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的一枝独秀和传统培训行业的跨界转型

2018年圣诞节之际,《得到》罗振宇和脱不花在深圳宣布:尽管市场资本寒冬,仍有15家知名资方赞助2019年的得到跨年演讲,现场票在三个月以前早已售彀一清。优酷和深圳卫视将线上线下同步直播...可以说罗振宇的《得到》跨年演讲在2019年到来之际将盛况空前了。

知识付费的一枝独秀和传统培训行业的跨界转型

2018年的冬天可以说是印象当中最冷的一个冬天了;中美贸易战正酣,国内产业结构升级供给侧改革不断推进,全行业面临着新常态之下的调整和应对。反观线上知识付费行业的自2016到2018三年从崭露头角到大爆发到回归理性,一路走来:行业盈利模式不断进化、用户规模不断壮大、市场营收前景令人侧目。

知识付费的一枝独秀和传统培训行业的跨界转型

1. 产业发展逻辑和市场背景

(1) 供给侧改革倒逼市场反思的认知焦虑

市场大环境的改变延伸到微观层面,需要业者重新梳理自身的知识技能结构、补充对新常态下经济环境的技能和知识储备应对;很多长期仰赖传统行业渠道优势的经营者百试不爽的套路早已难以为继,出于对宏观产经政策的难以取舍很需要产经政策解读和对策的知识输入;同时行业调整必然需要具备综合、横向、跨专业的扁平型专业人才独挡一面,各种网课自然层出不穷了。

知识付费的一枝独秀和传统培训行业的跨界转型

面对国内外的产经竞争形式常态化,嗑须行业重新梳理盈利模式和运营思路,避免走弯路,减少损失,以笑到最后;那么这一逻辑之下,知识付费的大行其道也就自然而然了。

(2) 行业发展促使行业精英的角色担当需求

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发展翻天覆地。中国高速发展的诀窍很大程度上在于中国每年毕业的上千万大学生中产出的行业精英;从70后到80后到90后无数人的努力,才有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成就和中国互联网最为辉煌壮阔20年;主观上行业精英需要借助知识付费这类平台,实现个人乃至从业群体的智力提升,拿出接地气的行业解决方案干货,使行业在国际同行业竞争中能占据先机和主动权。

知识付费的一枝独秀和传统培训行业的跨界转型

(3) 移动付费APP的商业模式溢出效应

社会移动付费app的普及在于市场消费意识的升级和移动支付技术的突飞猛进,市场受众已经习惯为具有价值的商品付费,当然包括知识交付的产品;基于社交媒体KOL光环之下的知识付费产品呼之欲出也就理所当然了。

知识付费的一枝独秀和传统培训行业的跨界转型

2. 传统培训行业跨界知识付费的优势和市场空间

(1) 传统培训行业跨界的优势和基础

1 传统渠道优势

知识付费的一枝独秀和传统培训行业的跨界转型

· 传统培训行业线下耕耘多年,无论是上游师资资源还是下游用户的依赖性都是显而易见的。

· 商业变现模式清晰:多年渠道经营之下,用户已经习惯传统培训提升的线下场景,市场经营模式已然成熟,在转型之中具备良好的变现基础和较短的变现路径;

· 知识交付的内容质量有保证:线下渠道竞争的激烈需要独到的知识交付内容来打动苛刻的终端用户,而相当的人脉投入只是线下渠道的一块敲门砖;而且这种高质量的知识内容在转型之中可以轻易的转换成在线知识付费的精品课程。

2 C端资源优势

知识付费的一枝独秀和传统培训行业的跨界转型

· 培训市场的实地体验已经网罗一大批忠实用户,用户对品牌的忠诚度较高,可以自然而然的从线上发力,对终端用户进行二次商业开发;

· 线下用户的积累可以为跨界知识付费转型提供良好的转化基础;在流量为王的当下,无疑有了很好的原始粉丝积累基础。

(2) 传统培训行业跨界的市场空间

1 知识付费产业的发展

历经三年的快速发展,知识付费行业从热捧到爆发到质疑到回归理性,一路走来已然日趋成熟。从2015年的0.92亿用户到现如今的2.92亿用户,行业用户池扩大了3倍;知识付费市场规模自2017年的49.1亿将在2020年暴涨至235.1亿,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知识付费的一枝独秀和传统培训行业的跨界转型

2 传统培训行业跨界的空间

· 知识付费行业转向理性,回归到知识内容的本身:传统培训行业经营多年积累的内容优势为行业跨界转型提供了产品基础;

· 内容垂直趋势明显:在知识付费行业竞争当中明晰的内容定位标签和更垂直的内容细分给传统培训行业跨界提供了方向,依托平台型产品的流量基础,通过行业saas的技术优势,打造运营内容的垂直化细分能力将是行业跨界的核心竞争力。

· 知识内容落地实践的商业闭环趋势优势:线下培训场景的知识交付深度自然而然的会引申到商业闭环,因为用户不仅仅的是有对付费知识习得一种认知需求,更多的是对商业实操的一种认知到理论变现的实战参考意义。

知识付费的一枝独秀和传统培训行业的跨界转型

3. 传统培训行业跨界转型套路

(1) 传统培训行业跨界切入

知识付费的一枝独秀和传统培训行业的跨界转型

行业跨界成功与否首先在于切入产品的规划和运营落地。那么在产品立项之前需要从根本上对产品服务的定位予以界定。而产品定位确实基于企业的品牌定位:基于用户痛点和需求所设定的企业形象和个性。

比如针对高净值的培训服务企业,高净值人群的用户的需求是多层次和多方面的;线下培训数据为产品定位提供了设定依据:高净值人群的线上知识服务;比如K12教育企业面向线下多家教育实体的学生和教员的知识获得和系统重塑需求,可以定位为面向师、生、家长多结构的知识输出和交互产品。是垂直的还是扁平的、是大众的还是精准的,这些是行业跨界产品的为的思考维度。

(2) 建立产品知识输出的系统架构

产品系统服务蓝图在于用户画像分析基础上深度契合用户的需求和面向市场的差异化运作。

知识付费的一枝独秀和传统培训行业的跨界转型

比如针对高净值人群的需求:认知和知识等素养提升、人脉拓展、健康管理、资产管理等各层次需求,分析目前竞品的优劣、根据自身传统资源的优势,选择适当的高频的强需求入手作为产品的流量型主推功能,以此来带动产品的迭代和用户的沉淀。

知识付费的一枝独秀和传统培训行业的跨界转型

针对K12阶段的各层次用户特征, 分析教师(校长)、学生、家长的需求:教育方式方法的认知升级、教育管理理念和实操的升级、学生个人认知成长的阶段需求、家长陪伴学生成长教育方法论提升等等不一而足,可以企业自身的核心输出价值从更垂直细分的一个切入点入手来带动产品的迭代和用户的沉淀。

知识付费的一枝独秀和传统培训行业的跨界转型

在内容呈现的形式上可以"音频+图文"知识输出有效提升用户碎片化学习的效果,而目前这种模式也是行业主流。内容必须根据企业的产品定位垂直再垂直,细分再细分,只有专注垂直细分才能在众多APP当中有可能成为用户所难以割舍又不得不打开的那个产品。

(3) 细致入微的运营和关注用户体验

制定产品的分期规划,知识产品的载体可以微信生态,也可以是自建的web平台;前者的流量基础毋庸置疑,所有当下主流的知识付费平台早期都选择从公众号开始作为产品导流的最佳手段,但为了最大化提升用户体验选择自建app将是用户运营和数据分析的基本前提而不得不长期考虑的一大选项,尽管成本高昂。

知识付费的一枝独秀和传统培训行业的跨界转型

社区群运营已经是当下电商的标配;通过社群运营来增加知识付费产品的认可和用户反馈倒退产品更新迭代。鼓励用户二次输出知识付费内容的延伸价值,可以从理论到自身实践反复验证内容的现实效益,并通过产品机制鼓励用户的二次分解和分享,增加产品形态的丰富多样性。

知识付费的一枝独秀和传统培训行业的跨界转型

通过行业传统培训的线下体验反哺知识付费平台的实践价值,线下活动可以很好的增强用户关键链和对产品和平台的粘性;利用产品的长尾机制,回收用户,可以通过短信、公众号群发等方式激活用户;通过社区币的产品机制来鼓励用户的互动、增强社群和产品的活力。

综上所述:知识付费行业正是蒸蒸日上之际,前景一片大好;行业回归理性的沉淀为传统培训市场跨界转型带来了发展难得的窗口期,结合自身传统优势,找到产品落地的最佳切入点,实现行业跨界的成功转型也就水到渠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