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做个游戏人生的年轻人

2019,做个游戏人生的年轻人

一个不置可否的事实——现代年轻职场人的心理崩溃防线是极低的。毫无征兆,黑云压城,顷刻坍塌。

而职场抑郁的“成本”更低,委屈,沮丧,悲伤;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自我讨伐。似乎用上所有描述负面消极情绪的形容词也不算过分。

没有人有权利质疑年轻人职场崩溃和职场抑郁的合理性。

因为即使是1978以后,也还没有哪代人经历过比如今、眼前、当下,更迭速度更快的信息爆炸社会和数字时代浪潮。

而比起职场抑郁,更令人忧心的是,大多数人根本无法分清“职场抑郁”和“人生抑郁”。

他们难以客观对待孤立事件所产生的情绪反馈,相反却太擅长将不同的生活场景扭搅在一起,难舍难分。

任由负面情绪肆意蔓延、扩张、侵蚀掉原本平静无恙的生活,甚至走向可怕的极端。

扼腕之余,更觉是时提醒那些沉沦于眼前生活场景所酿造的苦楚中,难以全身而退的人,刻意训练出一种生存必备技能——“抽离感”。

2019,做个游戏人生的年轻人
2019,做个游戏人生的年轻人

人生这个游戏嘉年华

职场不过其中一场

如果拿游戏跟人生作比,那我笃定一点,人生远不止一场游戏。

它更像一个超无限内存的游戏磁盘,你不可能玩完所有游戏,更不要期待赢得全局。

没有谁规定,你一定要选择人气最高的游戏,或者掌声更多的赛道。

遵守游戏规则从来没错,如果你确定眼下就是你想玩的那一局,那就配合规则,横刀立马酣畅淋漓地玩上一场。

2019,做个游戏人生的年轻人

但如果你发现规则太过愚蠢,或这既不是自己真情实感渴望的赛道,更不是与自己适配性最高的游戏模式。

那么没必要跟自己较劲,更没必要跟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人较劲。

当断则断,放弃遵守游戏规则,甚至尽早主动出局,切换到另一场游戏也未尝不可。

我们从小到大从来都接受着“适应规则”耳提面命的教育,而那个从来没被人提起的生活真相是——其实没有哪一场游戏,是不可放弃的。

说高盛是位居金字塔上端的巨型企业,应该不会有人反驳。

集外资投行的神话和光环于一身,是块受无数清北复交牛剑常春藤觊觎的蛋糕。

如果一个应届生大学刚毕业就拿到高盛的offer并顺利进入这家公司,是不是该紧紧抓住这可贵的机遇,努力工作坐等升职加薪出任CXO走上人生巅峰?

但我的学长Z,并没有遵守这幅诱人的蓝图。

在他在高盛工作的第二年,他开始重新反思自己的现状和人生目标。

当他发现,眼前的工作并不能满足他全部的充实与快乐时,他毅然将自己抽离出来,放弃体面的工作和有竞争力的高薪,孑然一身跑去早稻田攻读经济学硕士。

2019,做个游戏人生的年轻人

六年过去了,现在全奖博士最后一年的他,也已经早早敲开了亚投行的大门。

Z觉得高盛这场游戏不好玩,于是他放弃了,在他放弃的时候,包括他在内的所有人也一定不知道未来还有场叫亚投行的游戏在等着他。

那么如果高盛是可以放弃的,同理,腾讯可以,阿里可以,头条可以...

所有不符合你渴求的、不与你适配的、让你倍感煎熬的、即使别人赞不绝口的、梦寐以求的,通通都可以被放弃。

宇宙星河浩瀚,没什么大不了,这场游戏我不玩了而已。

2019,做个游戏人生的年轻人

如果你命中注定是颗珍珠

你自己不可能不知道

担心一走了之遭人非议?

担心那场游戏里的人怀疑你的能力,diss你的“逃避行为”?

担心自己的离开会让所处的环境因你而失衡?

那么答案是,“永远都不要怕被人怀疑,除非他们能证明。———希区柯克”

在我大学的岁月里,有一件事让我记忆颇深,恰到好处地给十分在意周遭眼光和他人judgement的我当头一棒。

那是我跟团队一起筹备了很久的大型活动,且由我担任活动的主持人。

当天现场座无虚席、人声鼎沸,火爆程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设。

除了使馆的教育处负责人之外,我们还邀请到了一个跨国top科技企业的CEO给我们做开场演讲嘉宾。

由于缺乏丰富的舞台经验,突如其来的紧张让我在第一个环节就报错了这位CEO的title。

当我意识到自己欠妥的发挥之后,自责感让我更难以专注精力处理好后面的部分。

虽然活动最终顺利结束了,但我还是对自己的失误耿耿于怀,并选择在之后向那位CEO道歉。

他告诉我他根本不记得那个失误,而我整场活动主持得很好。

2019,做个游戏人生的年轻人

我自然觉得这是他出于礼貌而说的场面话。

大概看出了我是真的积郁难消,他笑着说:“年轻人就是太在意别人眼中的自己,而他们不知道,根本没有人会花超过10分钟时间的注意力在别人身上。”

这句话我记了很久,对当时的我醍醐灌顶。

是啊,虽然有点丧,但这是事实——除了你自己以外,根本没有人在意你的得失。你朱楼起也好,你楼塌了也罢,与他人何干?

即使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十分钟尔尔。

而你的价值,什么时候轮到别人来judge了?

你是颗珍珠,你自己知道。

2019,做个游戏人生的年轻人

全景敞视式视角看自己

做最遥远的旁观者

全景敞视(Panopticism)是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一书中提到的概念,揭示了权力社会的运行机制。

这个概念最早起源于边沁的全景敞视圆形监狱。

这种具有规训功能的监狱最核心的特点是,站在钦望塔上的一个监狱长,可以透过这种每个小囚室都带有巨大落地窗的环形建筑,监测到成百上千的囚犯。

想象一下,自己是那个站在钦望塔上的监狱长,而那些小囚室里,关押着的都是被自己囚禁在某场游戏中的某部分自我。

2019,做个游戏人生的年轻人

是一次爱而不得,不甘心被放弃的爱情;是一份饱受摧残,进退两难的职业;是一个难以融入,不得安然自处的圈子;

是一段需要你压抑自我,负能量弥漫的友情;是因为别人一句过激不得体的话,就自我怀疑的沮丧挣扎;是因为偶然的霉运,就一蹶不振缩进角落的末日悲观......

抽离出来,抽离出被局限的心理空间,站在遥远的旁观者的地方,重新审视自己。

太多被囚禁的自我,亟待你的释放与拯救。

要学会抽离,能孤立地对待一个事件产生的情绪,不任由它蔓延、滋长。


可以为爱而不得而伤心,但又不影响高高兴兴投入生活、完完整整享受吃喝玩乐的乐趣。


对于人际关系,能随时参与、亦能随时抽离,不往自己身上贴任何群体标签,结交朋友,但不加入圈子。


是抽离感令我们在不安的世界中保持分明——反裤衩阵地

对爱而不得和求而不能说:人生漫漫,你只是一段风景而已。

而我将马不停蹄地奔赴下一场春华秋实。

写在最后

如果你觉得抽离这件事很难,尤其是心理上的抽离,而我只不过是泛泛而谈。

那我想告诉你,具象的认知是实现行动可能性的第一步。

而如果心理上的抽离真的需要假以时日的训练,那么,先物理上的抽离——走出去。

走出卧室、走出家门、走出格子间、走出写字楼、走出三里屯、走出陆家嘴、走出北上广......走出所有另眼下的你积郁难消的地方。

离开是为了更好的回来,或者,不回来又怎样?

世界曼妙会讽刺你郁郁寡欢的愚蠢。

“而我的心略大于整个宇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

2019,做个游戏人生的年轻人

你会如何面对职场崩溃?

2019,做个游戏人生的年轻人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水冰月。现居英国,告别党媒告别4A告别互联网,打算继续放肆下去的野生女孩。微信公众号:无我不欢(id:jinwanhejiuba)。

本文图片来自原作者和影视截图、Pixabay.com。为非商业用途使用,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获取更多信息。

©2018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