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标加分项、该加还是不该加?

投标加分项、该加还是不该加?

评标加分项是这几年招标时新兴起的一个项目。在评标环节中,如果有加分项将会对投标人的竞标非常有利,增加中标几率;而对于其他没有加分项的投标人来说可能会觉得不公平。对于招标方肯定是想选额最优投标方,如果有加分项的话更能准确判断各个投标人实力差距。那么,加分项到底应不应该存在呢?

投标企业如果有ISO9001、ISO14001、ISO18001等一系列证书;还有招投标企业信用AAA等级证书、售后服务体系认证,还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都可以用来加分。但主要还是看所在行业,每个行业(项目)要求的资质都不一样。通常来讲,符合资质条件的单位资质等级越高,可能获得的加分越多。

投标加分项、该加还是不该加?

AAA级企业信用等级评价证书划分标准与分数说明表

并不是所有的证书都能作为加分项,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先判断此项要求是否从项目的需求定位出发;

二、如果是,那是正常合理条款,无需质疑;如果否,则从此项加分项未从项目的需求定位出发,以不合理条件限制和排斥潜在投标单位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13号第三十二条:招标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于以不合理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或者投标人:(二)设定的资格、技术、商务条件与招标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不相适应或者与合同履行无关。

投标加分项、该加还是不该加?

所以如果你所投标项目有设置加分项这一环节,而你没有的时候,可以看看招标方加分项的设定是否符合要求,如不符,可以及时提出异议。

加分项或成隐形“门槛”

在招标行业,许多人对于“加分项”这一设置也提出了不同想法,主要观点如下:

观点一:加分项一直被视为投标的“额外红利”,加分项是对投标人的业内影响力、资格的鼓励和认可,对中标结果影响重大。多家代理机构表示,“加分项”是他们共同提到的容易出现偏差的地方,他们几乎一致认为,加分项被列入招标文件中将存在影响市场公平的风险,而且很容易遭到质疑和投诉。

投标加分项、该加还是不该加?

观点二:为了保障项目实施的质量和效果,有些技术、专业要求高的采购项目确实需要看投标人的业绩、奖项的,这也可以在相关法律中找到依据,根据《〈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释义》,从采购项目专业特点和实际需要来看,可以设置全国性的非特定行业的业绩或奖项作为加分条件或是中标、成交条件。基于现实而言,采购人或代理机构如何在成千上万份投标文件中以最快的速度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投标人呢?加分项就是一个很好的抓手,况且投标人有能力证明自己能够承担起采购项目,这与招标人的招标需求相匹配,何乐而不为呢?

投标加分项、该加还是不该加?

某项目加分项

解决方案提议:

中部某省的一家代理机构针对以上两种观点采取了比较“中和”的解答、建议。业内能否有一套除去业绩和奖项等加分条件以外、又能足够证明投标人资格和能力的评价体系呢?比如,在招标文件中要求投标人可以从质量、信誉、履约承诺方面作出保障,以此避免业绩、技术等作为加分项所引发的争议。

如果将业绩、奖项作为加分条件,那么一些新成立的公司或是中小微企业将会处于竞争弱势。如此循环下去,结果就是,资历老、业绩高的大企业将越来越有招标市场,而那些新企业、中小微企业几乎很少有机会能够进入采购市场,这与我国当前扶持中小企业参与采购活动是相悖的,也不符合我国相关法律规定。

投标加分项、该加还是不该加?

加分项对于评标有重要影响,它甚至直接决定了评标结果。所以期待国家能出台更好的治理解决方案,建立一套能够足够证明投标人资格和能力的评价体系,从客观角度全面地评价、了解投标企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