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从木质渔船到远方的未来,渔港成了他一辈子画不完的风景

艺术家·从木质渔船到远方的未来,渔港成了他一辈子画不完的风景


也许是因为从小就看惯了海天一色的大场面,他特别偏爱画大山大水,那种很有气势的风景……

在每日必经的海湾前,

叶国丰驻足停留,

极目所视,

一望无际的太平洋如镜面般光滑,

海面不见一丝浪涌。

出门前还闻听涛声拍岸,

转瞬间万籁俱寂。

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撼掠过心头,

彻悟般的表情,

跃然于叶国丰脸上。

艺术家·从木质渔船到远方的未来,渔港成了他一辈子画不完的风景


艺术家·从木质渔船到远方的未来,渔港成了他一辈子画不完的风景


艺术家·从木质渔船到远方的未来,渔港成了他一辈子画不完的风景


艺术家·从木质渔船到远方的未来,渔港成了他一辈子画不完的风景


艺术家·从木质渔船到远方的未来,渔港成了他一辈子画不完的风景

《港湾系列》60.5x50cm 2014


他说,

就在那一刻,

再看层层叠叠的植物和浩渺的海洋,

已非眼中所象了。

最终叶国丰以“山海印心”为题,

作为赴台驻地创作展的结果,

开启了他从生活感情中

深掘文化资源的再生产式的实践方式。


艺术家·从木质渔船到远方的未来,渔港成了他一辈子画不完的风景


艺术家·从木质渔船到远方的未来,渔港成了他一辈子画不完的风景


艺术家·从木质渔船到远方的未来,渔港成了他一辈子画不完的风景

《望水》系列 98x90cm 2014


其实叶国丰此前特别擅长海和山的题材,

自小他出生和成长在象山南田岛,

那是一个大的海岛,

对岸就是石浦渔港。

“小时候,

交通特别不方便,

坐船大概需要半个小时。”

在他的童年记忆中,

石浦港就是一个大地方,

一个让人很向往的地儿,

但他去那里的机会很少,

后来,

叶国丰念中学后,

开始学画画,

终于有了机会经常去石浦。

“每个周末,

我总是从石浦港坐船回南田岛。

一到台风来的时候,

各种各样的船都进来避风雨,

渔港尤其显得热闹。”


艺术家·从木质渔船到远方的未来,渔港成了他一辈子画不完的风景


艺术家·从木质渔船到远方的未来,渔港成了他一辈子画不完的风景


艺术家·从木质渔船到远方的未来,渔港成了他一辈子画不完的风景


艺术家·从木质渔船到远方的未来,渔港成了他一辈子画不完的风景

《海港日记》系列 2004


无论是从视觉上还是内心感受来说,

石浦港都是叶国丰最重要的创作源泉,

“渔港也是我一辈子画不完的风景。”

他的作品曾入选过第八、第九、第十届全国美展,

其时间跨度十几年,

但画的都是海港这一个题材。

直到现在,

他还在持续感受着石浦渔港的变化,

采集和积累着各种创作素材。

“也许是因为从小看惯了海天一色的大场面,

在审美上,

我特别偏爱画大山大水,

那种很有气势的风景。”


艺术家·从木质渔船到远方的未来,渔港成了他一辈子画不完的风景

《涌》130x140cm 2005


艺术家·从木质渔船到远方的未来,渔港成了他一辈子画不完的风景

《融》130x140cm 2005


就读中国美术学院时,

叶国丰学的是美术教育,

而不是油画专业,

酷爱油画创作的他,

只能靠个人勤学苦练。

比如马奈、塞尚……

他把自己极富中国元素的“海”作品,

传播到世界,

《融》《溶》《涌》《奔》……

让颜料在画布上随澎湃的心情肆意流淌,

表达了大自然中的诗情画意。

艺术家·从木质渔船到远方的未来,渔港成了他一辈子画不完的风景


艺术家·从木质渔船到远方的未来,渔港成了他一辈子画不完的风景


艺术家·从木质渔船到远方的未来,渔港成了他一辈子画不完的风景

《镜花水月》150x150x3cm 2018


抽象更适合表达情绪、

表达精神的力量,

叶国丰创作前期的那些抽象画

是情绪的表达,

用点线面来表现和渲染各种情绪,

之后就在表达对社会、自然的批判

和反思这些深层的东西,

包括最终的哲学追求。

“如果不带思考,

那只是简单的重复和技巧的锻炼,

我在创作中努力尝试

把中国元素和人文的东西

与抽象的诗相结合:

比如让油画的材料显得更加滋润,

使之有宣纸上作画的渗透感;

在结构布局上运用中国画的章法,

尽量达到文化和审美上的平衡。”


艺术家·从木质渔船到远方的未来,渔港成了他一辈子画不完的风景

《洛神新赋》100x240cm 2018


艺术家·从木质渔船到远方的未来,渔港成了他一辈子画不完的风景

《格桑梅朵》240x400cm 2018


艺术家·从木质渔船到远方的未来,渔港成了他一辈子画不完的风景

《云锦》120x100cm 2017


从2015年去台湾回来,

叶国丰沉寂了3年,

在工作室中独守孤灯作画,

叩问生命的意义,

思考让他有了很大的转变,

会对植物的声息产生细察的兴趣,

会在花开花落间的恍惚中莫名感动。

“一花一世界”是中国式的文化理解,

中国画里的花草多用来比赋社会生活意图,

是真的一花一草的人生文化。

叶国丰以“植物”生息姿态为创作母题,

循入他的自由王国。


艺术家·从木质渔船到远方的未来,渔港成了他一辈子画不完的风景

《随想之二》100x100cm 2010


艺术家·从木质渔船到远方的未来,渔港成了他一辈子画不完的风景

《随想之六》100x100cm 2010


艺术家·从木质渔船到远方的未来,渔港成了他一辈子画不完的风景

《清幽之五》60x50cm 2010


艺术家·从木质渔船到远方的未来,渔港成了他一辈子画不完的风景

《清幽之六》60x50cm 2010


正如他在《自序》中所说的那样,

“……‘息’与‘象’,

看不见摸不着,

是主观感觉”。

从台湾回来后,

叶国丰又多次前往日本,

带着他在创作中遭遇到的问题,

徜徉在日本各大美术馆、博物馆。

在一件件旷世之作前,

他不再只看作品,

而是着力探寻作者创作意图的社会背景、

研究其文化生态……


艺术家·从木质渔船到远方的未来,渔港成了他一辈子画不完的风景

《融之一》60x60cm 2011


艺术家·从木质渔船到远方的未来,渔港成了他一辈子画不完的风景

《融之二》60x60cm 2011


艺术家·从木质渔船到远方的未来,渔港成了他一辈子画不完的风景

《荒之一》80x80cm 2011


艺术家·从木质渔船到远方的未来,渔港成了他一辈子画不完的风景

《荒之三》80x80cm 2011


艺术家·从木质渔船到远方的未来,渔港成了他一辈子画不完的风景

《荒之二》80x80cm 2011


叶国丰认为自己的绘画

不是一般理解的“当代艺术”,

“主要还是带有意象的抽象表现,

绘画的本质还是视觉和心灵的感受,

表达的是韵律和诗意的东西,

非常唯美。”

他觉得当代艺术需要体现的

是中国本土新人文主义的价值观,

既有中国文化根脉

又有全球当代视野的艺术,

因此要确立文化自信、重返笔墨精髓,

重建中国画的价值评判系统

与人格的紧密关联。

艺术家·从木质渔船到远方的未来,渔港成了他一辈子画不完的风景

《腾》240x200cm 2017


艺术家·从木质渔船到远方的未来,渔港成了他一辈子画不完的风景

《憬》250x200cm 2017


艺术家·从木质渔船到远方的未来,渔港成了他一辈子画不完的风景

《惑》180x120cm 2017


艺术家·从木质渔船到远方的未来,渔港成了他一辈子画不完的风景

《炽之翼》140x140cm 2016


密集而蓬勃,

是他的语言方式,

也成了他挥洒激情与挚爱的载体。

在他的画室里,

可以无拘无束地边看边想,

从木质渔船到远方的未来。

远方的大海,

就是叶国丰永远的期待。




艺术家·从木质渔船到远方的未来,渔港成了他一辈子画不完的风景



艺术家·从木质渔船到远方的未来,渔港成了他一辈子画不完的风景
艺术家·从木质渔船到远方的未来,渔港成了他一辈子画不完的风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