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网漫语之一

游网漫语之一

我不喜网游,却喜游网。因为性情寡淡,不喜聚兴游乐;又因为游网之乐,正如无由出游,率性随意,常有小景可赏,甚有玩味也。

今日游网,见有欧阳修 《归田录》记云:

(宋)太祖幸相国寺,至佛像前烧香,问︰“当拜与不拜?”僧录赞宁曰︰“不拜。”问其故。曰︰“现在佛不拜过去佛。”上微笑而颔之,遂以为定制。

这可以说是佛教向世俗权力妥协的案例之一,也可以说是中国的佛学身段曼妙的案例之一,更可以说明,中国皇权的至高无上与霸道,比起耶酥的受难,比起伊斯兰教旨的专尊真主来,中国皇帝君御万物的威势可就从容得多也精巧得多了。

古语有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世事"与"人情"占据着中国人心智的主要方面,所以,宋太祖佛前烧香,问拜与不拜,本质是"礼"佛而非信佛,而赞宁以帝为佛,吶出"现在佛不拜过去佛"的诤言也可谓洞明与练达了。宋太祖"笑而颔之",比之于点头称是,其味也隽永得多了。

佛学传入中国的历史,实际就是历代帝王恩准的历史;佛教在某个朝代的盛与不盛,其实就是官方的倡与不倡,用与不用。比如在武周时代,则天皇帝倡明佛教,佛学鼎盛,实际上也是为了以佛制夷,以佛来点缀时代的升平,龙门石窟的造像现在依然屏气凝神静穆慈悦地端坐在那里,吸引着人去玩味那段历史!

中国人是缺乏宗教意识的,世俗权力对于现实生活的几千年的侵润,使得我们生活的边边角角都充塞着圆融圆通或圆滑。就拿上例来说,赞宁心里其实未必就认为太祖乃是"现在佛",眼前的曲就可以换来太祖的"笑而颔之",这已是拍马的最高境界了;太祖心里其实也未必就认为自己是佛,但赞宁的祝语听来受用,且又解皇帝佛像前是否跪拜的难堪,又再更彰显帝尊胜佛的威势,自然也就笑纳了。而所有的这些勾兑之中,佛信佛戒元始天尊之类的律则都被消解了。

于是便有一个结论:原则在中国人这里是可交易的!或者,权力的任性很多的时候来自于原则的放弃。这两者共容互生,结果就成就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这种演进!

不想写了,意尤未尽,己兴味寡淡!

游网漫语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