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国企的优秀领导人致敬

向国企的优秀领导人致敬

优秀的人遇到落后的体制,就如同飞蛾扑火
------张鹏

我花了两周时间读完了魏斌先生的著作《价值之道》,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一本财务人员写的书,但它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所有根本要素。此书不仅仅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还有详细的方法,更有作者亲身经历的实际案例。这是我最近几年来读过的最有价值的一本书。

读完此书后,我马上查找了作者曾经任职的企业华润集团有关信息。我读了吴晓波相关的文章《国企之殇|吴晓波:我之哀宋林,其实是哀国企》,这更加深了我的感触。

《价值之道》全篇讲的都是企业如何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创造价值。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市场创造。也就是说,企业依靠的不是权力,不是垄断,也不是价值的占有、抢夺。

在我的印象中,国企多多少少都是非市场化的,并且,他们的价值有很大一部分并不是创造的,而是权力赋予的。所以,我以前对国企的领导人一直存在强烈的偏见:他们都是官员,他们不可能知道现代企业的管理。为此我还专门发表过一篇文章,即《中国权术是现代管理的反面教材》

但本文作者曾经是国企的高管,他所描述的案例正是这家大型国企集团公司的成功之路。作为一个长期在外企担任管理职务的人,我从管理专业的角度上都非常佩服这本书的高度、深度和广度。它将是我以后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也是我一直要学习的内容。

书中的案例非常精彩。让我刮目相看的是,居然有这样一批国企的高管,在自己的领导岗位上兢兢业业地思考、总结、探索管理之道,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来让企业创造价值。这是何等的不容易啊!

我引用吴晓波文章中的一段话:一位央企领导人曾对我自嘲是三无人士---- 无存在感,无论企业管理得多优秀,都得不到民众和社会的认可与尊重。

无兑现感,无论经营业绩有多出色,都与自己的收入不匹配,与同资本等级的民营企业家相比更是判若云泥。无安全感,随便任何人都可以“实名举报”,坐车、吃饭、旅行、收受礼物、与异性合影……凡此等等都可能被“一票击杀”。国企当家人的此种“三无情绪”非常普遍,且有弥漫之势。

看看华润创造的价值(指在自由市场包括海外市场竞争中,而不是依靠垄断和权力创造的价值),我就知道,如果在国外上市公司,取得同样成就的领导人,拿到的报酬肯定超过10亿美元了。可惜,在国企中,他们常常因为“违规伸手”获取比他们应得的收入少得多的钱而锒铛入狱。

国企是中国特色的产物。许多优秀的人进入其中,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劳与智慧来给国有资产增值,然后从这些增值的部分中得到一份报酬。但这条路是否真的能走通?是否有一个相对合理的保障机制?我深表怀疑。

所以,真正懂得现代管理的优秀国企领导应该是凤毛麟角,因为机制使然。

所以,那些为数不多的、真正凭借勤劳与智慧为国有资产增值作出贡献的人,我理应向他们表示致敬。可惜,他们当中有一些人可能已经下台,有的进了监狱。我不得不说,他们正是体制的牺牲品。

我们天天在喊国企改革,那么,最应该改革的是什么?其实就两个字:产权

当产权不明晰时,优秀的人更容易进监狱,因为优秀的人比平庸者有更强的能力和更大的抱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