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又溫柔又桀驁

從《傳奇》到《風吹麥浪》,再到《滄海輕舟》《貝加爾湖畔》,李健的歌曲都有著相同的氣質——優雅、輕盈、悠遠、詩意,曲如其人。最近因結緣《中國好聲音》,讓觀眾們一下子又深深地記住了這個碎碎唸的冠軍導師——李健。

李健 又溫柔又桀驁

藝術家

從《傳奇》到《風吹麥浪》,再到《滄海輕舟》《貝加爾湖畔》,李健的歌曲都有著相同的氣質——優雅、輕盈、悠遠、詩意,曲如其人。

有些人認為李健的作品在風格上都比較接近,甚至認為是缺乏創意。對此,李健說,每個藝術家擅長的東西都是有限的,“但即使是一個狹窄的領域,也能做到無限風景和千變萬化”,能把自己最擅長的部分做到極致,就是最光彩的。

這就是他的音樂態度:堅持,不妥協。即便是他早年沒有出名的時候,他也只寫自己願意寫的歌,至於能不能引起傳唱、共鳴和走紅,他不太在意。於是,在這個熙熙攘攘的時代,李健在聽眾心中化身成了一個優雅而又犀利的音符。

與大多數流行歌手不同,與李健接觸過的人,讓人很快就會發現他不僅是一位歌手,更是一位社會觀察者和思考者,對生活與藝術都有自己獨到的理解。李健喜愛讀書,他的視野涉及到音樂之外的諸多領域,想來他的文藝氣質定是這麼“養”出來的。他強調科技改變了文化,強調中國人缺乏科學精神,強調創作中理性的重要,每當這個時候,這位流行明星又露出了一位清華理工科學生的本色。

在李健的身上,既有音樂人的感性,也有一個理科生的理性。儘管很早就知道自己熱愛音樂,但是直到上了清華,他才發現潛伏在自己身上的音樂天賦。有些考試對於他來說非常難,但是很多同學不費吹灰之力就能考滿分。而只要是他參加的音樂比賽,無論是學校的、北京市還是全國,都是第一名。在音樂領域,他遙遙領先於對手,這給了他很多信心。

夠精彩

李健喜歡優美的東西,喜歡優美的旋律。因為一個人如果對生活熱愛關注的話,就會有話想說。他說自己從一開始就進入了個人化的寫作階段,只寫自己喜歡的歌。至於能不能引起傳唱、共鳴和走紅,完全沒有關係。

除了第一張專輯《似水流年》依賴電影和書來尋找創作的靈感,從第二張專輯開始,李健就不需要二手資料了,直接從生活中體驗,“因為生活足夠精彩,足夠書寫。”

他喜歡旅遊,喜歡去英國倫敦這樣有文化底蘊的城市,這樣的城市不單調,他也喜歡南非、肯尼亞這樣有著很美自然風光的地方。《心升明月》就是在泰國寫的。當時在海邊,他無所事事地躺著,開始思考那些宏大的人生命題,“這廣闊的天地,如何安放我,我如何安放?這廣闊天地。”

他喜歡那些平靜的自然風光,恰恰能引起他特別大的興趣,因為自然風光中蘊含了一切。“自己不能永遠寫愛情,如果永遠寫,就是一個缺乏責任感的歌手,隨著年齡的增長,關注的主題也不一樣。他喜歡把一些社會問題、現實問題用隱喻的方法寫在歌曲中,這種創作的方法是我偏好的。”

他偏愛像斯汀、披頭士那樣的音樂風格,喜歡借喻、隱喻的創作方法。比如斯汀有一首歌叫《SHAPE OF MY HEART》,用不同的撲克牌來象徵權力、財富等,影射生活,他自己就翻唱過。他也喜歡很多古典音樂,比如德彪西。“就像是印象派的畫一樣,埋藏了很多信息量在音樂中。”

李健 又溫柔又桀驁

好聲音

李健站在《中國好聲音》臺上開口唱歌的時候,現場突然一下子安靜下來,悠揚空靈的歌聲在空間裡迴盪。而就是這樣的他,第一次登上好聲音的舞臺,就鑄就了一個冠軍的誕生。

他確實和別的歌手不一樣,但是,特立獨行並不是他的終極追求。

音樂觀在李健看來分為三個層面:作者、演唱者以及欣賞者。“原創者的音樂觀,所有的寫作都應該是自我寫作,寫出自己想說的話、想創作的音樂,創作時不太會考慮什麼市場認可、能不能紅,或者說這些不應該成為主導因素。這是自古以來的藝術創作規律。演唱者的音樂觀,我認為不能過於煽情,也不能帶有某種競技性質,那些音樂之外冗餘的成分。我自己曾經參加過《我是歌手》的真人秀節目,很多人也因此而擔心。但在我看來,“好聲音”並不一定要飆高音,去掉所有冗餘的成分,一切從藝術出發,恰恰能夠贏得觀眾的心。我喜歡那句詩:‘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那是我推崇的美學法則。”

李健說:“現在可能是到了很必要的時刻,來傳遞我的音樂觀——音樂終究是藝術品,雖然它具有商品屬性,但終究是屬於藝術範疇的。”

儘管作為導師的李健才華橫溢、儒雅博學,但沒有高高在上的樣子,總是讓身邊的人感到放鬆和愉悅。這次加盟《中國好聲音》,李健讓人看到了他的另一面:改歌詞、拼成語、妙語連珠,給節目增添了許多“笑果”。但他坦言,他在節目中最關注的,還是音樂本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