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這個竅訣,你的善根功德將日日增上

掌握這個竅訣,你的善根功德將日日增上

有四種心念或行為會使我們的修行失去其本應有的價值:嗔怒、誇耀、懊悔和不迴向功德給一切眾生。

經論上說,一念嗔心,能摧毀一千大劫裡上供下施積累的福德善根。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非常快,人們好像都不太有耐心,如果事情沒有按期待的樣子發展,便愛發急。修行過程中,往往要做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事,因緣也並不總像期望的那樣圓滿,如果總是順著自己的習氣,恐怕嗔惱的時候會很多,我們可有足夠的福德善根供摧毀?

大家覺得凡事只有符合自己的意願,才能快樂;只有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才能快樂。不過說實在的,好像從無始以來,我們都是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結果呢,就是我們還在輪迴裡很不快樂。可見隨心所欲並沒能讓我們更快樂,既然如此,事不遂願也就不必看得太嚴重了。

第二種過患是誇耀。堪布阿瓊仁波切在他的大圓滿前行講義裡說:“有些人只是辦了一件微乎其微的善事,就在走路的人前坐著講,在騎馬的人前站著講。”想象一下那是多麼滑稽的一幕:擋在路上非不讓人走,要跟人家說自己的功德。

這種誇耀的風氣如今應該比阿瓊仁波切那個年代更盛了吧。

有一位很有意思的居士曾經對我說:“師父,現在大家都喜歡做功德,我喜歡做陰德。”我就問:“功德和陰德有什麼不同嗎?”他說:“功德是做了好事讓別人知道,陰德是不讓別人知道。”哦,原來功德和陰德是這麼一回事,我還是頭一次聽說。

第三種過患是懊悔。悔總是和疑相提並論。對修持佛法的功德心存疑慮,就會數數生起後悔之心。

比如,你可能會在上供下施之後時不時冒出這樣的念頭:“那個東西要是沒有供養或佈施掉就好了!”這是因為你懷疑那次供養或佈施真有那麼大的意義。或者有時候你會想:“要是沒有花那麼多精力學佛就好了,為了學佛放棄了很多掙錢、發展事業的機會,現在才這樣不如意!”諸如此類的懊悔之心,究其根源都是對佛法修行能帶來的利益心存懷疑。

第四種過患是不迴向功德給一切眾生。有人覺得如果把功德都回向給眾生了,自己不就沒有功德了嗎?這種擔心是多餘的。把功德迴向眾生,眾生也包括你,你怎麼就會沒有功德了呢?

功德不迴向眾生當然也不會消失,只不過這種善業果報享用一次就窮盡了。

有時候人們倒不是因為捨不得功德,只是忘了迴向,畢竟迴向與我們習慣的行為模式太不一樣了,好比隨時都得想著把自己辛勤勞動的成果貢獻出來,與所有人分享。

沒有三殊勝攝持,嗔怒、誇耀、懊悔和不迴向功德給一切眾生,這四者當中任何一個都能損耗我們的善根。

如果尚不熟悉三殊勝的修持,不能在平時做事時總記得以三殊勝來攝持(當然這是很常見的情況,比如你不會每做一件事都在開始時按一下暫停鍵——稍等一下,我先發個菩提心:為一切眾生究竟成佛而洗這個碗、出這個門等等),那麼怎麼辦呢?

我們可以在每天早上發心:願我今天做的一切都能利於眾生,幫助眾生離苦得樂、覺悟實相。然後,我們認真地去做每一件事。晚上睡覺前做迴向:我今天所做一切善法的功德都回向給眾生,願他們因為我的所作所為而得到真實利益。

當然,能隨時以三殊勝攝持自己的言行,那是最好不過。

——希阿榮博堪布《前行筆記之耕耘心田》

掌握這個竅訣,你的善根功德將日日增上

【我們的心靈是一畝田,播種什麼、收穫什麼。快節奏的生活帶來了物質享受,卻讓心田前所未有地乾涸荒蕪,擁有得越多,越浮躁空虛。這本書結合傳統禪修方法,在撇清誤區、樹立正見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探討了在現代社會中如何以正確的方法,創造正確的條件去實現身心輕安,像一盞燈,指引我們發掘內心的安樂之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