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軍事支持:塞西會否讓以色列陷入戰爭罪?

承認軍事支持:塞西會否讓以色列陷入戰爭罪?

雖然埃及總統塞西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採訪已經播出了數日,但是,後續的反應仍在進一步發酵,特別是對有關塞西揭露的埃及軍隊在西奈半島上與以色列合作進行軍事行動的問題。

雖然在這次採訪中,塞西關於埃及與以色列關係轉暖及開展共同協調的言論並無新意,但是,這也是開羅方面首次正式承認以色列參與了西奈半島的軍事行動,而在過去,開羅方面一直否認這個問題的存在。

觀察人士認為,由於大量平民在聯合軍事行動中喪生,未來在國際法庭上指控以色列犯下戰爭罪時,埃及方面的這種承認,或將成為一種證據。

死亡與流散

自2011年以來,埃及當局已經在西奈半島針對所謂的武裝分子或叛教者連續開展了7場軍事行動,與此同時,自2014年10月以來,埃及當局致力於在加沙地區邊界沿線建立隔離區,目的在於“打擊恐怖主義”。

根據暴力與酷刑受害者援助機構、埃及非政府組織“納迪姆” 中心的記錄,在埃及發生的1384起非法執行死刑案件中,就有1234起發生在西奈地區。

根據埃及總統府下屬公共信息服務機構所發佈的一篇分析報告,在埃及軍隊自2018年2月以來在西奈地區發起的綜合行動中,已有近500人死亡,埃及當局認為,這表明恐怖主義正在走向衰落與失敗。

然而,部分人權報告指出,西奈半島上的軍事行動並沒有區分平民與武裝分子,境外的反對派新聞人士曾多次播出一些視頻片段,在這些視頻中,包括平民及被捕者在內的被強制性消失人員,被埃及軍隊的子彈所清除。

在這個令人震驚的死亡人數背後,埃及官員卻強調,西奈地區的武裝人員數量不超過1000人,他們面對的是當局41個軍旅中的25000名戰士。

承認軍事支持:塞西會否讓以色列陷入戰爭罪?

承認合作的對話

塞西在去年9月接受美國CBS衛星頻道的採訪時,以及在近期接受的廣播採訪中都曾透露,埃及與以色列在西奈半島進行安全和情報方面的合作。

塞西在對話中拒絕回答有關為何至今仍未消滅西奈地區武裝分子的問題,他指出,美國也同樣未能消除阿富汗境內的恐怖主義。

關於過去敵對的兩個國家之間進行的合作,塞西表示,“埃及空軍有時候需要穿越邊境進入以色列境內,因此,我們與以色列之間有著廣泛的合作”,他補充道,“埃及軍隊與以色列共同打擊西奈北部的恐怖分子。”

承認軍事支持:塞西會否讓以色列陷入戰爭罪?

合作的各個方面

以色列官員曾多次透露了特拉維夫與開羅在西奈半島進行的合作。 2017年2月,以色列《馬裡夫日報》曾披露以色列向埃及軍隊提供情報援助的準確細節,報道還指出,以色列軍事情報部門的電子偵察部門向埃及軍隊提供無人機或者人造衛星拍攝所獲的情報信息。

在這一層面上,埃及學者艾哈邁德·穆拉納表示,雙方在西奈的合作涉及多個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情報方面,以色列8200部隊在西奈進行通訊攔截,並向埃及軍隊提供情報信息,以使之受益。”

穆拉納向半島網記者補充道,“以色列通過現場暗殺或空襲轟炸等方式清除ISIS的武裝分子,正如發生在好幾起被ISIS所承認的案件中的情況一樣。”

穆拉納舉例稱,根據“耶路撒冷支持者”組織當時發佈的聲明,以色列摩薩德2012年8月在西奈清除了聖戰分子易卜拉欣·阿維,同樣還有被革職的中央安全警官哈納菲·賈邁勒及其他遭遇以色列空襲的人員。

穆拉納表示,在西方媒體圈內,塞西的言論所造成的影響將會更大,這些媒體暴露出他缺乏可信度的事實,並排除了這些言論將對其支持者的行為產生影響的可能性。

承認軍事支持:塞西會否讓以色列陷入戰爭罪?

特拉維夫的譴責

觀察人士認為,塞西承認在轟炸西奈居民過程中存在與以色列的合作,因此,他的言論可能會讓以色列“陷入戰爭罪”。

軍事與戰略分析家法耶茲·達維裡表示,當現狀發生改變的時候,如果國際法院對此進行審判的話,塞西的言論確實可能使以色列深陷戰爭罪。

達維裡在接受半島網記者採訪時舉例稱,以色列的呼籲事實上是要求特拉維夫與開羅之間在西奈問題上進行秘密合作。

達維裡表示,“以色列希望切斷哈馬斯從西奈獲取走私武器的通道,並加強對邊境的控制、破壞隧道,而這些都是塞西正在做的事情,以換取以色列的無人機與情報支持。”

但是,達維裡排除了國際法院審判以色列的可能性,他指出,塞西本人過去也曾“在復興廣場等地實施犯罪行為”(他指的是2013年夏天,塞西當局鎮壓穆爾西支持者舉行的靜坐示威的行動),但是卻並沒有受到正義的制裁。

數日前,巴勒斯坦的以色列事務研究員薩利赫·納阿米發佈推文,支持“審判以色列”的提案,“以色列內部有聲音警告塞西承認以色列幫助埃及軍隊參與西奈地區軍事行動的言論,因為這種言論未來可能在國際法庭上成為以色列犯下戰爭罪的證據,鑑於大量埃及公民在以色列的轟炸下死亡”。

但是,穆拉納預計,“國際上並不會以直接的形式譴責以色列犯下的罪行,既而也沒有機會以次要形式或輔助形式譴責以色列在類似的情況下所犯下的罪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