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

新西部网榆林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就“三农”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表述,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并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更加凸显了党对‘三农’工作的重视,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明确了重点,指明了方向。2018年,榆阳区将以乡村振兴战略统领“三农”工作,抓好改革先行、质量兴农、科技支撑和美丽乡村四件大事,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

全区农村工作和脱贫攻坚工作会议召开

榆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

3月14日,榆阳区召开农村工作和脱贫攻坚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中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区农村改革、现代特色农业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确保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好局。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高生耀,区委副书记、区长贺利贵,区委副书记张增平及区级领导刘军、张向东、万勇、杨文慧、万波、白琛东、石彦民等出席会议。贺利贵主持会议并讲话。

榆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

贺利贵在讲话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是国家重大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大逻辑和新要求,将为农业农村全面繁荣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全区上下要提高政治站位,立足区情实际,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的紧迫感、小康不达寝食难安的责任感、乡村不兴誓不罢休的使命感,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着力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努力探索一条体现新发展理念、彰显榆阳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贺利贵强调,要聚焦工作重点,理清工作思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围绕全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思路和主要目标,重点抓住深化改革这个核心动力,增强和释放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抓住产业兴旺这个重点,着力构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抓住生态宜居这个关键,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抓住乡风文明这个保障,推动乡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发展;抓住治理有效这个基础,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乡村社会环境;抓住生活富裕这个根本,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群众“获得感”;抓住精准脱贫这个底线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得起历史检验。要加强组织领导,扛实工作责任,健全“三农”工作的责任体系,强化规划的引领作用,强化督查考核的导向作用,确保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努力谱写榆阳“三农”工作追赶超越的新篇章。

榆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

张增平安排部署2018年全区脱贫攻坚工作,要求把脱贫质量摆在首位,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增强发展能力作为根本举措,紧盯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发力,确保44个贫困村顺利退出,404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按照市委要求,力争进入全省优秀行列。要持续用力抓好问题整改落实,抓好产业扶贫这个治本之策,坚持整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精准配置到人到户的帮扶措施,充分调动各方面扶贫力量,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持续作战、精准发力,认真落实中省市的各项部署和要求,为实现新时代的追赶超越新目标、榆阳实现全面小康而不懈努力。

榆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

副区长石彦民安排部署2018年全区农村改革和现代特色农业建设工作,要求从乡村振兴的战略高度把握农业农村工作,释放农村发展新活力、深化农村供给侧改革、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巩固农村发展基础、提升农民幸福指数、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努力开创我区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榆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

榆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

会议还表彰了2017年度脱贫攻坚和农业农村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颁发了2018年度脱贫攻坚工作任务书,区委农工部、区农业局、区扶贫办、区住建局、孟家湾乡和鱼河峁镇负责人分别作了专题发言。

齐心协力 锐意进取

扎实推开乡村振兴战略新局面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令人振奋、倍受鼓舞,为我区在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今年,农工部紧紧围绕农村综合改革、美丽乡村建设、田园综合体建设、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突出以我为主、实战实用,聘请一流专家团队,全面摸清家底,扎实开展“乡村振兴战略课题研究”,为我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该部门会同区发改、住建、农业、扶贫等部门综合考量,全区确定了100个“乡村振兴资金整合重点村”。下一步,各部门将紧紧围绕这100个村集中投入。同时,计划安排1000万元资金,大力实施2017年重点道路两侧人居环境整治尾留项目。将以美丽农居建设为抓手,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整治。该部门将严格按照区委决策部署,卡住关键时间节点,切实做好督查考核工作,确保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产权制度改革 激活农村发展潜力

在农业方面,榆阳区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时间表、路线图和100个重点村,春季节前完成60个,清明节前完成剩余40个,10月份前向国家交账。一是资源性资产股份制改革模式。南部山区的空壳村,土地撂荒严重,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是重点,赵家峁村土地“确权确股不确地”的做法,普遍推进。二是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模式(“一户一田制”改革模式)。北部草滩地区农民对土地依赖性较强,推进“一户一田制”,促进适度规模化经营,已深受群众欢迎。三是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模式。城中村、城郊村以及经济发达村将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以股份或者份额形式量化到本集体成员,特别是女户问题的解决,彻底解决了因此发生的矛盾纠纷。

还权赋能,建立产权交易平台。榆阳区建立了三级交易平台,区政府设农村产权交易所,乡镇设产权交易站,农村设产改信息员,区政府在农商行注入1000万元撬动1个亿,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和股权证抵押、担保、贷款业务,期限三年,农户可贷3—5万元,经营主体可贷20万元,针对贫困户贴息。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扛实三级书记责任,助推脱贫攻坚。一是围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一条主线”,推动产业扶贫和农业现代化“两个结合”,构建以农业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生产体系、以一二三产融合为方向的产业体系、以新型经营主体为引领的经营体系 “三大体系”,推进特色产业设施化、科技服务信息化、现代农业园区化、农村产权股份化“四化发展”,计划投入资金2750万元,重点瞄准产改村和贫困村,实施百村示范工程,做优做强特色产业,促进农业产业与扶贫、改革同步推进,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二是榆阳区对每个产改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注入10-20万元,鼓励村集体返租农户土地经营权,统一规划、公开招标流入市场,集体通过收租、入股等方式积累壮大集体经济。三是扛实三级书记责任,确保改革落地生根。区委书记与乡镇党委书记和产改村党支部书记分别签订了一份《三级书记抓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承诺书》,以“军令状”的形式把抓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落实到三级书记身上。

开启新征程 谱写新篇章

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

2018年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是脱贫攻坚质量提升和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年,我区脱贫攻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以提高脱贫攻坚实效为导向,以扶贫领域作风专项治理为抓手,努力实现由找准帮扶对象向精准帮扶稳定脱贫转变,由关注脱贫速度向保证脱贫质量转变,由开发式扶贫为主向开发式扶贫与保障式扶贫并重转变,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确保今年我区的脱贫攻坚工作跻身全市前列、力争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落实工作任务。践行“党建引领、改革先行、产业支撑、治理有效、机制创新、整村推进”的“榆阳脱贫模式”。一是围绕贫困村摘帽,二是围绕贫困户脱贫,三是围绕大扶贫格局建设,四是围绕内生动力建设,深入开展民风建设和志智双扶工作。

今年扶贫办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和严格工作要求。持续完善脱贫攻坚帮扶责任体系。不断加大脱贫攻坚投入力度。实行脱贫攻坚督查考核“四制”工作法。强化脱贫攻坚工作纪律要求。新的脱贫攻坚工作导向就是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

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 改善乡村面貌

全面抓好集镇基础设施建设、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年度在完成6个重点示范镇续建和新建项目的基础上,新增青云、芹河、马合、牛家梁、鱼河峁等5个集镇建设对象,共安排项目33个、总投资1.09亿元,其中新建项目30个,总投资9013万元,续建项目3个,总投资1920万元。年度结合新农村建设和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村实际,筛选创建25个美丽宜居示范村庄,平均每村安排以奖代补资金100万元,共计2500万元。二是严格标准,深化内涵。年度重点实施创建村庄的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公厕建设、垃圾收集填埋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工程。根据重点镇建设和榆溪河、无定河村庄环保连片整治需要,在鱼河等13个乡镇和上盐湾陈兴庄等3个村庄,再启动建设18座污水处理站,新增农村生活污水日处理量5625方,完成投资1亿元;

建机制、提水平,全力抓好农村环境卫生。将距城30公里以内的乡镇的生活垃圾纳入到城区管理范畴内,产生的生活垃圾直接清运至城区中转站,再由中转站转运至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处理;对距城30公里外的红石桥乡、巴拉素镇、补浪河乡,根据地缘分布情况,在巴拉素镇建立压缩站,将以上乡镇的垃圾统一收集,由区环卫局清运至市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于距城较远的乡镇,探索临近多个乡镇共建一个简易填埋厂进行垃圾无害化处理。千方百计筹措乡镇环卫经费。针对我区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环境卫生发展不协调和乡镇环卫经费不足问题的矛盾,将申请适当加大对乡镇环卫基础设施和经费的投入力度,对乡镇辖区内厂矿企业和沿街门店收取卫生费,探索多元化村级环卫经费筹措渠道,切实解决村级经费短缺难题。

把握新形势 抓住新机遇 

全力推动“大美榆阳”生态文明建设步入新征程

十九大以来,随着中央执政理念的深刻变化,生态建设已成为实施国家战略的重要保障,林业发展正处在新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2018年,林业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决策和部署,紧抓新时期新一轮生态建设的有利时机,按照“北治沙、南治土、中治水”的总体思路,以“实现一个目标,建设三带三路、打造七园七景、开展九大工程”为布局,以助力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林业深化改革,优先生态资源管护、发展壮大生态文化产业为抓手,实现榆阳林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协调统一发展。

抓好重点工程,建设“生态美”林业,紧紧围绕今年造林绿化工作的重点,下功夫、求实效。助力脱贫攻坚,建设“产业富”林业,该局坚持以林业生态建设为抓手,把生态建设和脱贫攻坚同步推进,把林业政策、资金和技术同步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通过落实生态效益补偿、实施退耕还林、建设林果产业、选聘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绿化贫困村等措施,确保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脱贫一批、林果基地建设脱贫一批、退耕还林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实现贫困村、贫困户稳步脱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文化兴”林业,该局将继续以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为抓手,注重规划设计,突出生态文化建设重点。开展科技创新,打造“科技强”林业,深入开展技术集团承包工作,组织全系统技术力量,推进林业科技创新,增强林业发展后劲。强化资源精准管护,建设“平安型”林业,加大森林资源管护力度,进一步推进“精准护林、挂图作战”工作。今年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脱贫攻坚关键之年,该局坚定信心,团结一致,扎实工作,努力集结林业发展新优势,推动全区林业生态建设向更高层次持续发展。

加强水利建设 提供生命之源

推进城乡供水,确保居民饮水安全。一是新建、改扩建75处农村饮水工程,解决3.1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拟投资3281.44万元;完成44个脱贫村的水质检测工作,153户脱贫户的核查认定工作。夯实农田水利,助推现代农业发展,一是省级小型农田水利项目,新修、改造提高基本农田1770亩,拟投资620万元。二是省级水利发展资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新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1万亩,拟投资1600万元;开展河道建设,提升防洪减灾能力,一是完成镇川沟重点段防洪工程清泉段260米河堤的建设任务以及初步验收工作,拟投资300万元。二是完成无定河榆阳区鱼河镇大桥段护岸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计划新建护岸7.8公里,拟投资3308.4万元。三是完成古塔镇张大沟等4座溢流坝工程及古塔赵庄贾家沟河堤整治工程的建设任务,拟投资334万元。

整合产业资金 助推精准脱贫

优化产业结构 发展健康养殖

2018年,区畜牧兽医局将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发展现代特色畜牧业为主题,以“稳羊、扩牛、规模种草,控猪、促禽、适度特养”为思路,大力实施畜产品质量安全、动物疫病防控、畜禽标准化生产、饲草饲料生产、畜禽良种繁育推广五大体系建设,全力推进我区现代特色畜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突出产业扶贫,助推精准脱贫。结合畜牧业供给侧改革,以市场为导向,筛选一批基础好、带动能力强、与贫困户联系紧密、扶贫积极性高的经营主体为重点扶持对象。下茬治理污染,改善人居环境,健全饲草体系,提高产业水平。以实施国家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项目为抓手,调整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种植结构,提高天然草地饲草利用率,做好草地资源清查工作,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地提供科学依据。强化良种推广,提升生产能力,构筑防疫体系,促进稳定发展。

同时,注重产品质量,保障舌尖安全。该局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以羊肉、土猪、牧草、羊绒为重点,打造榆阳特色畜牧品牌。今年,该局鼓足信心,积聚力量,全力推进现代特色畜牧业建设,努力把我区打造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畜牧业统筹发展示范区。(编辑:永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