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竹書紀年》的可以停下了,是什麼限制了你的想象

《竹書紀年》是一部西晉出土的戰國竹書,它確實有不少迥異於《史記》的記載。但是,這並不能說明什麼。而且,這些話也並不是沒人說過。

炒作《竹書紀年》的可以停下了,是什麼限制了你的想象

《韓非子·說疑》:“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者也。”以堯舜故事為例,我們接觸到的記載,最早也就到春秋末年而已。沒有當時的文字能夠佐證,甚至堯舜禹是否存在,本身都是存在疑問的。我們從史料中只能判斷戰國人的觀念中堯舜禹存在。那麼對於存在感都很薄弱的人,還去討論所作事情的真實性,誰敢說自己是正確答案?大家口中的堯舜禹,無非是遵從時人學說的堯舜禹。

《竹書紀年》作為法家淵源地三晉大地的史書,作者或許傾向於法家觀念。但這僅僅是一種觀念,不能說是還原了歷史。比如說伊尹篡位被殺,而甲骨文中伊尹所受商王祭祀規格頗高,說明《竹書》可能存在錯誤。而如果捨棄堯舜的名字,從民族學的案例去看,酋長之間的權力交接,篡位或推選其實都存在,那麼上古的某兩位酋長,這兩種情況又都可能的。陰謀論是刺激,但證明不了什麼?

這只是堯舜故事的例子,如果說信史的春秋戰國記載,其實《竹書》同樣沒顛覆什麼,只不過提供某個版本的記載而已,正確的考證方式同樣是結合其他記載以及邏輯推斷。所以,有人拿著《竹書紀年》嚷嚷說顛覆了先秦史,或者拿著《山海經》說解密了上古史。這基本都是刷存在感的無腦民科,不能當回事。

其實就一句話: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

還有人說“篡位”的記載更符合人性。而你所謂的“人性”,符合的是現在的人性。所謂的“符合”也是妄自揣測。流傳千年的故事你不信,卻對出土的隻字片語深信不疑?《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不是也有被認為是譁眾取寵,沽名釣譽的嗎?

古人的貴族精神,我們實在難以企及,這裡舉幾個例子吧:春秋時,宋國的華氏家族內亂,華豹張弓搭箭射向公子城,不中,華豹眼疾手快準備再次射擊。公子城大喊:不更射為鄙(該輪到我射你了,否則你就是卑鄙)。華豹聞言放下弓箭,結果被公子城一箭射死。史書並未嘲笑華豹迂腐,反而讚揚他的維護武士的尊嚴。值得一說的是,華豹死後,他的車伕想追隨華豹去死,公子城重其忠義,準備向宋君為他求情,無奈他一心求死,公子城於是才把他射死。晉楚大戰,晉國敗退,逃跑時士兵戰車陷入泥水中出不來,追擊的楚國士兵幫他們把車前的橫木抽掉,把戰車推出來。晉軍還跟楚軍開玩笑:吾不如大國之數奔也(意思是還是你們逃跑有經驗啊[捂臉]),類似的還有1914年的英德“聖誕停火”。當然,還有,《燭之武退秦師》,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因人之力而蔽之不仁,失其所與不智,以亂易整(勝之)不武,吾其還也。還有不肯半渡而擊之的宋襄公……

古人高潔,我們難以企及,古人也陰損,我們為之不齒。但是我們要做的是擇善而從不善而改,不要用我們狹隘的眼光妄自揣測歷史的深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