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上种菜!月球表面第一朵花即将诞生!

日前,“嫦娥四号”成功实现国际首次软着陆至月球背面,实现了我国登月史上一次重大的里程碑。此次登月,嫦娥四号自然少不了它的两个兄弟---玉兔二号和鹊桥,前者为月球巡视器,后者则充当地球与月球背面的通信以及数据传输点。但是此次,更为关键的是,此次嫦娥四号还搭载有一项由重庆大学牵头研制的科普载荷——“月面微型生态圈”,顾名思义,嫦娥四号将进行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在月球上繁殖生态圈!

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上种菜!月球表面第一朵花即将诞生!

此前,来自NASA的国际空间站曾培育出外太空第一朵花,但是嫦娥四号此次的任务无论是技术还是意义都要远远高于它,因为我们的任务地点在距我们38万公里的月球,远远大于离地300多公里的国际空间,并且月球背面的环境要比空间站复杂的多,二者不可同日而语,而且这是首次在别的星球上培育植物,将是一次质的飞跃!

那么,大家感到好奇的必然是嫦娥四号到底是如何在月球背面培育植物的。我们一起来了解下。

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上种菜!月球表面第一朵花即将诞生!

据专家解释,嫦娥四号携带了一个由特殊铝合金材料制成的圆柱形“罐子”,罐子里装着“月面微型生态圈”,该容器高18厘米,直径16厘米,净容积约0.8升,总重量3公斤。别看麻雀虽小,但是五脏皆全,小小“罐子”里面放置马铃薯种子、拟南芥种子、蚕卵、土壤、水、空气以及照相机和信息传输系统等科研设备,让我想起了哆啦A梦的神奇口袋,它真是一个神奇的罐子!

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上种菜!月球表面第一朵花即将诞生!

据了解,此次月面生物实验的首要目标是在月球表面实现动植物存活一个生命周期,如蚕卵。而另外搭载的两种植物种子(马铃薯种子、拟南芥种子)将生根发芽,培育成功后将开出月球表面第一朵花。拟南芥又名阿拉伯草,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植物,拟南芥的基因组是目前已知植物基因组中最小的,并且拟南芥是自花受粉植物,基因高度纯合,用理化因素处理突变率很高,容易获得各种代谢功能的缺陷型,所以拟南芥是进行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被科学家誉为“植物中的果蝇”,因此也被荣幸挑选为月球背面生物圈实验的一员。马铃薯自不用多说,作为我们生活中的常见食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作为未来人类太空生存食物的来源,其实验价值更大。

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上种菜!月球表面第一朵花即将诞生!

科学家称这个生态系统将利用光导管把太阳光引入设备内部,作为作物生长需要的能源,再利用半导体冷热片与聚酯薄膜保温层(类似于“蔬菜大棚”)控制温度,这个微型生态系统简直就是一个小型的生态圈,种植的植物将通过光合作用产生培育动物---蚕成长所需的能源如氧气、一些营养元素,而蚕在成长过程中将提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二氧化碳和粪便等养料,就这样作业循环,环环相扣。当然,该微型生物圈将被内置相机全程监控,科学家们可以随时观测生物圈的进展以及突发状况,并记录日志,届时全球将看到生物圈的全部过程,期待!

科学家自豪地称,这是人类首次在别的星球上培育动植物,一旦培育成功,将为以后人类进入月球乃至地外星球生存提供重要的研究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