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型保险到底好不好?

消费型保险到底好不好?

我们追求物有所值!

在互联网如此普及的今天,还会有人问,什么是消费型保险?

消费型保险指的是没有现金价值的保险。

消费型保险中的消费 意指保费不会再返还给投保人,几乎全部用于投保保障。

所以这样的保险,保费相对更低廉,普通工薪阶层也消费的起。花较少的钱买到同样的保障,对于大家来讲非常实惠。

意外险、医疗险、重疾险、寿险都有消费型的产品

而下面重点分析的是消费型重疾险。

存在于互联网保险中的重疾险很多

这类产品有哪些优缺点?

保费便宜

很多人认为保费便宜就相当于性价比高,实际上消费型保险价格低廉是有科学的定价作支撑的。

传统的保单一般都在费差定价的时候选择加入保单现金价值增长,作为保单的特有属性,也就是所交保费虽然在保单缴费前期有一定的损失,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保单现金价值会持续上升,最终趋向于保额。

消费型保险在费差定价的时候,去掉了保单现金价值增长的因素,让保单现金价值不再增长或者趋向于零。这种条件下,保单在计算相同保额时,保费会相对较低。

所以消费型保险的最大特点就是便宜!

但是

保障是否过关?

以争议最明显的重疾险为例。

众所周知,重疾险的理赔是需要经过达到条款中设定的标准才可以得到赔付(碰到确诊即赔的宣传纯属扯淡),那么问题来了,假如患重疾后死亡这一项判定该如何赔付?是否应该得到理赔呢?

风险1:时间

以脑中风后遗症赔付为例

消费型保险到底好不好?

脑中风的赔付标准满足《重大疾病定义使用规范》,其中要求确诊180天后,满足判定条件才可以得到赔付。暂且不谈赔付条件是什么,仅考虑确诊后的180天一项要求,期间就会存在一定的赔付风险。

这个风险是什么呢?

被保人在此期间去世!

那么发生这样的情况,重疾是否会赔付呢? 答案是:肯定不会!

究其原因:

1、没有寿险责任,不会给予死亡赔付金额

2、没有达到条款理赔标准,不满足时间要求

所以考究重疾险种疾病保障,其中一部分疾病的赔付,需要判定时间,所以这部分带有时间作为理赔标准的保障项目,存在不满足条件不能赔付的风险。

风险2:保障项

重疾险的保障项注意要点:

保障的某一种疾病,理赔判定标准需满足以下几项要求

以心梗为例

消费型保险到底好不好?

如果未能满足其中要求的几项条件,被保人身故,仅以承保重疾的消费型险种,是不可以理赔的。

以上两点风险,直接说明消费型重疾险最大的问题。

没有寿险保额

但不巧的是,几乎没有消费型重疾险会涵盖寿险保障,所以配置消费型重疾险,其中的寿险保障是方案配置缺失的重要环节。

那么有人会说,补充寿险保障不就可以了吗?

事实上补充的寿险,如果选择消费型寿险,只有定期没有终身保障。

所以选择范围缩小,只能去选择30年或者保障至70岁的定期寿。

加入寿险保障后,虽然总价仍然没有超过传统的重疾险,但是总感觉缺失了些什么?

缺了什么呢?

缺失70岁之后的身故保障!

且不说未来的产品市场会开发出怎样的新产品,但是就目前来看这种:定寿+消费型重疾 方案配置的利弊应该心里有数。

看完消费型重疾险的保障,其他的比如消费型寿险、意外险和医疗险有没有注意的问题呢?

消费型寿险,基本为定期险种,没有保终身的产品。

消费型意外险,一年期连续续保意外险,产品稳定保障全面保费低,是消费型险种里最适应市场和最成熟的产品,基本可以放心购买。

消费型医疗险,一年期连续续保医疗险,续保风险很高,有产品停售问题,但是保费很低,保额较高,去掉免赔额后的医疗报销,可以抵御疾病对于家庭造成的损失。

了解以上问题后,在自己的保险配置中,消费型保险是一个不错搭配方式,如果资金充足,还是以更加全面的保险方案为好。

更多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