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倫《上新了·故宮》,經典的文化在路上!

上新了·故宮》是故宮出品的首檔電視節目,打破了大家對故宮的刻板印象,“零距離”走進公眾視野。突破性地將這些未開放區域首次呈現在觀眾面前,透過“故宮兄弟”徜徉故宮的腳步來探索它的歷史秘密,破解它的文化密碼,尋求歷史和文物的“前世今生”,並從中獲取新的靈感。

剛上映兩期,豆瓣評分已經達到8.2分

鄧倫《上新了·故宮》,經典的文化在路上!

故宮,一個誕生於1421年的宮殿,9371間房,180萬+套藏品,如今快要600歲了。今天,莊嚴了6個世紀的故宮是如何成為網紅的?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鄧倫《上新了·故宮》,經典的文化在路上!

【綜藝新寵+偶像地標】

這兩年,故宮是絕對的“偶像地標”。

每個來到故宮的人,循著硃紅色的圍牆,走過明黃的琉璃瓦,那扇歷經風霜,斑駁厚重的城門背後是講不完的歷代傳奇。

故宮這座寶藏,也終於被綜藝圈後知後覺了。

最新上線的《上新了,故宮》:兩個人、一隻御貓、每期一位神秘嘉賓,開發的是文創新品,探索的是故宮秘密。

鄧倫《上新了·故宮》,經典的文化在路上!

在前幾集中,鄧倫和週一圍探索了乾隆的秘密花園——寧壽宮花園,這是乾隆皇帝準備給自己退位後頤養天年用的,是故宮現存四個花園中,最神秘、最神奇的花園。乾隆爺所有的喜好,都能在這裡找到。

鄧倫《上新了·故宮》,經典的文化在路上!

拍攝“御貓”是故宮博物院院長的主意,他透露,故宮裡有近200只貓,它們被故宮的工作人員視為“同事”,“因為有這些優秀的’同事,故宮博物院裡沒有一隻老鼠。”

鄧倫《上新了·故宮》,經典的文化在路上!

一步一景,看乾隆的江南;三言兩語,曉故宮的掌故;六十分鐘走走停停,一起打望著千年的光景。這檔節目好就好在用創意讓“故”宮煥發出新的意趣。其實,近年來,類似《上新了故宮》這樣既叫好又叫座的文化類節目和影視作品還有不少。

鄧倫《上新了·故宮》,經典的文化在路上!

《我在故宮修文物》《假如國寶會說話》等讓我們讀懂文物背後的匠心和故事;《朗讀者》《見字如面》讓朗讀和書信走向臺前,直擊淚點和情懷;上半年的《經典詠流傳》帶我們穿梭於詩詞和音樂的叢林,感悟經典的力量。這些浸潤著歷史厚重感和時代新鮮感的節目,用目光穿透時間,用指尖對話歷史,在娓娓道來的講述中給予當下人以文化的滋養和心靈的啟迪。

鄧倫《上新了·故宮》,經典的文化在路上!

鄧倫《上新了·故宮》,經典的文化在路上!

讓博物館裡的文物活起來,讓傳統文化和當代相遇,方能綻放出更為絢麗的色彩。而《上新了故宮》的走紅告訴我們,實現這一目標,敢於創新是一條必由之路。實現創新一方面要有一個開放的心態,就像是工作人員打著手電筒,第一次窺見倦勤齋裡的寶貝一樣,這些創新的文化節目,用開放的心態,帶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往文化的門,照見了一段歷史、一些故事。而另一方面必須堅定文化的自信。有了歷史和文化的底氣,同時大膽啟用新面孔、採用新形式,讓文化不僅存於故紙堆裡,也能活躍在熒幕前,活躍在年輕人的眼前和心間。其實,能以活潑的、現代的方式去重新發現、重新演繹傳統文化,這本身就有一種遊刃有餘的自信在裡面了。

鄧倫《上新了·故宮》,經典的文化在路上!

主持人鄧倫上新了故宮演唱的同名主題曲上線雲音樂後,迅速獲得網易雲音樂飆升榜第一名、新歌榜第二名,下面的熱評也是非常走心了。穿越過時空之門眼界大開六百年繁華歷史碰撞時代

鄧倫《上新了·故宮》,經典的文化在路上!

古老的紫禁城,紅牆黃瓦,青磚琉璃,年輕的人漫步在這偌大的故宮裡,看著那些古老的文物,給我們講述著過去的故事,又想起那段盛世繁華。

鄧倫《上新了·故宮》,經典的文化在路上!

他是某個王朝的還是我們的?是我們強行打破了歷史的寧靜還是我們也終將成為歷史?今天這首歌點醒了我,我也終於明白了這個節目的用意,故宮是屬於我們每個時代的,只要不斷創新,不斷賦予他新的時代含義,故宮就會煥發勃勃生機,以己之養分滋養世代靈魂。每一期都是良心製作,也期待接下來幾期會有更多更好看的故事,強烈推薦各位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