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患“兔子饥饿症”

“蛋白质中毒”:

只吃瘦肉会引起身体不适

如果想要保持身材完美,饮食中控制糖分的摄入很重要。这个道理,即便不健身的人也懂。而随着年龄增长,活力下降,身体也需要摄入蛋白质以保持肌肉质量。近年来,健身界对减脂有统一的认知——对于减肥和塑造好身材来说,蛋白质就是最重要的营养素。

对于想要练出“人鱼肌”或“马甲线”的“减脂族”而言,为了能够在短期内迅速“增肌”,甚至不惜将脂肪和糖类的摄入都降到最低,多糖多油的食物基本不碰,每天单单只摄入含蛋白质的食品。可是你知道吗,这种“极少糖类+极少脂肪+极高蛋白”的饮食搭配方案,看似营养健康,却极有可能会引起“兔子饥饿症”。

“兔子饥饿症”并非如字面所见,意指像兔子那样“不吃肉”就会引起饥饿;相反,这种罕见的急性营养不良症状,偏偏是由于“只吃肉”所导致。众所周知,兔子肉以“精瘦”出名,相对于脂肪含量均占30%左右的牛肉、猪肉和羊肉而言,只有约8.3%的脂肪的兔子肉,简直能成为减肥者们的福音。然而,若我们一味摄取瘦肉而拒绝脂肪,身体的肌肉线条非但不会变得精雕细琢,反而会造成腹泻,同时还会引起头痛、乏力及视力模糊不清等各种身体不适。“兔子饥饿症”,是北极探险家维尔加尔默·斯蒂凡森在加拿大北部居民身上发现的一个现象,那里的居民除了兔子肉很少接触其他食品,饮食极度缺乏脂肪。有研究者认为,为了避免因营养不良而死亡,“兔子饥饿症患者”必须改善饮食结构。

今时今日,富含蛋白质的产品随处可见,可是我们人体真正需要多少蛋白质呢?高蛋白质的饮食方式,真的能帮助我们塑身吗?

专家解惑

早餐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利于减重

近日,澳大利亚科学和工业研究组织发表了一篇名为《蛋白质平衡:体重管理的蛋白质新概念》的研究报告,专家认为,早餐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利于减重。在这份研究中提及,最新科学实验证据支持以往“每餐至少摄入25克蛋白质有利于控制饥饿感、增强肌肉代谢”的结论。

尽管在过去20年间,人们的肥胖率几乎翻了一番,但大家其实已经越来越注意自己的饮食健康——譬如说,将白面包换成黑面包和全麦面包,又或者将全脂牛奶换成脱脂牛奶。那么,相对于其他成分,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对于我们而言,“亮点”究竟体现在哪里呢?就此话题,记者采访到食品营养专业、国家高级营养师邝舒婷老师。

“蛋白质是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的重要组成成分,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可以这样说——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邝老师告诉记者,蛋白质之所以能够增强饱腹感,为我们的食欲增加“敌人”,是因为它可以增加体内“肠促胰酶肽”等物质的分泌,同时降低饥饿素,这样便能让我们在无形之中减少食物的摄入。

蛋白质的优点很多,不但有利于骨骼健康、预防骨质疏松,还可以提高肌肉质量和力量,相信这便是所有的健身房教练将它视为“增肌神器”的最主要原因。“对于健身人士而言,蛋白质是组成肌肉的基本原料,人体的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摄入充足的蛋白质才能增加肌肉组织,达到塑造肌肉线条的效果。”邝老师这样解释道。

蛋白质虽好,摄入过量也会得不偿失

毋庸置疑,在健康养生中占主要位置的便是蛋白质。从蛋白球到蛋白棒,从谷物到汤饮,那些增加了蛋白质含量的主食类产品,近年来占据了市场。有调查显示,在2016年,全球蛋白质补充剂的市场价值达124亿美元,显然很多人都认为自己需要摄入尽可能多的蛋白质。

但有部分专家认为,若使用高价产品,从而获得比人体所需更多的蛋白质,反而会带来更大的危害。“一般人群的蛋白质摄入,只要能维持人体代谢的需要即可,盲目摄入大量蛋白质,就有可能损害人体健康。”邝老师告诉记者,短时间内摄入大量高蛋白的食物,很可能会引起蛋白质过敏,肝脏也会将多余的蛋白质转化成肝糖原或肌糖原贮存起来。

如果蛋白质在体内有剩余,甚至还会转化成我们最不想要的“脂肪”。“蛋白质在体内代谢的产物氨、尿素、肌酸酐等含氮物质,是需要经过肾脏排泄的,过甚的话就会为肝脏和肾脏增加工作量,带来负担的同时还令体重上升,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日常摄入蛋白质“误区”

只有肉类才含有优质蛋白?

其实,在蛋、奶、鱼、肉当中都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除此之外,大豆、坚果、芝麻当中的蛋白质含量也相对较高。值得一提的是,菇类比一般蔬菜中蛋白质含量要高,大多数菇类含9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且比例与人体内必需氨基酸的比例比较接近,因而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营养价值高。

只吃鸡蛋白不吃蛋黄?

这种做法是错误的。鸡蛋中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与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模式非常相似,所以利用率非常高,如果只吃蛋白不吃蛋黄,你将损失掉绝大部分的营养成分。很多人弄错了,实际上蛋黄中的蛋白质比鸡蛋白的蛋白质含量还要高,而且蛋黄中的胆固醇是好的胆固醇。只要在合理范围内,大家不需要担心胆固醇过高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