展、健康管理、資產管理等各層次需求,分析目前競品的優劣、根據自身傳統資源的優勢,選擇適當的高頻的強需求入手作為產品的流量型主推功能,以此來帶動產品的迭代和用戶的沉澱。

知識付費的一枝獨秀和傳統培訓行業的跨界轉型

針對K12階段的各層次用戶特徵, 分析教師(校長)、學生、家長的需求:教育方式方法的認知升級、教育管理理念和實操的升級、學生個人認知成長的階段需求、家長陪伴學生成長教育方法論提升等等不一而足,可以企業自身的核心輸出價值從更垂直細分的一個切入點入手來帶動產品的迭代和用戶的沉澱。

知識付費的一枝獨秀和傳統培訓行業的跨界轉型

在內容呈現的形式上可以"音頻+圖文"知識輸出有效提升用戶碎片化學習的效果,而目前這種模式也是行業主流。內容必須根據企業的產品定位垂直再垂直,細分再細分,只有專注垂直細分才能在眾多APP當中有可能成為用戶所難以割捨又不得不打開的那個產品。

(3) 細緻入微的運營和關注用戶體驗

制定產品的分期規劃,知識產品的載體可以微信生態,也可以是自建的web平臺;前者的流量基礎毋庸置疑,所有當下主流的知識付費平臺早期都選擇從公眾號開始作為產品導流的最佳手段,但為了最大化提升用戶體驗選擇自建app將是用戶運營和數據分析的基本前提而不得不長期考慮的一大選項,儘管成本高昂。

知識付費的一枝獨秀和傳統培訓行業的跨界轉型

社區群運營已經是當下電商的標配;通過社群運營來增加知識付費產品的認可和用戶反饋倒退產品更新迭代。鼓勵用戶二次輸出知識付費內容的延伸價值,可以從理論到自身實踐反覆驗證內容的現實效益,並通過產品機制鼓勵用戶的二次分解和分享,增加產品形態的豐富多樣性。

知識付費的一枝獨秀和傳統培訓行業的跨界轉型

通過行業傳統培訓的線下體驗反哺知識付費平臺的實踐價值,線下活動可以很好的增強用戶關鍵鏈和對產品和平臺的粘性;利用產品的長尾機制,回收用戶,可以通過短信、公眾號群發等方式激活用戶;通過社區幣的產品機制來鼓勵用戶的互動、增強社群和產品的活力。

綜上所述:知識付費行業正是蒸蒸日上之際,前景一片大好;行業迴歸理性的沉澱為傳統培訓市場跨界轉型帶來了發展難得的窗口期,結合自身傳統優勢,找到產品落地的最佳切入點,實現行業跨界的成功轉型也就水到渠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