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神童自小非常聰明,這對聯對得讓我服!

小神童自小非常聰明,這對聯對得讓我服!

小編認為認為,有才不在年高,古時候很多神通自小就會做對聯,真的讓人拍手叫好。

故事一:

張居正的幼時非常的好學,也很天資聰明,他遇到問題總是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一直追問個不停,爺爺對他疼愛有加,他也特別喜歡問他的爺爺,有一次爺爺竟然被張居正,一個勁兒的追問的啞口無言了,無奈的對他說:“你這孩子,真是打破砂鍋問到底,難道你還要問我砂鍋能裝幾斤米嗎?”這時張居正用他爺爺曾經說過的話反駁說道:“是呀,您老人家不是常對我說,‘學問學問,不懂就問’嘛,所以我就喜歡問您呀。”

小神童自小非常聰明,這對聯對得讓我服!

被孫子這麼一說,爺爺只好順水推舟的說道:“對對,學問學問,不懂就問;不學不問,就無學問,但是你可不要不懂裝懂啊。”說完就哈哈大笑起來。

小神童自小非常聰明,這對聯對得讓我服!

爺爺和張居正二人的爭辯聲越來越大,正值夏天,樹上還有很多的蟬蟲,他們驚得窗外的一隻蟬蟲“呼”的一下就飛跑了,看到此時此景之後,於是爺爺就借題發揮,他告誡張居正還微笑的摸摸孫子的頭說道:“孩子,‘知了知了’做學問可不能一知就了啊。”張居正點了點頭,又想了想,他想要把爺爺的這番話編成一副對聯,於是他就唸到:

“學問學問,必須既學又問;

知了知了,不可一知就了。”

小神童自小非常聰明,這對聯對得讓我服!

這副對聯對仗工整,正是把爺爺給孫子說的話,概括在了幾個字裡面,爺爺連連的點頭稱讚,他也趁興說了一句:

“莫做燈籠千隻眼;”

張居正想了想,接口就回答道:

“要當蠟燭一條心。”

小神童自小非常聰明,這對聯對得讓我服!

爺爺望著張居正,喜滋滋的笑開了。

故事二:

明代弘治年間,江西貴溪有一個叫夏言的人,他從小勤奮好學,才華出眾,在他15歲那年有一次,夏言跟著父親去下鼎參加宴會,在酒席期間李尚書看了看周圍,他想要出一個上聯給大家對:

“孟春季春帷少仲;”

小神童自小非常聰明,這對聯對得讓我服!

在座的人都拍手叫好,但是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答不出來,小夏言想了想之後,他突然站起來,首先,他向父親行了個禮,對父親說道:“請父親原諒我。”然後他高聲地答道:

“夏鼎周鼎獨無商。”

小神童自小非常聰明,這對聯對得讓我服!

他的下聯剛答完,下面響起了很熱烈的掌聲,因為當時在場的有同榜的考生,孟春、季春、周鼎等人,李尚書出的連句中,它既包括了兩個考生的名字,又用了古人對十二個月的別稱,春天三月,正月是孟春,二月是仲春、三月為季春,合稱三春。夏秋冬三季也是這種叫法,正巧在做的只有“孟春”“季春”中間缺少的是“仲春”,而小夏言的對句他既嵌有其父親的姓名和另一個考生的名字,而且還用上了夏商周三個朝代的名稱,也是,只有“夏”和“周”缺少二者之間的“商”,因為按照舊時的規矩,兒子不能直接叫父親的名字,所以在他起來說下聯的時候向父親施了禮並表示請求父親的原諒。

這個聯語真是雙關巧妙,無論是古時候還是如今都是很有名的一副對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