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Netflix何時誕生?

在流媒體的江湖裡,到處都是它的傳說——Netflix。

從一家DVD租賃公司,發展成為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原創內容流媒體、大型的電視劇和電影製片公司,Netflix用了20年的時間。這二十年,多少視頻網站如同過往雲煙,瞬間崛起又匆匆離去,而Netflix卻越走越遠,不僅打造了《權力的遊戲》、《絕命毒師》、《行屍走肉》、《紙牌屋》、《毒梟》、《廣告狂人》等多款著名IP,在電影板塊也持續發力,其製作的電影,頻頻亮相電影節,多部電影成為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的有力爭奪者。

中國的Netflix何時誕生?


在2017年其全球用戶突破1億大關。截止2018年5月,Netflix 股價上漲至每股 346.75 美元,市值達到 1526 億美元,以 9 億美元的優勢超越迪士尼。

Netflix的影響力讓傳統院線肝顫

Netflix的強勁勢頭,讓傳統院線頗為忌憚。

據統計,“迪士尼、華納、福斯、索尼和派拉蒙這五大傳統好萊塢片商,2017年總利潤為41.7億美元,跟十年前相比縮水了77%;而Netflix則憑靠其高質量的影視內容與宣發策略,坐擁1.2億付費用戶,賺得盆滿缽滿。

除了內容,觀眾是傳統院線和流媒體爭奪的最終目標。而在觀影的時間選擇和自由度上,顯然流媒體更具優勢。在流媒體的影響下,美國影院的上座率去年創下19年以來的新低。

中國的Netflix何時誕生?

隨之而來的便是流媒體和傳統院線之間的“生死相搏”。在今年戛納電影節上,Netflix主競賽單元中有兩部重量級的作品——《玉子》和《邁耶羅維茨的故事》入圍,法國發行商、電影院在第一時間質疑這兩部不在電影院上映的電影的參賽資格,並施壓組委會,要求將《玉子》和《邁耶羅維茨的故事》從主競賽單元中除名。德國最大的電影院協會HDF Kino表示,不歡迎Netflix的電影出現在明年的柏林電影節。

以Netflix為參照對象

中國視頻網站發展到哪一步了


Netflix是所有視頻網站的“偶像”,而其與傳統院線之間的博弈也從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全球電影市場對本土流媒體的崛起保持一定的“戒心”。就如中國,隨著中國的視頻三巨頭——愛優騰的崛起,行業人士也在關心誰會成為中國的Netflix。

若以Netflix為參照對象,中國視頻網站都發展到哪一步了?

以愛奇藝為例。因為從現有的競爭格局裡,規模最大的為愛奇藝 。根據其招股書顯示:截至2018年2月愛奇藝有6010萬訂閱用戶,其中98%為付費用戶。愛奇藝登陸資本市場的價格為每股18美元,通過上市計劃融資22.5億美元,這是截至目前中國公司在美國第二大的IPO(僅次於阿里巴巴)。

但即便如此,愛奇藝離Netflix還有相當遠的距離。

相比Netflix盈利的現實,愛奇藝的盈利之路“路漫漫兮其修遠”。2017年愛奇藝營收173.78億元,淨利潤虧損37.37億元。

這跟當下視頻網站行業的特殊性質有關。相比影院,在線視頻用戶的忠誠度極低。從土豆、優酷到芒果TV、騰訊、B站和愛奇藝,用戶毫無芥蒂的拋棄這個平臺,擁抱另一個平臺,因為他們追隨的是內容,而不是平臺。

愛奇藝之所以能後來者居上,其主要原因便是上線了一大批優質內容。然而,包括愛奇藝在內的視頻網站對上游內容幾乎沒有任何議價能力。收入增長一分,就得投入一分到內容採購上,這是其“燒錢”的主因。這也是Netflix從版權購買為主轉向原創內容的原因。但,相比Netflix的優質內容,中國視頻網站的自制內容還差得很遠。

視頻網站“自制”的能力並不如專業製作團隊,有數據表明,自制內容賠錢率高達80%。絕大部分原創內容都屬於小成本製作,難免粗製濫造。自制劇更是監管重災區,目前為止,走紅的網劇多是刑偵、懸疑甚至靈異題材,過於血腥的畫面和一些超自然的情節設置,都可能導致被下線的命運。可以肯定的是,網絡自制崛起的同時,必然會伴隨著內容審查的風險。任何一個干擾因素,都有可能會讓爆款夭折,最終淪為“賠錢貨”。

有人說:愛優騰終將變成中國的Netflix,只是時間的問題。這個時間是多久?至少不是三五年的短期時間。可以明確的是,若想達到Netflix的影響力,中國的視頻網站還需在內容上不斷進行打磨,行業虧損的現狀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有任何改變。


離Netflix雖遠

但Battle仍在


雖然中國的視頻網站對電影行業的影響力遠不及Netflix,但他們帶給行業最大的影響便是窗口期的縮短。

來看一組數據:2013年,我國平均窗口期為119.8天;2014年則為窗口期60.4天,2015年縮短至50.1天;而2017年,平均窗口期僅有45天。窗口期進一步縮短的趨勢仍在。

比如,2017年11月,《引爆者》在上映半個月後就登陸優酷;2018年8月《天下第一鏢局》,8月24號登陸院線,隔天就能在愛奇藝上觀看。前兩年,在院線表現不佳的小成本影片,會在上映一週甚至一天後就轉投網絡平臺。如今,一些票大片也開始縮短窗口期,像《四大天王》、《女兒國》等,在影院上映僅僅一個月後就上線了視頻網站。

窗口期縮短無疑是一種趨勢。從表面上看,窗口期縮短勢必會對視頻網站的會員增量極大助推作用。但放到整個行業,其意義遠不止於此。它更代表了發行渠道上話語權的轉移,這是“視頻網站搶食院線市場”、“影院消亡”論者擔憂之處。

從他們的觀點來看,傳統院線和視頻網站之間的矛盾之所以沒那麼緊張,是因為現階段視頻平臺投入的重心都還在劇綜上,電影業務佔得比重還較低,片方不會有太多的傾斜,平臺對影院的威脅不大。當愛優騰不斷出現自制優質電影后,雙方真正的Battle才會凸顯。

影院消亡論是危言聳聽,但分流卻已經開始。與片商而言,多一個渠道增收是樂見其成的事。而窗口期縮短,大批觀眾會產生“等等再看”的想法,並且,視頻網站有很多鎖定會員的方法,在這一點上,影院是望塵莫及的。

直接或者間接的分流,才是影院不容忽視的危機。


視頻網站和院線只能是“非此即彼”的關係?


窗口期縮短是必然的。未來,電影市場“準同步上映”或同步上映的情況會越來越多。隨著視頻網站的創收能力增強,如果仍然僵化地苛求視頻網站為院線讓路,固守傳統發行窗口的時間體系,何嘗不是在犧牲視頻網站的利益同時也浪費資源呢?

觀察大量影片的上映狀況可以發現,票房好的影片窗口期越長,但反過來並不成立。

對電影行業來講,網絡視頻平臺可以釋放更大增量。當下,票房產出幾乎成“一九”定律,10%的影片產生了90%的票房。而影院也將大量的排量給了少數幾部頭部內容,絕大部分影片都難以獲得生存空間。況且,中國每年能拿到龍標的電影接近千部,但真正能上院線的不到一半。在此背景下,視頻網站便成了很多影片的救命稻草。

中國的Netflix何時誕生?


雖然窗口期在縮短,但觀影體驗、觀影效果、社交屬性仍是是影院面對這些流媒體的必勝法寶。

這其中並不存在你死我活式的矛盾,對消費者而言只不過是不同的選擇罷了。誠如美國明星威爾·史密斯所言:“我的孩子一週去電影院看兩場電影,不過也在家裡看Netflix。後者並不會影響大家去電影院,相反,可以提供給大家觀看那些在電影院無法看到的電影,和世界相連,更好地瞭解世界電影。”

不同的平臺,不同的需求。不論是在視頻網站還是影院,觀眾會做出理智的選擇。兩者之間是競爭,更是互補,是一種“正和博弈”的關係。只是,無論對哪個平臺來講,內容是吸引觀眾的根本,“靠內容征服觀眾”的公平競爭局面正在形成,這於行業來講,不是什麼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